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
<正>PRC-2000沥青路面再生复原剂引进国际先进"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再生复原技术在北美已有超过50年成功应用的辉煌历史,新建路面和出现早期老化病害(毛细裂缝、松散、离析、麻面和缺油由)的路面均适用此技术。卓越的性能:与沥青同为石油提炼产品,具有超强的吸附和渗透能力;环烷基的石油属性不含蜡,溶解力强有助于恢复集料和沥青的粘结性能;补充路面面层沥青活性成分的损失,恢复沥青各组分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正>PRC—2000沥青路面再生复原剂引进国际先进"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再生复原技水在北美已有超过50年成功应用的辉煌历史,新建路面和出现早期老化病害(毛细裂缝、松散、离析、麻面和缺油)的路面均适用此技术。卓越的性能:与沥青同为石油提炼产品,具有超强的吸附和渗透能力;环烷基的石油属性不含蜡,溶解力强有助于恢复集料和沥青的粘结性能;补充路面面层沥青活性成分的损失,恢复沥青各组分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采用粘结强度试验和抗剪试验研究了抛丸处治技术和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加铺Novachip薄层罩面的层间粘结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抛丸技术处治的水泥混凝土面层与Novachip超薄罩面之间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使用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的Novachip超薄罩面相比使用普通改性乳化沥青、基质沥青、橡胶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等材料具有更高的层间粘结强度和抗剪切破坏能力;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的洒布量、罩面孔隙率和罩面铺筑温度的增大均可有效增强层间粘结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寒冷地区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加入温拌剂后的使用性能,采用的桥面铺装结构为"4cm 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铺装上层+5cm AC-16沥青混凝土铺装下层+AMP-100二阶反应型防水粘结层",在制备铺装上层SBS沥青混合料时加入DAT-H5温拌剂。通过改变马歇尔击实试验的击实温度,确定温拌剂DAT-H5掺量10%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25℃左右。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AT-H5温拌剂的加入可以提高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虽对低温性能略有影响,但仍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上海公路》2015,(4):85-85
PRC—2000沥青路面再生复原剂引进国际先进"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再生复原技术在北美已有超过50年成功应用的辉煌历史,新建路面和出现早期老化病害(毛细裂缝、松散、离析、麻面和缺油)的路面均适用此技术。卓越的性能:与沥青同为石油提炼产品,具有超强的吸附和渗透能力;环烷基的石油属性不含蜡,溶解力强有助于恢复集料和沥青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8,(12)
针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CAC)抗滑性不足的问题,参考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方法,提出了碎石撒布、表面刷毛、水泥乳化沥青碎石抗滑层3种提高抗滑性的方法;综合分析表面构造深度及摆式摩擦系数,优选出合理的表面抗滑构造方式,并研究了其耐磨性及抗滑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水泥乳化沥青碎石抗滑层,可以有效提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抗滑性能,是最优的处治方式。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设计是目前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现行设计规范中对旧路破损评价缺乏可操作性,当设计人员无足够的实践经验时,对加铺层的设计缺乏针对性。主要就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参数、设计使用寿命、旧路处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沥青稀浆封层是用适当级配的筛屑或砂为骨料,以乳化沥青为结合料,加水,水泥(石灰)、石粉等,按一定配比拌和成流动状态稀浆,摊铺在路面上而成的沥青表面处治层,水分蒸发干燥硬化成型后,其外观、性能、作用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相同。由于沥青稀浆中乳化沥青对骨料裹覆性能好、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分析沥青加铺层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基础上,对某公路不同沥青加铺层的温度荷载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治、修复和采取防范措施后加铺沥青层,效果较直接加铺沥青层应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先改善传荷能力,再铺设STRATA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11.
