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高铁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高铁票价直接影响旅客需求,列车停站方案则会影响运输能力供给分配。目前高铁票价缺乏科学灵活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停站方案的制定也未能充分考虑票价调整对旅客需求的影响。为实现高铁供求关系的更好匹配,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水平和竞争力,有必要研究基于客流需求和列车服务水平的高铁动态定价方法。基于旅客出行需求的价格弹性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对供需关系的影响规律,根据旅客购票规律将预售期划分成多个售票时段后,以最大化总的高铁运输收益和最小化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为目标,考虑票价范围、列车运能、票额配置、OD直达等约束条件,构建高铁动态票价、票额分配与列车停站方案联合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结合问题特征设计双层模拟退火求解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优化后的综合方案能够使高铁运输收益增长3%以上,并使总的旅客出行时间价值损失降低8%以上。优化后的动态票价策略为预售期初期设置低折扣系数、后期设置高折扣系数,可以在提高客票收入的同时有效引导更多旅客更早购票。优化的列车停站方案能够在维持较高的客流水平的同时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都市圈跨制式轨道交通付费区融合票价体系,首先对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及成渝等都市圈,国外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市圈票制票价体系进行调研.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票价制定的目标与原则,首次提出"分区段计程票价"的方案,针对跨制式跨区域票价计算问题,推荐同制式"不分段,不重新起步"计价,跨制式"分段,重新起步"计价.在...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铁路单一的票价体系和确定性票额分配方式问题,探索高铁列车票价与票额的综合优化方法;依据时间序列分析原理,考虑客流的随机性,构建ARIMA客流预测表达式,将该表达式嵌入Log-Linear需求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式中,结合票价制定规则、列车定员等约束,构建以铁路运输收益最大为目标的高铁列车浮动票价与票额分配综合优化模型;以G13列车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提高铁路运输收益,为高铁票价与票额的综合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鉴于同OD服务列车间服务的差异性与可替代性,利用票价调节不同服务水平列车间的客流量是提高列车平均客座率、增加客票票价收益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列车旅行速度、停站次数及舒适性等作为衡量列车服务水平指标,基于列车服务水平对OD间服务列车进行聚类分级;同时构造价格-需求弹性函数描述OD之间出行量与票价之间变化关系,并采用Logit模型将OD间的需求分配到各类服务列车上.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客票票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高速铁路多类列车差异化票价与票额协同优化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显示差异化定价方案的客票收益较既有单一定价方案提高了5.6%,表明差异化定价能有效提高列车客座率与铁路客票票价收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随机客流需求和多交通方式竞争条件下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的综合优化方法。考虑淡旺季需求和旅客选择行为的灵活定价是刺激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票额分配是合理利用长短途票额资源的重要方法。本文构建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的综合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混合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与票价固定的票额分配方法相比,考虑旅客选择的灵活定价策略可显著提高铁路客票收益。本研究能够为高速铁路票价和票额综合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进而提高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6.
铁路票价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期间价格实行浮动的方案今年一月发布实施。主要内容是: 春运期间,运输能力紧张的部分旅客列车在客流高峰期票价可上浮;部分客流较少线路和时段的旅客列车票价适当下浮。对节后需要实行上浮票价的列车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票价适当下浮。其浮动幅度为:软席票价最高可上浮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政府补贴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对该模式下的高速铁路票价率优化进行研究。以列车提速后成本的增加和为旅客创造时间价值带来的机会收益对于票价的影响为基础,分别建立成本票价模型和时间价值票价模型,利用成本票价对最优票价进行约束,利用时间价值票价计算乘客剩余;并考虑成本加成和具备激励2种政府补贴方式,建立综合考虑企业收益和乘客效用的最优票价模型。数值算例表明,激励补贴机制较成本加成补贴机制体现出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客运通道内合理制定高铁票价的方法,从出行者选择出行工具影响因素出发,建立考虑安全性、快捷性、经济性、舒适度、方便性等五大服务特征因素的广义费用函数;构建考虑旅客和高铁运营单位这2个矛盾体双重利益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上层规划描述高铁运营单位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最佳票价策略以实现企业自身的目标,下层规划则描述旅客在城际间各种运输方式竞争合作条件下广义出行费用最小的目标;采用内罚函数算法设计基于径路流量的FrankWolfe算法的求解步骤;以京沪高铁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制定的高铁票价具有现实可借鉴性,可为高铁票价的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际轨道交通票价作为影响客流大小的关键敏感性因素,关系到客流预测的准确性。为明确城际轨道交通票价与客流的关系,本文提供一种基于均衡模型的票价敏感分析方法,通过对平均运行时间、花费价格及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建立效用函数,计算效用值;依据客流均衡配流模型,得到各类交通方式均衡状态下客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灵敏度分析模型得到不同方式出行票价与客流量的关系;最后以杭绍城际轨道交通线为例进行票价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安地铁现行票制票价,详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票制票价优化的几点建议,并根据建议计算出预测年的票务收入,为西安及其他城市地铁票制票价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为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均衡时段客流,提升列车运输能力利用率,提出基于大小交路的城轨列车开行频率与票价综合优化方法。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多时段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及票价综合优化模型,模型以不同运营时段内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数量、不同运营时段内票价率为决策变量,以企业运营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为基于弹性需求的多时段随机客流分配模型,考虑票价优化对旅客出行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旅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旅客出行弹性需求函数。