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常规指标试验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动态剪切(DSR)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掺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硅藻土后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明显提高,温度敏感性显著降低;随着硅藻土掺量增长,高温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合理掺量为11%-13%;常规指标不适合用于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明显好于基质沥青,而对其低温性能改善作用仍不明确。为了评价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材料对沥青低温性能的作用,通过BBR试验对6组不同掺量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流变特性进行研究。选用Burgers模型描述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行为,获取相应粘弹性参数对其低温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对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行为拟合效果理想。硅藻土的加入削弱了沥青的低温性能,随着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多,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和应力松弛能力先降低后增加。相比于基质沥青,掺量为(7. 5%和4%)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得到提高,并且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优于硅藻土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与硅藻土、抗车辙剂复配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了聚酯纤维掺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出聚酯纤维的最佳掺量,且优化了硅藻土的掺量。通过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得出:聚酯纤维与硅藻土、抗车辙剂复配,其各项路用性能相较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均有大幅度提高;相比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抗疲劳性改善效果明显,但两者的低温抗裂性能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指标试验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动态剪切(DSR)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掺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硅藻土后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明显提高,温度敏感性显著降低;随着硅藻土掺量增长,高温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合理掺量为11%~13%;常规指标不适合用于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陈若祥 《中南公路工程》2013,(5):254-257,281
首先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沥青、硅藻土及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而后以不同掺量的硅藻土制备改性沥青,利用软化点差、动态剪切试验及低温BBR试验对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掺入沥青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仅为物理的共混;硅藻土的掺量导致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降低;硅藻土掺入沥青后,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提升作用,但却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以及聚氨酯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对3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改性技术,即在不同的聚氨酯改性剂掺量下,研究其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宜在130℃温度下、1500 rpm剪切速率下剪切1.5 h;聚氨酯改性剂的掺量以6%...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11)
在掺量13%硅藻土改性沥青中加入废橡胶粉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沥青胶浆性能试验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研究复合改性后沥青常规性能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接近硅藻土改性沥青,黏度和抗剪能力不断增加,复合改性沥青和矿料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耐久性能提高,沥青性能与废橡胶粉的掺量不成正比,掺量17%时硅藻土、废橡胶粉和沥青相互结合的稳定性较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耐久性综合最优。  相似文献   

8.
徐松 《路基工程》2023,(5):101-104
为拓宽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应用范围,制备3.0%、6.0%、9.0%、12.0%、15.0%质量分数的硅藻土改性沥青,通过沥青胶结料常规性能试验确定了硅藻土的最佳掺量;以间断级配为载体,通过外掺法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外掺剂,基于正交试验得到了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工艺,并开展路用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掺量为9.0%时,可使针入度、软化点、10℃延度等综合性能最优;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成型工艺为油石比6.0%,外掺剂掺量为1.0‰,成型温度为180℃,焖料的时间为30分钟,稳定性提升7.3%,黏结性能提升23.5%。  相似文献   

9.
为方便工程实际应用,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改性沥青的长期稳定性,本文以硅藻土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并通过室内沥青3大指标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弯曲流变试验(BBR)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得出:硅藻土有利于降低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提高,但沥青的延度降低;硅藻土有利于改善沥青的流变性,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G*与抗车辙因子G*/sin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硅藻土掺量达到18%时达到最值,但硅藻土的加入对相位角δ影响不大;硅藻土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沥青的弯曲劲度S,随着掺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当硅藻土掺入量超过18%时,蠕变速率m值出现明显的降低。综合考虑,硅藻土对沥青3大指标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以16%~18%的掺入量制备可得到综合性能最优的硅藻土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以及各种路用性能的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以及不同种类的硅藻土掺入沥青混合料后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证明了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APA汉堡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硅藻土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18%橡胶粉掺量下,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增强,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疲劳性能提高,且18%橡胶粉+1l%硅藻土复合后其综合路用性能与4.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差不大。结合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最终推荐了橡胶粉与硅藻土的最佳掺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硅藻土改性沥青胶浆的动态粘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民  张肖宁  李智 《公路》2006,(10):145-149
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硅藻土改性沥青胶浆进行动态温度扫描试验,比较球状、杆状以及不同掺量硅藻土对沥青胶浆高温稳定性、老化以及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加入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及水损害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硅藻土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好于球状硅藻土,加入硅藻土会降低硅改沥青胶浆的疲劳性能,但受硅藻土的类型及所提供的掺配比例的影响不大。经过短期老化后,硅改沥青胶浆的高温和疲劳性能变化趋势基本没有发生改变,硅藻土可以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在改性沥青中的分散显著改变改性沥青技术性能,利用XRD,SEM,荧光显微镜等试验手段从微观尺度揭示了硅藻土/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了硅藻土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得到改善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硅藻土与SBS改性沥青融为一体,掺入1%的硅藻土可以提高SBS改性沥青软化点7.61%,其针入度下降3.76%,延度下降9.86%;老化后软化点提高5.68%,针入度下降3.45%,延度下降22.1%。  相似文献   

14.
选用20、40、80目3种橡胶粉,按15%、18%、21%、24%四种比例掺入70#基质沥青配制橡胶改性沥青,对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经过不同粒径的橡胶粉改性后,沥青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针入度指数增大,沥青温度敏感性降低,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将硅藻土掺配在沥青混凝土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路面工程质量。为了确保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就必须用试验方法来评定它在低温下的性能。通过两种不同的硅藻土,采用压缩应变能、弯曲应变能的方法,进行硅藻土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证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显著改善低温抗裂性能,硅藻土是一种非常好的改性剂。  相似文献   

16.
张兴友  谭忆秋  王哲人 《公路》2005,(6):149-152
硅藻精土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改性材料,掺配在沥青混合料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本文选用4种硅藻土,进行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研究,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找出硅藻土影响改性沥青温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从而确定硅藻土作为改性剂的基本品质,为硅藻土的使用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硅藻土化学成分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精土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改性材料,掺配在沥青混凝土中,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本文通过4种不同的硅藻土,进行硅改沥青高温性能研究,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找出硅藻土化学成分影响沥青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确定硅藻土作为改性剂的基本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郭建  魏来 《路基工程》2018,(6):123-126
为更好地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性能,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硅藻土改性沥青常规指标与美国SHRP规范的指标性能试验,并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和低温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针入度指数,复数模量指数GTS更适合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常规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与车辙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5℃延度与蠕变劲度相关性好,当量脆点与蠕变劲度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热拌沥青混合料在隧道路面铺筑过程中存在的耗能高、有害气体排放量大的问题,对SBS改性沥青采用降黏剂,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温度,然后掺入适量硅藻土。依据正交原理,以针入度、135 ℃黏度、软化点、延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室内试验选择两种性能较优的温拌硅藻土-SBS复合改性沥青,并依据黏温曲线确定加热温度。同时,与SK#70HMA,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温拌硅藻土-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能降低拌和、摊铺温度25 ℃左右,且其高温抗车辙性能、抗滑性能优,低温抗裂性能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