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为433.1mm,超过RC平面,不满足法规要求。据此,基于传力路径提出结构改进方案,该方案仅使座椅质量增加0.18kg,却使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减小至104.3mm,最大应变由0.56减小至0.163,满足法规要求。接着,将满足法规要求的单体座椅放入白车身中进行分析,结果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和最大应变分别增至220.9mm和0.198,但仍满足法规要求。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和应变分析对中排座椅提出轻量化方案,仿真结果是座椅质量减轻了1.95kg,而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仅增加了10.4mm。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安全带上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仅相差8.7mm,前后支撑脚、安全带两个下锚点和车身地板的变形模式与幅值均与试验接近。  相似文献   

2.
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的3种结构形式,对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相关法规进行了介绍,并对后排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某车型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失效原因,对其后地板安全带固定点结构和焊点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模具冲压和车身焊接中均未出现问题,满足了静拉试验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GB14167法规升级,要求所有M1类和质量小于3.5 t的M2类座椅必须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目前大部分客车、宽体轻客的座椅布置方式,以及车身与座椅的空间关系,导致三点式安全带无法完全布置在车身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单边调角器座椅,主要阐述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形式、座椅骨架结构以及强度和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汽车座椅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法规,开发了可同时进行座椅刚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测试和头枕性能等测试的乘员约束系统综合试验台.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试验台主台架的有限元模型对主台架进行强度分析;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该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该试验台进行了座椅总成静强度试验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满足相关试验法规的要求,可用于对乘员约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汽车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常见布置形式及有效固定点的法规要求。通过本文对安全带有效固定点的定义进行的描述分析、对常见定义误区加以阐述,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汽车设计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法规的情况,提供一定的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汽车白车身、座椅以及安全带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软件的Explicit求解模块,完成某轿车后排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并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类似的一些规模较大的、隐式积分收敛比较困难的准静态强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座椅安全带是汽车被动安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带固定点是安全带与白车身连接的位置。如何通过优化设计保证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是汽车安全带总成及车身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某车型的前排安全带在强度试验中B柱固定点发生断裂,针对该问题,本文对此车型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对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并对其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最优方案,试验证明改进方案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琛祥 《汽车杂志》2009,(7):302-303
车辆配置 水冷直列4缸16气门电子控制多点喷射汽油机、手自一体6挡、冷藏储物盒、扬声器数量4只、电动车窗、分离式后排折叠座椅、布面座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智能型SRS双安全气囊、预紧式前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后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可溃缩转向柱、中央门锁CD播放器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带假人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欧洲座椅法规ECER17的规定,模拟正面碰撞后排座椅安全性台车试验,对座椅骨架冲击强度和假人动态响应等进行了CAE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对轿车后排列侧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后排外侧乘员系两点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其安全性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通过前排双人座椅正碰试验进行分析,借助CAE分析手段确认了较少工装模具投入、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合格,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满足正面碰撞的座椅骨架设计提供一个设计参考。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汽车座椅作为重要的安全件,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座椅的法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座椅法规中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座椅设计中的难点,尤其是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座椅。本文通过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某商用车座椅固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满足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为目标,运用集成式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轻量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地板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并使白车身重量降低4.4kg,减重11.1%,轻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不同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结论是前排座拉上宜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并辅之气囊,后排座位上配装三点式安全带式或两点式安全带,但是约束系统也不是有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结合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项目研发经验,针对某MPV车型的第一排,二排及三排的外侧座椅的三点式安全带进行布置设计,考虑其性能要求,确保安全带与车身钣金及座椅结构匹配,计算出有效区域并进行调整,得出满足法规又满足乘客舒适性的位置。下文详细介绍安全带约束系统的组成结构,总体布置,再通过GB14167确定安全带的布置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公司某款乘用车前排安全带固定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对法规试验进行仿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提高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满足法规要求。同时针对安全带固定点计算模型经常出现的计算中断问题进行优化,并利用CAE分析技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有效找到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优化,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客车座椅安全带样式一般为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本文以正在施行的GB13057-2014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采用两种安全带样式的客车座椅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伤害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客车在碰撞中乘员头部与前椅发生接触的概率比两点式的低。2,当采用两种不同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在碰撞中头部均与前椅接触时,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头部伤害值的平均值比两点式的低。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结两种安全带的特点,为厂家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减低研发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运用子结构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侧碰时的婴儿约束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后车门总成模型、汽车后排座椅模型、婴儿安全座椅、P3/4假人模型、后排座椅安全带和婴儿座椅安全带,并运用规定结构运动的PSM方法定义车门总成的运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侧碰撞中婴儿安全座椅的设计参数对P3/4婴儿假人动力学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坐垫刚度和安全带刚度对婴儿假人损伤影响较大、坐垫摩擦系数对胸部加速度和颈部损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强制法规GB15083-2006修订版增加了附录F<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目的为防止在车辆碰撞过程中,行李舱内行李向前运动,冲击后排座椅靠背,从而造成对乘员伤害.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车型后排座椅靠背的相关性能进行预测,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车型后排座椅靠背与车身的固定点进行改进,经试验验证,最终该车型满足了GB15083-2006附录F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后地板座椅安装点的结构形式,对后地板座椅安装固定点相关法规进行介绍,并对座椅安装点的强度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分析某车型后地板座椅安装点强度失效原因,对其后地板座椅安装点结构和焊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模具冲压和车身焊接中均未出现问题,满足了静拉试验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12,(21):19-19
奥托立夫公司日前宣布,为进一步保护乘员安全,已研发出新款座椅安全带系统。该系统在传统的3点式汽车安全带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肩部固定点。目前雷诺汽车公司的新款电动车Twizy安装有奥托立夫的这一新款座椅安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