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009款奥迪A4L是奥迪车中第一个使用动态转向系统的.使用这种转向系统就解决了恒定转向传动比的折中问题.根据车速和转向盘的转角就可实现最佳转向传动比.无论是在驻车,在多弯道的乡间公路行车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动态转向系统都能提供最合适的转向传动比.另外,动态转向系统因其具有行驶动态稳定转向能力,所以还可以对ESP提供支持.因此,这种新型智能转向系统不仅能增加行驶和转向舒适性,还能明显提高主动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这项技术改变了转向系统传动比不可改变的历史.但又不同于通用概念车Hywire上使用的线控转向系统,它依然采用机械部件将前轮和方向盘连接在一起.保证了行车安全和清晰的路感。  相似文献   

3.
马扎根 《汽车技术》1996,(3):4-13,26
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对汽车行车的主动安全性、转向舒适性和转向精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现代转向技术的最新发展,普提高汽车行吮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今后的转向器不但应具有变传动比,而且传动比还应随车而变化。在结构上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VGRS(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是丰田公司近年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多用在高档越野车上(如LX470、LANDCRUISER等),已作为选装设备在欧洲车型上使用。在普通转向系统中,齿轮传动比主要按高速行驶模式来设置,以防止车辆相应于驾驶员操纵的转向盘转角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这样,在低速行驶或试图泊车时,就需要驾驶员做出较大的转向角才能达到目的。在VGRS系统中,转向机构传动比可按需改变。VGRSECU可操纵VGRS执行器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始终保证最佳转向传动比。由此,车辆在低速和高速行驶时均可获得最佳的机动性和稳定性,系统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1系统概述 奥迪公司推出了动态转向系统,并且将动态转向系统应用在08款奥迪A4车上。这种新型的智能转向系统不仅能增加行驶和转向的舒适性,还明显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定转向传动比机构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但宝马的主动转向系统通过叠加转向机构完全能够实现。该系统传动比在10~20之间,低速情况下,通过双行星齿轮机构伺服电机的调整角和转向盘转角同向输入,使得系统的传动比较小,实际上是增大了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  相似文献   

7.
正(四)转向系统奥迪Q8上使用的就是奥迪Q7(车型4M)上成功使用过的电动机械式转向系统(EPS),如图38所示。奥迪Q8上的电动机械式转向系统(EPS)在结构、功能和维修保养方面与奥迪Q7(车型4M)上是一样的。转向传动比针对奥迪Q8的特殊要求进行了修改。未配备全轮转向的车采用了可变转向传动比(i=14.6在  相似文献   

8.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的机械连接,由控制算法折算转向电机驱动转矩并通过电控实现传动比的改变。针对实际转向过程中存在的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等问题,本文中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框架下,根据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结合车辆2自由度模型提出了基于行驶场景模型的角传动比动态协调控制机制,建立了线控辅助转向系统的转角控制算法。最终通过转向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轨迹的仿真,并与其它转向控制算法和机械转向进行对比,验证了系统对转向过程主动调控和施加补偿或修正控制的有效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前轴负荷的增加以及低压轮胎的广泛使用,使汽车转向阻力增大,尤其是重型车辆,靠驾驶员体力实现转向已相当困难,而现代轿车为提高轿车行驶安全性和操作轻便省力,都广泛采用了利用发动机动力为能源辅助转向操纵的动力转向系统。在日常行车中,驾驶员往往忽略了对该系统的检查保养。动力转向系统在日常行车中,应要经常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三、底盘系统 (一)转向系统1.VGR系统在前款车型的基础上,2008款雅阁上加大了轴距,以改进其实用性。转向系统发生了改变,以增强其敏感度及响应度。采用可变传动比转向(VGR)用于转向响应。  相似文献   

11.
线控转向系统由于其可以自由设计传动比的特点,可以保证在不同工况下,汽车都有着良好的转向特性和操纵稳定性。文章主要对线控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进行了研究设计。在中低速段,采用基于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的设计方案;在高速段,采用模糊控制对传动比进行设计。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设计的理想传动比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雷克萨斯LX470汽车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VGRS)能够根据车速控制转向角,该系统通过VGRSECU控制安装在转向中间轴上的VGRS执行器工作,执行器根据车速的变化在转向中间轴转向角的基础上改变工作角度,以改变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从而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王俊  杨胜兵 《天津汽车》2011,(8):49-51,55
为解决传统转向系统“轻”与“灵”的矛盾,文章在线控转向系统平台上分析了横摆角速度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以及转向盘转角和车速对传动比的影响。在兼顾操纵稳定性和转向特性的同时,提出以横摆角速度为系统状态识别变量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设计了模糊变传动比控制器。经过仿真分析,得到较理想的特性曲线。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应用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奇瑞A3车转向系统使用一种机电一体化新一代汽车智能助力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EPS(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系统,具有结构精巧、紧凑、节能、环保等特点,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转向时,通过电子控制装置使转向助力电动机产生所需的辅助助力,达到操纵稳定、转向轻巧、行驶安全,使驾驶人行车有良好的路感。  相似文献   

15.
对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转向机摇臂摆角的有效利用率、方向盘转动的总圈数对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数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客车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作出推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汽车转向系统为了兼顾操纵省力和灵敏两方面的要求,均采用转向助力装置来增大转向轮的转向力,从而使转向操纵十分轻便,同时选用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来满足转向灵敏的要求。由于常流式动力转向系统具有结  相似文献   

17.
二、操作和驾驶员信息 1.转向传动比的选择 驾驶员通过奥迪驱动选择(Audi drive select)可以锁定需要的转向传动比(设置成动态的还是舒适的)。 2.ESP按钮E256的功能(如图25、图26所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主动前轮转向系统,以提高车辆的转向性能为目标,建立七自由度车辆模型、Dugoff轮胎模型,确定基于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的理想变传动比规律,并提出基于此规律的主动前轮转向附加转角滑模控制策略。利用Simulink搭建仿真平台,对提出的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变传动比相比,基于理想变传动比规律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滑模控制策略有利于车辆获得更为理想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控转向技术是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中最新的技术,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通过控制信号连接,摆脱了两者间齿轮啮合的固定传动比限制,转向系统传动比可通过软件自由设定。本文通过介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关键技术,总结了其性能特点以及现阶段开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电子产品在汽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新型环保节能电动汽车车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不断开发,为线控转向技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整车转向传动比的测试方法以及基于LabvIEW编程的拟合回归计算从测试的原始数据得出整车转向传动比的准确数值.结果是基于大量在K&C台架上的整车转向传动比实测数据,运用拟合技术得出转向传动比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