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港船舶交通流量较大,而且航道相对狭长,为保障船舶更安全、更高效地进出天津港,文章在对天津港的主航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航道高效交通组织模式研究。并针对天津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船舶的优先级、船舶动态报告、船舶速度、吃水控制等船舶交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分道通航制为主的船舶定线制没能解决各主要交通流汇集区域的船舶会遇问题,结合我国船舶定线制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交通冲突技术应用于船舶定线制警戒区安全研究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以水上交通冲突技术(VTCT)和灰色聚类为理论依据的船舶定线制警戒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深水航路船舶定线制的共4个警戒区及1个环形通道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安全诊断和优化船舶定线制的设计方案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系统本质,建立船舶交通风险预控机制,基于突变理论对船舶交通系统的安全突变进行研究。首先定性分析了船舶交通系统的特性,并针对动态性与突变性特征,提出船舶交通系统的突变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而建立船舶交通动力系统安全突变模型,最后对系统的安全突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规范化安全评估与港口船舶交通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船舶交通是海上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所具有的危险性,可能造成的损失,人们可接受的风险值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都依赖于有效和合理的安全评价。规范化安全评估(FSA)是近年来国外已在不断推广应用的一种安全评估方法。在简要介绍FSA特点与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文中根据港口船舶交通安全评估的实际情况与需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港口船舶交通系统的模型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论述,并就相应人为因素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港口船舶交通安全工作和提高其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虾峙门西口水域交通流安全,对该水域水文潮流及岛间水流进行流体力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船舶和来自不同方向的船舶在此水域受流影响的情况。通过对该水域交通流的梳理,总结该水域交通流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提出优先组织虾峙门西口出口交通流、组织由锚地出来的船舶和穿越航道的船舶安全航行、对进口交通流的分流控制等方案。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安全评估体系的内容、特点和流程,然后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船舶海上安全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将定性的问题定量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近海和远海航行的隶属度向量进行评估结果的比较。从评估结果来看,对船舶应急系统等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保证船舶的安全行使。  相似文献   

7.
港口通航环境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焱  郑宝友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07,28(5):342-347
港口通航环境是发展航运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为了预防和减少海难事故的发生,降低港口船舶航行的危险程度,除了提高操船者的素质、船舶性能,还需要改善船舶通航环境。从水文气象因素、港口条件因素、航道条件因素、交通因素、水上水下施工作业5个方面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港口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改善通航环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上交通冲突技术在船舶定线制警戒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以分道通航制为主的船舶定线制没能很好地解决各主要交通流汇集区域的船舶会遇问题,结合船舶定线制航道交叉口与道路平交路口的相似性,引入交通冲突相关研究方法,并将其与水上交通已有的概念结合,进行船舶定线制警戒区的安全研究.通过船舶定线制航道交叉口交通流冲突的研究,对局部水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寻找改善措施,减少警戒区交通冲突的发生,降低事故率,减轻事故严重程度,从而改善船舶定线制交通流复杂水域交通安全状况,并为优化船舶定线制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面向海事分支机构的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属海事局分支机构船舶安全管理业务的需求,提出一种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将电子海图平台、船舶交通动态数据和船舶安全管理信息集成,以实现船舶安全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从系统技术实现角度,对信息管理系统作出详细的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船舶海上航行安全度求解复杂、参考因素权重确定困难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影响评价模型准确性的数据来源、模型构建方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船舶重要指标筛选方法和数据库构建及检索设计方案。构建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专家评价法的船舶碰撞危险度(Collision Risk Index, CRI)求解模型,并根据实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对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和构建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IS数据的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信,符合专家经验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可为船舶海上航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贸易船舶航行在有限的航道上,这给整个航道的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样复杂的海洋航行环境,提高船舶的安全性,本文重点对散货船的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以计算机作为辅助,采用模糊评价算法对散货船的安全模型进行设计,通过对安全模型的分析,航道管理人员和船舶安全设计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判断船舶的航行环境,避免了碰撞事故的发生。通过将整个评价标准进行归一化,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问题定位,从源头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安全评价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安全评价(FSA)是一种在工程技术与工程运行管理中用于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则和提供风险控制的综合性、结构化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将FSA引入到船舶动力装置的安全评价中,是对船舶安全评价的一次尝试,按照综合安全评价的五个步骤对影响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具体应用时,使用故障树分析法以拉缸故障为实例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为船舶轮机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安全诚信船舶评选规定中,只提出安全诚信船舶满足条件,而如何对船舶安全检查记录或港口国监督检查记录进行安全诚信定量分析评价,尚未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本文在确定船舶安全诚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各项分值。最后建立评价原则,得到安全诚信船舶的确认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当前设备安全评价的几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针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运行特点,选取了多级模糊安全评价方法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安全评价,以提高船舶动力装置安全综合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厦门港水域船舶交通环境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翁跃宗 《中国航海》2003,(3):48-50,56
以厦门港水域近十年船舶交通事故资料为基础,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港口水域船舶交通环境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潜在危险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海峡两岸船舶直航的快速发展,对两岸交通主管部门已批准的21艘直航砂石运输船舶的安全问题,海峡两岸航运界一直非常关注。文章通过分析人为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直航砂石运输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提出船舶航行安全对策,以保障运输船舶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海峡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承担着今世界1/3的海上贸易运,商船往来频繁,减少船舶交通事、保障海峡航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近20新加坡海峡船舶事的分析,结合具体案剖析事发生的致因,针对不同主体提出增进船舶在新加坡海峡航行安全的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海运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安全保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交通工程学中的原理,对引起船舶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船舶事故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机器设备因素,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研究减少船舶事故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探讨船舶安全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船舶设备安全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上交通工程学认为,人-船(机)-环境三要素构成了交通系统。本文综合各方面要求,确定了评价船舶设备安全的指标,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以模糊教学为工具,建立了综合评判模,可为船公司和安检部门评价船舶设备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大型船舶会船区的航行安全,减少大型船舶在会船区内的碰撞风险,提出一种基于水上交通冲突和枢纽复杂度的灰色变权聚类模型,对大型船舶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价,并对容量不足的会船区进行扩展提供合理化措施。结合会船区交通流和水上交通冲突状况,选取交通冲突率和交通冲突点作为会船区碰撞风险的评价指标,并考虑评价指标的意义、量纲和数值上差距较大及会船区附近的锚地环境等因素,综合利用交通枢纽复杂度与初值化算子灰色变权聚类算法,对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进行评价。以湛江港南三岛西航道4号会船区(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为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较好地解决了海上通航环境中数据信息不足和定性分析对碰撞风险评价的影响,为会船区的碰撞风险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湛江港大型船舶会船区的客观情况提出对会船区进行扩展的建议,从而满足湛江港对于大型船舶会遇的实际需求,为航道设计和科学制定水上交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