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述了城市苜蓿叶立交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苜蓿叶立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立交主线交织严重、左转匝道通行能力不足及辅道服务水平低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设集散车道、改造环形匝道及贯通辅路等改造思路.并以长沙市罗家嘴立交改造为例,结合交通分析及改造思路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立体交叉改造中,将不同高程上的交叉道路赋予各转向匝道,使之相互连通以实现交通转换,疏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流,是立交改造中的重点工程。以新城立交方案为例,将现状与规划结合,从功能需求、场地控制因素、交通特点等方面浅析新城立交相关转向匝道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3.
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交的使用功能、立交规模以及交通安全。本文从自然条件、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设计依据和匝道的照明设计等方面对匝道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小西湖立交改造工程为我国Ⅷ度以上高震区较大规模的互通式立交,桥梁面积26 512.7 m2,桥梁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类型较多,环形匝道采用平曲线最低指标,最小半径仅15m,主线共布置了16种桥墩类型,匝道布置了6种类型桥墩。该文重点介绍该立交改造工程的方案设计思路、技术难度、结构与构造形式及受力状况,可为同类立交桥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立交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由左转匝道的形式所决定,在立交规划设计中,往往面临着对单一流向左转匝道的选型问题,而相关规范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文中以城市互通立交左转匝道为对象,运用Vissim建立仿真平台,探求半定向及环形左转匝道的适用性,从绕行距离、行程车速等方面给出评价,并以立交各流向流量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以路段、分合流、交织区通行能力等作为约束条件,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一般立交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立交工程定向匝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交的选型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而匝道的选择是决定立交型式的关键因素。利用“对定向道的定量和定性选择”,为选择定向匝道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本文是作者参加了上海、天津等城市大型立交设计并对选择定向匝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经济流量法”以数值为依据,凤经济效益计算为手段,综合考虑了交通量和投资等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定向匝道的新方法,但由于立交匝道的选择还受到如占地、拆迁、地下管线等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苜蓿叶型立交环形匝道半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首满叶到立交车辆左转弯运行的分析研究,从匝道的几何设计、行驶路线长度、运行时间和占地面积等方面论述了环形匝道半径对育蓿叶型立交的影响,指出我国高速公路官蓿叶型立交设计中确定环形匝道设计标准及半径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的某些关于环形匝道设计指标提出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中匝道分流点位于主线竖曲线内时的匝道纵坡及匝道与被交道平交口的坡度合成进行理论计算,为互通式立交匝道交叉点设计提供了二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匝道交叉点设计中误差大、数据混乱的问题,并且对匝道各交叉点的排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互通立交分离区出口匝道长度会对立交整体运行安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山东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涌泉分离式苜蓿叶形互通立交青岛出口方向二次定向分流匝道改造为例,选取交通量、匝道段长度、大车率、驾驶员组成作为变量,结合VISSIM仿真建模与SPSS统计软件对交通运行安全和交通效率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并构建优化交通因果模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匝道段长度延长204~227m使其总长达到825~848 m能有效适应再分流14%~21%外来车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立交匝道线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立交线形设计介绍利用匝道上的速度图,对匝道线形进行分析,提出了立交合理的线形设计,以及满足汽车实际行驶加减速长度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从节点流量、立交用地条件等方面对武汉市姑嫂树立交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基于现状分析筛选匝道线位,并提出两个比选方案。从交通评价、与周边建筑物距离、与天然气管道距离等方面进行比选,得出最合适的匝道上桥方案,对立交节点进行微改造,达到缓解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改造期间静安区的交通压力,提出建设南北高架中兴路下匝道方案,提高新客站北广场使用率和缓解天目路立交改造期间的交通压力。现详细介绍该桥跨径布置、主梁选型、断面布置及下部结构选型等内容,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理念应用到立交方案设计中,并结合广清立交工程设计实例。从立交型式、匝道与主线速度协调性、匝道出人口设计、地面交通组织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城市枢纽性立交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公路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东水门大桥南立交两条匝道近日通车内环快速路—上新街、上新街—内环快速路—江北将更便捷,并缓解江南立交、盘龙立交的拥堵。这也是东水门大桥南立交最先开通的两条匝道。立交共有7条匝道,东水门大桥南立交项目主要解决东水门大桥、内环快速路和涂山路之间的交通组织转换问题。项目于2013年7月正式进场开工建设,包括南立交、涂山路改造、轨道环线上新街站建设、"P+R"换乘综合体、龙门浩小学改扩建。  相似文献   

17.
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喇叭立交为例,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诸如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环形匝道中央分隔带的过渡、匝道的超高、分流鼻处的偏置加宽等细节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立交匝道桥出现与主线桥伸缩缝高低错台、箱梁腹板底板开裂、独柱墩易倾覆等病害,进行加固技术研究。以某立交匝道桥改造加固项目为例,提出相应的病害成因分析和加固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中环线北段部分高架分为“二段、三个立交、六条高架匝道”。其中,“二段”为汶水路高架西段(共和新路立交—沪嘉高速)和汶水路高架东段(大柏树立交—共和新路立交)。“三个立交”为大柏树立交、共和新路立交和沪嘉立交。“六条高架匝道”分别为曲阳路到逸仙路高架上匝道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内设计规范中并未明确道路互通式立交匝道鼻端纵坡的计算方法,因此,以宜黄公路立交A匝道为例,选取间距1 m和5 m,采用瞬时纵坡法对匝道起点进行纵坡计算,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分别对设置路拱和不设路拱两种情况进行匝道起点纵坡计算与分析取值,以便为互通立交匝道纵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