在超薄沥青混凝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易密实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材料.采用不同的外掺剂配制沥青混合料,使用多种室内试验全面评价不同外掺剂对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外掺剂的混合料总体性能有较大提高.将试验结果与常见的面层AC-13C混合料相对应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掺加易密实添加剂和聚酯纤维后,混合料的性能明显好于AC-13C混合料.并对铺筑的实体工程进行跟踪观测,检测结果表明处治后的路段经过长期使用,依然保有很好的服务水平,无新车辙病害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水泥混凝土脱空板的压浆处治原理及压浆材料要求的基础上,对两种改良乳化沥青材料:超细粉煤灰、膨润土和缓裂剂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和水泥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的作用基理和配合比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高聚物聚氨酯材料处治脱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援赞比亚公路技术组于1979年6月用沥青乳液铺筑了1.4公里双层沥青表面处治的试验路,效果良好。双层表面处治的下层用喷撒法(俗称层铺法)施工,上层采用沥青砂浆做封面。目前,在赞比亚的公路上广泛使用这种型式的双层表面处治,使用效果都很好。这种新型双层表面处治的优点是:能使表面密实不透水;能提高表面平整度;防滑性能好;耐久性好;尤其是克服了喷撒法双层表面处治面层料容易散失的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多孔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材料和用量,对双组份聚氨酯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复合试件进行斜剪试验,在高温、低温、冻融循环下,比较聚氨酯、SBS改性沥青、环氧树脂作为层间粘结材料时层间抗剪强度。结果表明: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抗剪强度,小于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在沥青混凝土上铺筑多孔聚氨酯混凝土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层间粘结材料;中温条件下,环氧树脂的层间粘结效果较好,但高温和低温时,聚氨酯更适合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材料;冻融循环降低了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在冻融显著地区,应优先选择SBS改性沥青或聚氨酯结合料作为聚氨酯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层间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15.
结合钢桥面铺装工程实际问题,讨论马房大桥钢桥面铺装处治工程中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4)
以广东省GH高速公路的煤焦油泄漏事故为依托,开展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现场检测及污染处治工作,并对污染路段进行了6个月的持续监测。运用油蚀度这一评价指标,揭示了沥青油蚀的机理;通过室内肯塔堡飞散和车辙试验评价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GH高速公路路段污染前后路面破损率、横向力系数等指标以评价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有机硅雾封层和改性乳化沥青雾封层处治前后路面破损率、横向力系数等指标以评价处治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焦油和沥青相似相溶导致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下降,影响具有持久性;煤焦油泄漏数小时内,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渗性能和抗滑性能明显下降;有机硅雾封层和改性乳化沥青雾封层均可提高路面的抗渗性能、改善抗滑性能,改性乳化沥青雾封层在封水方面更优,有机硅雾封层在改善抗滑性能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7.
在筛分试验及抽提试验的基础上,试验得出适合路面磨耗层规范级配的RAP(沥青混凝土路面回收旧料)混合料.研制出可以激活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冷再生剂),以活化RAP中的老化沥青,恢复其基本性能及在混合料中的胶结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探究得出掺加添加剂并浸润及养生后磨耗层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密度、稳定度都能够很好地达到路面磨耗层的使用要求.在试验检验的基础上得出,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达到3 643.31次/mm,试件浸水残留稳定度为95.73%,冻融劈裂强度比是81.6%,弯拉应变为3 061.43με,表明磨耗层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该研究技术可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各结构层次(包括上面层)中.  相似文献   

18.
该文依托实体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前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即分别在同样的加载位置、同样的弯沉测试点位先后测试了横缝两侧的弯沉,分别评价了处治效果,并且沥青加铺层施工结束后跟踪观测了5年,比较了旧路横缝反射到路表所需的时间.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接缝传荷系数,但处治效果仍然需要经过检测与后评价,并应保证在加铺之前使旧板处治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处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希梅  王朝辉  王选仓 《公路》2008,(3):189-193
为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的适用条件。同时着重研究了冷再生技术,对冷再生稳定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冷再生性能对比表。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及施工本规范中沥青路面面层包括有:表面处治、贯入、上拌下贯、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等五种类型,其施工仅适于使用道路石油沥青和软煤沥青。对使用其他种液体沥青材料,如渣油、乳化沥青等,其施工仍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办理。 (一)沥青表面处治表面处治是在具有要求的基层或面层上,用沥青和矿料分层铺筑所形成的薄面层或磨耗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基层或面层结构,不致遭受行车的破坏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其使用年限和改善行车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