设计嵌套Logit随机用户客流分配方法的遗传算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优化模型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1)通过对各运营时段票价和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综合优化能够满足城轨线路各区段的旅客出行需求,降低高峰运营时段内客流量,均衡同一OD对在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出行需求,充分缓解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2)城轨票价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潜在客流,有效提升企业票价收益,提高旅客人车公里数,同时开行大小交路列车能避免列车运输能力浪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城轨列车开行方案和票价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需求不均衡和供需矛盾等问题,推动京沪高铁市场化发展,不久前,京沪高铁公司决定对京沪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公告,自2020年12月23日起,京沪高铁将改变目前执行的固定票价的做法,实行优质优价、灵活的浮动票价机制,以现行执行票价为基准价实行上下浮动。  相似文献   

13.
以京沪高速铁路的市场化经营为背景,考虑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输服务特性,建立广义费用函数,通过调查数据确定模型参数,结合Logit模型,分析客票收入与票价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客票收入大于目前收入的票价区间及收入达到最大时的票价,对京沪高速铁路票价调整提出建议方案。其次,在客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调查旅客在不同旅行时间下对票价变化的敏感程度,从旅客时间价值入手研究高速铁路旅行时间差别定价策略,以京沪高速铁路北京-上海为例,给出差别定价方案,为铁路企业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票价制定还比较缺乏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收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高速铁路旅客出行规律和收益管理策略,研究高速铁路动态定价与票额分配协同优化方法。在分析旅客出行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客流弹性函数,考虑临近发车客票不涨价和运输能力等约束,建立以期望客票总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基于超分方程的分步算法,求解不同时段下不同列车的最优票价与票额分配方案。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与固定费率票价相比,动态票价策略能保证服务水平,系统总客流需求下降0.73%,企业客票总收益提高4.95%。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票最优动态票价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客票票价体系是旅客运输市场化程度的标志,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通过多年改革的摸索,逐步打破了客票票价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僵化局面,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段内实行了票价浮动。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动态票价方面早已进行了多年的市场化经营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客票价体系,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市场票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西方国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我国铁路动态客票票价的最优策略和实用性问题,给出了递推公式可用于最优策略和实用策略的求解,为全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票价计算子系统匣能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展我国铁呼客票动态票价研究进行了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给出呼和浩特地铁运营初期票价制定的基本原则,分析运营初期地铁票价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运输成本、乘客收入水平以及与可替代交通方式比价3个影响因素,建立地铁运营初期票价的定价模型,确定呼和浩特地铁运营初期票价方案,从政府管制出发提出票价方案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票价客票需求强度参数是动态票价理论中的一组基础参数通过把影响客票需求强度因素区分为市场变化因素(客票的总需求、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和运输方式属性因素(旅行时间、旅行价格、旅行的准时性、旅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在弹性客运总需求假设奈件下,研究低价位票产生的提前购票吸引力、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竞争等因素对各种票价下铁路客票需求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获得各种票价下客票需求强度参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定义动态票价区域比例这一概念,讨论了实施动态票价机制适宜的外部市场环境(本文特指社会潜在客票总需求和低价住票吸引力2个方面),从而使得该方法能为全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动态票价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程度,用指数需求函数描述客运产品的需求与票价的关系,构建并求解高铁动态票价优化模型,对客运产品间不同可替代程度下的最优动态票价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影响票价策略的选择,且客运产品间可替代程度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客票收益的提高与可行折扣票价集合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相继开通,其票价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客运专线票价制定与以往有了改变,但也遭受质疑。对客运专线票价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更加合理的制定票价。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客运专线票价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于隶属度值以模糊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构建了模糊区间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义出行费用下的弹性客流需求,结合列车运行计划、票价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额度进行优化。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政府补贴的效率原则,构造客流人均补贴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并设计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的求解算法,综合优化确定列车开行数量、票价和补贴额度。以长沙地铁2号线为例,对运营补贴额度进行优化计算,进一步对客流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的灵敏度分析表明,两者与补贴总额、人均补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