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小比尺船模技术原理及特点分析,结合枢纽上下游的通航水流条件,展开对涪江冬瓜山航电工程及通航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航代表四级流量,500 t级船队上下行最大舵角均未超过船模试验安全舵角限值(25°),上行最小航速均优于船模试验安全最低航速(0.4 m/s)。冬瓜山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满足四级航道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航小尺度船模技术已成为通航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江上游斗笠子滩险是著名的枯水急流滩,在河工模型基础上进行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很有必要.对船模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为斗笠子滩险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航小尺度船模技术已成为通航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江上游斗笠子滩险是著名的枯水急流滩,在河工模型基础上进行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很有必要.对船模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为斗笠子滩险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峡枢纽通航船模试验系统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GⅡ V3 0船模试验通用软件在船模姿态判断、航行要素计算、系统抗干扰、误差校正、编程及界面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它支持CMZ 3B船模自动试验系统实现了对船模水平运动进行非接触快速连续遥测和实时控制 ,并作到了Z形试验全过程的自动化 ,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及绘图、显示能力 ,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 ,为通航船模试验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在三峡工程通航船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概化连续弯道船模试验,研究了千吨级机动驳船在内河航道(Ⅲ级)中的通航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重点研究了水深、流速及弯道中心角对船舶漂角的影响。根据船模试验航行结果表明:船舶下行漂角随着流速、水深及中心角的增大而增大,并提出了漂角同这些参数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向家坝重大件码头选址与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保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重大件运输、装卸的安全、可靠,需对设计初拟的多个港址及相应码头型式,就工程布置、水域条件、船舶进出港条件、靠泊装卸条件及其对金沙江航道的影响等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并提出推荐方案和建议,为重大件码头选址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枢纽通航船模试验系统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创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0(2):110-115,120
JGⅡ-V3.0船模试验通用软件在船模姿态判断,航行要素计算,系统抗干扰,误差校正,编程及界面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它支持CMZ-3B船模自动试验系统实现了对船模水平运动进行非接触快速连续遥测和实时控制,并作到了Z形试验全过程的自动化,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及绘图,显示能力,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为通航船模试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在三峡工程通航船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乌江岩崩堵江航道特点 ,采用河工模型与船模试验相结合方式进行整治方案研究 ,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模型设计、验证及方案试验情况 .该工程现已完成 ,岩崩航道的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整治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南海枢纽河段河势及水流条件特点,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导流明渠通航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明渠进口段炸除碍航礁石、出口段开挖新航槽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导流明渠原设计方案明渠进、出口段礁石碍航严重,通航水流条件差;优化方案通过整治措施显著改善了导流明渠的通航条件,保障了小南海枢纽施工二期长江上游航运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乌江岩崩堵江航道特点,采用河工模型下船模试验相结合方式进行整治方案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模型设计、验证及方案试验情况.该工程现已完成,岩崩航道的通航条件大为改善,整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山区河流桥群河段的选址、桥梁间距及桥跨布置对桥区通航条件的影响较大。长江菜园坝桥群河段通航环境复杂,通过模型试验,按建桥的顺序研究桥梁建设对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船舶操纵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石板坡重庆长江大桥对桥群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相对最大,航道变得狭窄、弯曲,通航净宽尺度不足,桥群河段的通航条件较差;菜园坝大桥主通航孔虽然一跨过通航水域,但与石板坡间距较近,下行船舶在通过菜园坝大桥后应及时调整航向和船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应整体考虑桥群河段的通航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峡成库后,库区在建跨河桥梁日渐增多,为避免或减少船桥碰撞事故,从船舶驾驶与避碰的角度,以石忠高速公路忠县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船舶操纵理论,建立船舶在桥区水域受风、流影响偏航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技术模拟船舶在桥区河段运动航迹,显示船舶通过大桥上下行三维视景,为研究三峡库区跨河桥梁主动防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19km航道整治工程进行数值研究.运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计算了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白石窑坝下游河段通航水流特性,分析了各级恒定流和非恒定流作用下整治工程对坝下游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整治工程后,整治河段水流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流条件可以满足千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 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 生成船舶运动轨迹; 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 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 分割船舶历史轨迹, 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 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 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 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 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 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 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 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 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 因此,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 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5.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新沙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及影响通航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新沙航行水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通航环境,促进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促进新沙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对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水域通航安全进行评估,指出大桥通航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桥桥区水域相对应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桥梁主管部门及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对缓解大胜关长江大桥桥区水域通航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截流期上游二狮岩和新滩坝两个临时转运码头进行通航可行性论证,建立了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比较了码头工程建设前后港区水域条件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航道通航影响微弱,工程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