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跨上新的重要台阶,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在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该如何健康发展?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输》2011,(2):93-93
中国民航业在2010年强势增长,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115亿元、利润总额4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和3倍,利润总额预计约占世界民航业利润总额的60%。其中,航空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999亿元、利润总额3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和5.2倍。中国民航业的骄人成绩离不开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当人均GDP在1500~5000美元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7~2016年地级市及以上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比较研究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的建成通车显著地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均GDP增长率;同时显著缩小了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社会零售消费能力较强,对人均GDP的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增加财政支出,社会零售消费和地区劳动力人口均能显著缩小三个城市群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正>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海岸线长528公里,国土面积31.2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九大国。自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波兰始终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波兰GDP总量5468亿美元,增长率为3.3%。波兰是首个与中国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中东欧国家,自2005年以来始终是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5.
全行业要发出统一的呼声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道路客货运量分别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2%和75%;而从美国联邦运输部的有关研究结果来看:向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道路运输业投入1美元能够产生4-7美元的GDP,投入1000万美元会产生3000万美元到3200万美元的消费和零售。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道路客运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增长贡献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1978年至2001年间GDP年均增长19.4%,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2.2倍。2002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达34295元.是全省人均GDP的2.3倍。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特大城市广州和深圳为中心、以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基础、区内各城市相互联系的都市群结构的雏形,这也决定了珠三角对城际交通需求的紧迫性和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对快速.便捷以及兼顾城市交通的要求上,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均GDP为解释变量,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和28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交通事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倒U型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交通事故的发展特性与国际规律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已开始实现倒U形反转,交通安全水平正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燃油税:我们理所当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2004年冬季的北京频繁经受着大雾天气的考验,在我们不断积累着雾天交通应急预案经验的同时,我们是否想到导致这频繁大雾天气的原因呢?是什么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却变得越来越灰暗?由于汽车保有量迅速上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北京等大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北京冬季大雾天气增多,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燃油价格也随之上涨,市场汽油价格多次攀升到历史高峰。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却消化了全世界最多最奢华的汽车,…  相似文献   

9.
全行业要发出统一的呼声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道路客货运量分别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2%和75%;而从美国联邦运输部的有关研究结果来看:向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道路运输业投入1美元能够产生4-7美元的GDP,投入1000万美元会产生3000万美元到3200万美元的消费和零售.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道路客运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增长贡献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交通部水运司消息,10月27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达到1056点,相比9月底上升了2%。10月底,日本、欧洲、美东、美西航线每标箱运价分别为320美元、1150美元、3600美元和2000美元。据分析,10月全球经济走势良好,加之圣诞时令货物集中出运高峰有望延续到11月中旬,因此10月货量仍较充足,集装箱运价受到支撑而有所上升。与9月相比,日本航线运价平稳上升,北美航线持平,欧洲航线略涨。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需求与背景分析 (一)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与城市未来社会经济总需求相适应。至2005年深圳市社会经济总规模及交通运输总需求可以简述为: 1.常住人口达到450~500万人;人均GDP达到6000~8000美元;户籍人口为常住人口的1/3~1/2,表现为人口经常性、季节性流动量大。人均收入的增长使运价对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的影响弱化;人们出行更注重方便、快捷、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铁路货运需求受供给侧因素和需求侧因素共同影响,供给侧因素主要包括铁路货运技术、综合运输体系和国家运输政策,需求侧因素主要包括GDP、人均GDP、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经济地理和经济周期。基于美国经验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受城市化、人均GDP、经济增长、经济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铁路货运需求长期仍将保持上升趋势,需进一步扩大铁路网来满足未来更大货运需求。第二,我国铁路领域虽然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铁路总公司仍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需继续推动铁路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一、 天津市“十五”交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总面积11305平方公里。有人口1000多万,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8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86元。天津市在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目标是,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在今后五年中GDP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28000元。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左右,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输》2010,(11):95-95
2010年10月21日,由综合运输研究所和日本运输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19届中日运输经济交流会在北京国宏大厦举行。参加本次交流会的日方代表有日本运输政策研究机构运输政策研究所所长森地茂、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志村格等一行;中方代表有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培、  相似文献   

15.
一、中日间贸易和运输的概要说明 ●现状 2004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国.静观近年来中日贸易额,日本对中国的进出口的比率从20%增长到40%.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也在逐年剧增.据统计,2004年在华投资的日籍公司大约有4,300家,比去年增加了16%,所以我们确信今后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危机     
《综合运输》2011,(4):86-86
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本政府面临着灾后重建的巨大挑战,所需重建资金可能高达16万亿日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日本政府的国债已经达到GDP的两倍。受地震重创,经济增长率上升幅度也将下降。如果核危机继续恶化,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7.
<正> 南朝鲜经济自六、七十年代开始起飞,连续近30年保持10%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70年代后半期重化工业和80年代后半期流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高度化,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之一。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82美元,1992年增长到6749美元,增加 37倍。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交通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即将过去,这意味着本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将要落下帷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人均GDP超过1万元,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不仅对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国目前的发展还属于粗放型模式,以2004年为例,当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4.1%,但石油消耗量却占世界消耗总量的7.4%,原煤占3…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02年,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超过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在世界经济走势存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2002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给世人带来了众多惊喜:首先,宏观经济逐季稳定上升,不仅促使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而且也使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预示着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加速增长期。其次,在连续5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下,不仅国家连续多年增发国债,加强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建设,而且民间投资和外资增幅逐年扩大,促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超过4…  相似文献   

20.
徐萍 《综合运输》2006,(8):157-160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北美、欧盟的第三大经济区,目前,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韩国是新型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的综合GDP已占世界的29%,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活跃,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具备连接东北亚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韩国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的计划,其目标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物流、信息、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通过进一步建立开放、灵活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不断提高其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最终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