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两年一度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中国海事界的重要活动,自1981年第一届国际海事会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这项活动越来越为国内外海事界所重视.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国际海事界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2.
7月22日,201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Marintec China 2013,下文简称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预登记系统正式上线,所有参加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观众、听众、展商与媒体即可通过本届会展官方网站www.marintecchina.com进入该系统,进行"优先登记",提前获取进出展馆所需的条形码胸卡及会展相关信息。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每两年举办一届。它不仅为海事界  相似文献   

3.
2015年12月1日至12月4日,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第18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海事会展,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继续扮演着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重要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公司参展,专业观众人数超过6万人,较上一届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19,36(4)
正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会展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12月将在上海举办8月22日,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有关国家驻沪领馆官员、媒体和展商代表共约120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会议由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吕鸣主持,本届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外方组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5.
<正>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会展——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即将于12月1日至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集学术、展览、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海事交流活动。她是自1981年起,每逢单年在上海举办的双年展,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成为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国际海事界了解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等产业的重要窗口,为中外海事技术、经贸合作、船舶融资、安全保险、规范规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沟通和合作起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简称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举办单位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博闻公司/海贸集团于2003年9月15日在上海举行信息发布会,宣布将于2003年12月2日至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本届展览会,展出面积超过17,000多平方米,与上一届相比,面积增大了30%,将是中国国际海事会展22年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届。 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国际海事业、展览和商机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以至亚洲都是最负盛名的海事活动。得到了中国高领导层和国际海事界的全力支持。展会已成为中国目前…  相似文献   

7.
李慧 《船舶工程》2017,39(11):后插1-后插5
正12月4日,2017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组委会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本届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亚洲博闻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麦高德,工信部装备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张新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民船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忠刚,德国机械工程行业协会船用设备和技术专业委员会董事总经理豪克·施莱格尔出席介绍了本届海事会展的相关情况,并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海事界的APEC“盛会,2003年岁末开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创下了历届之最:参展商最多,共有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9家参展商与会,比上届增加了31家;国家馆最多,共有奥地利、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馆;展会面积最大,超过180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8%。仅仅4天,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赢得了全球海事界的关注,吸引了众多海事业内外人士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海事界的APEC"盛会,2003年岁末开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创下了历届之最:参展商最多,共有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9家参展商与会,比上届增加了31家;国家馆最多,共有奥地利、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馆;展会面积最大,超过180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8%.仅仅4天,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赢得了全球海事界的关注,吸引了众多海事业内外人士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3日—6日,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球造船业最新产品、技术和概念等成果展示的最佳途径,也是业内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和开展业务的理想平台。此次展会,电子航道图研发团队带着最新的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进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12,(5):33-33
记者近日从2013年(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以下简称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承办单位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处获悉,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上一届即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新一轮发展给海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与CMP/Seatrade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第11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海事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再一次会集上海,参加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王娜娜 《船舶工程》2019,41(12):前插1-前插15
正国际海事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以下简称"会展")于12月3日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宏大的海事专业会展之一,会展迎来了其创办40周年的盛大庆典。与此同时,2019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0年来,该会展不断发展壮大,参与、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从落后到跻身世界造船大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会展成为国际海事界了解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等产业的重要窗口,更助推了中外海事技术、经贸合作、船舶融资、安全保险、规范规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国国际海亨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Marintec China2015,简称: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于2015年12月5日至12月6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逢单年在上海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16届,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海事会展。  相似文献   

15.
<正>被誉为国际海事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会展——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于今年12月3日~6日在上海举办,这是该会展创办40周年的重要节日。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每逢单年底在上海举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40年来,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和见证  相似文献   

16.
海事消息     
<正>第19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12月亮相2017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于12月5日~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惊艳亮相。本届会展预计吸引超过2 100家中外参展企业和65 000多名专业观众,展览面积将达到90 000 m~2,规模和影响力可望超越前18届。这是组委会8月31日发布的信息。发轫于1981年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被誉为国际海事业技术发展趋势风向标,其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既是国际新技术交流的盛会,又是促进海事技术创新的平台。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既集中展示了近两年全球海事界最新的船型和船舶配套设备,也展现了中国海事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对几个主要领域的会展展品和技术交流情况的综合分析,总结海事业当前的热点和亮点,探寻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船舶工程》2006,28(2):74-74
将于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结合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船舶基地建设,架构新的平台,开辟新的空间。“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作为中国海事界的一大盛会,对扩大国际海事界的合作与交流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运管理》2010,(10):24-24
科技部关于2011年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正式批文已下达其承办方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处,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于2011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承办方关于该届会展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化》2011,(5):27-27
2011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将于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目前已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确认参展;同期还将举行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高级海事论坛。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每2年举办1次,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际海事界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