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运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速和城际客运专线的引入以及运量的不断增长,铁路枢纽需要扩建既有客运站或新建客运站。客运站选址问题研究的是既有客运站的扩建方案以及新建客运站的数量和位置。客运站分工问题研究的是当枢纽内设置有多个客运站时,各客运站运输任务的合理分配。客运站选址与分工问题研究的是两问题的协同优化,以旅客的支付费用和铁路的投资建设费用最少为目标,以客运站的始发终到和通过能力限制、线路的旅客列车通过能力限制、旅客的出行需求以及投资建设资金限制为约束,构建这一问题的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问题特点,设计基于枚举、最短路和线性规划的搜索算法。算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Logit模型的客运专线旅客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路旅客为研究对象,模拟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情景,调查旅客在客运专线建成后对高速列车和高频率列车换乘方式的选择偏好.介绍了非集计模型的特点、意向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实施方法.基于2008年6月旅客调查的样本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旅客的选择行为模型,包括旅客对高速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旅客对高频率列车换乘模式及直达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和分析,量化影响因素对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利用所建模型对旅客选择行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两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5.27%和81.18%.所得结论可为快速客运网络条件下客运服务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车站客运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以及客运站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基于WMN技术的客运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地介绍了WMN技术模型以及客运站无线局域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及其效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铁路客流构成和旅客列车分类,将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旅客主体特性、列车特性和随机因素,构造可以直观描述列车特性的时间、费用和舒适度3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曲线图。采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非集计模型,给出个体旅客对列车选择概率的多项Logit模型,并通过影响因素选择及参数标定等设计求解方法。以某区段不同收入旅客群的乘车选择行为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旅客收入水平越高,考虑时间、舒适度因素就越多,受费用因素影响越小,更趋向于选择乘车时间较短、舒适度较高的高档次列车。计算所得2个旅客群对不同列车的选择概率结果具有合理性,表明模型与算法贴切地反映了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应同时考虑旅客满意度和高铁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影响旅客满意度的2个主要指标:出行时段方便度和旅客舒适度,并提出量化的方法,以此构造旅客出行满意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混合整数双层规划模型,用来描述高铁运营企业与旅客的选择博弈过程.其中,上层规划是一个以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下层规划是基于用户平衡准则的客流分配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嵌套Frank-Wolfe方法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大型铁路客运站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旅客到达客运站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旅客随机到达,旅客流形成的网络模型优化为基础的优化模型.以兰州铁路局客运站为例,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铁路运输市场的产品具有多样性,旅客的选择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偏好异质性.为了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营销收入,针对票价浮动策略下的旅客乘车选择行为异质性进行研究.以广珠城际铁路为例,采用SP/RP融合的调查方法获取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数据,构建Latent Class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别从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分析旅客的个...  相似文献   

10.
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强烈限制,使城市发展随地形而布局。因此,其客运站的选址有别于平原城市。阐述了客运站布局和选址的原则,将ANP方法引入河谷型城市客运站的选址,结合河谷型城市的特点,给出了河谷型城市客运站选址的决策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客运站选址ANP模型,将选址过程涉及到的大量不确定的、模糊性、随机性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正负效应影响与依赖关系,利用ANP方法进行合理分析与处理。通过对兰州市客运站选址方案的实例分析,证明了所建ANP模型的正确性及ANP方法的实用性,对河谷型城市客运站的选址决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使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规划建设建立在易操作、可定量化的基础上,利用简便实用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方案比选模型,提出了比选模型的计算过程,给出了应用实例。经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建立了客运站选择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客运站的备选方案进行比选。讨论了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在对客运站方案比选评价中的实施步骤。并采用文献[4]的案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输出结果与文献[4]中结果一致,证明了灰色关联度模型在客运站选址评价中的正确性、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张彤 《高速铁路技术》2011,(z2):310-314
文章以铁路枢纽内客运站的布局优化为目标,针对高速铁路引入后对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影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规划中的研究思路、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客运站布局与选址的数学模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京沈、京唐、京张等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将相继开工。诸多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既有北京枢纽客运站能力将不足,需研究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选址。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布局,克服北京枢纽客运站南重北轻的不足,在北京市城区东北部区域进行规划选址,以达到城市综合交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客列车发车时间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旅客对不同到发时间域选择的偏好,确定了各发车时间域旅客出行的方便系数。利用目标规划原理,以旅客出行方便程度最大为目标,构造了三级控制策略。在考虑客运站到发线能力,以及旅客列车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域发车等约束条件下,建立旅客列车发车时间域的目标规划模型。利用该目标规划模型,可根据旅客列车实际运行的需要,通过变化控制策略和赋予各目标的优先因子,实现对列车发车时间域的优化。根据模型约束目标正负偏差变量,计算了各级控制策略实现程度系数。最后,以太原站始发旅客列车为实例,利用变换方案对该目标规划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将目标规划优化结果和传统确定发车时间域的结果以及指派模型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述客运专线客运站中列车到发线和进路占用时问范围的确定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客运站咽喉能力的限制和旅客的换乘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到发线运用计划编制的0~1整数规划模型.然后根据软约束和硬约束的不同影响,设计一种适应于上述0~1规划模型的启发式算法,此算法将每次的搜索空间限制为可用到发线集,大大减小搜索空间,提高搜索效率.最后利用此算法对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客运站旅客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铁路客运站的实际,以旅客对服务满意度的8项基本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了旅客服务补救的相关建议与措施,以不断提高客运站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铁路特大型客运站候车室面积及数量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特大型客运站由于修建成本较高,故各项指标设计极为重要。候车室面积和数量是客运站设计时须考虑的指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建立特大型客运站候车室面积及数量计算模型。对旅客到达规律采用灰色动态模型,出发规律采用匀速处理后得出客运站旅客聚集人数计算模型,考虑候车室内旅客服务设施所占面积后构建候车室面积计算模型;以不出现多次列车在同一候车室内同时检票为要求建立候车室数量计算模型。在对两个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后,以北京西站近期情况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详细分析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把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目标分解为方便旅客旅行、有利于保证行车作业安全与行车技术作业和有效地使用车站各种既有行车技术设备等三个子目标,并分别建立其优化模型。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与分枝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依据某大型双线通过式客运站的实际数据,应用优化模型进行到发线运用实例分析计算,计算所得方案的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