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2月1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全面实施。这意味着所有配备GMDSS设备的遇险船舶都将通过GMDSS系统向搜救中心和附近航行的船舶发出遇险报警。由于报警设备的设计和船员素质的问题,搜救中心接收到的船舶遇险报警中,存在着大量误报警,增加了搜救中心的工作量。因此,正确、及时的区分报警与误报警对减轻搜救中心工作人员和搜救船舶的工作量,对海上遇险人员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使岸上的救助协调中心(RCC)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能迅速接收到报警,并毫不延迟地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根据88年SOLAS公约修正案的要求,目前大部分船舶已配备了相应的GMDSS设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误报警频繁发生,对搜救中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对真正的遇险船舶的搜救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GMDSS的功效。为了更好地发挥GMDSS的作用,根据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行安全、通信和搜救分委会第1次会议(NCSR1)于2014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审查和现代化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IMO主持的该项工作影响深远,诸如SOLAS公约与STCW公约的修订、全球海上搜寻与救助系统软硬件设施的改造、船舶遇险与安全设备配备的换代、船员教育与培训体系大纲的更新,因此该议题的进展值得跟踪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检》2001,(2):34-35
国际海事组织(IMO)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分委会(COMSAR)第五次会议于2000年12月11日至15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会议讨论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国际电信联盟(ITU)海上无线电通信事宜、卫星业务、误报警和干扰以及搜救事宜等多项议题.  相似文献   

5.
GMDSS的定义看通信在海上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适应海上搜救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搜救通信系统。遇险船舶能通过此系统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通过此系统能迅速接收到遇险报警,以便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提供紧急和安全通信并播发航行警告和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及其它紧急安全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无论船舶航行在哪个海区,都能够完成对本船和航行在同一海区的其它船舶的安全具有重要性的通信功能。因此,GMDSS对海上船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船舶遇险报警设备和通信设备是船舶通信和保障航行船舶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此文对船舶报警系统和船舶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基础上,就海上搜救部门收到遇险信息后,如何利用海上遇险搜救通信系统搜救遇险船舶作了介绍,并对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8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40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8宗,误报警11宗,其它事件1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38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37人,救助成功率99.3%;死亡、失踪1人;获救船舶29艘,船舶遇险沉没2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42艘次,国内救援飞  相似文献   

8.
陈士华 《珠江水运》2012,(19):79-79
9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36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0宗,误报警11宗,其它事件5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15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15人,救助成功率100%;获救船舶20艘,船舶遇险沉没5艘。协调组织派出了国内参与救助船舶28艘次,国内救援飞机3架次;香港救援船舶5艘次。从遇险性质分析。9月份共发生各种险情20宗,其  相似文献   

9.
7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68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42宗,误报警23宗,其它事件3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392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383人,救助成功率97.7%;死亡、失踪9人;获救船舶57艘,船舶遇险沉没4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07艘次,国内救援飞机8架次;香港救援飞机2架次,香港救援船舶4艘次。从遇险性质分析。7月份共发生  相似文献   

10.
10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42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5宗,误报警13宗,其它事件4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06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02人,救助成功率96.2‰获救船舶128艘,船舶遇险沉没3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11艘次,国内救援飞机4架次。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同比增加4%;死亡、失踪52人,与去年持平;船舶遇险沉没18艘,同比减少21.7%;协调组织派出参与救助船舶729艘次,国内救援飞机21架次,香港救援飞机10架次。与港澳台和相邻省(区)搜救合作57起。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31日,沧州市海上搜救工作会议在沧州市渤海新区召开。据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沧州海事局局长班宗生介绍,截至12月底,2013年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搜救行动10起,协调救助飞机2架次,组织搜救船舶106艘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9艘,救助遇险人员59人,救助成功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相似文献   

13.
GMDSS:保障海上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遇险安全通信系统以中频莫尔斯电报通信及航行船舶互救为基础.有效联系距离为100~150海里。由于遇险报警依赖于人工操作;对于遇险的高频值守未作相应规定.无法进行远程报警;遇险通信手段不同的船舶.不能相互沟通并缺乏有效的搜救协调通信程序等原因,这样的遇险安全通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海上航行安全的需要。国际  相似文献   

14.
浅谈GMDSS功能设备及其操作性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玄郁 《中国水运》2006,6(11):33-34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IMO用以改善原有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常规海上通信的一整套综合系统。详细阐述了GMDSS功能设备及其操作性检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7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68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42宗,误报警23宗,其它事件3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392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383人,救助成功率97.7%;死亡、失踪9人;获救船舶57艘,船舶遇险沉没4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07艘次,国内救援飞机8架次;香港救援飞机2架次,香港救援船舶4艘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事组织无线电通信和搜救分委会(COMSAR)第9次会议于2005年2月7日至11日在伦敦IMO总部举行,出席会议的共86个国家、1个联系会员和2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卫星业务、应急无线电通信、误报警和干扰、加强海上保安、海上无线  相似文献   

17.
以增强海上遇险搜寻与救助有效性为研究目的,开发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搜寻与救助协调决策系统软件.介绍了海上遇险事件报告与更新,救助船舶或飞机的选派,遇险目标漂流轨迹的预报,选择合适的搜索模式及救助方案来进行海上搜救工作等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软科学项目"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复审及现代化对策研究"通过验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导并实施。2012年IMO正式启动GMDSS复审和现代化战略计划。作为世界航运大国和IMO成员国,我国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通过搜集、研究和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系统梳理GMDSS复审各阶段所涉及的问题,成果为我国未来GMDSS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项目完成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通信及搜救分委会第二次会议GMDSS复  相似文献   

19.
周卫东 《江苏船舶》2003,20(3):34-35,39
′74 SOLAS公约1988年GMDSS修正案,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已于1999年2月1日对所有船舶生效,开创了船舶安全通信的新时代,同时也给船舶安全检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检人员有必要了解GMDSS的相关要求和检查方法.GMDSS中的通信系统可归纳为4大分系统,即海事卫星系统、定位系统、地面通信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广播系统.其中地面通信系统,系指使用MF/HF/VHF收发通信设备及其终端,进行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公共通信的系统.下面就GMDSS中的中/高频无线电装置及其检查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北斗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为了解决海上作业人员遇险救援不便的问题,基于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立海上搜救体系,海上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报警定位终端,当人员落水遇险后,报警定位终端自动将海上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准确发送到地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协调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对遇险者实施救援,提高施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