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结合鱼剑口电站坝下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成果,对低坝枢纽宽尾墩的水流特点、掺气特性、宽尾墩对大坝泄流能力和坝面压力的影响以及宽尾墩的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合理地使用宽尾墩结合辅助消能设施可有效地解决坝下覆盖层深,地质条件差,抗冲能力弱的低坝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从而为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特点的低坝枢纽泄洪消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低坝枢纽设计与试验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坝枢纽宽尾墩消能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鲁剑口电站坝下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成果,对低坝枢纽宽尾墩的水流特点,掺气特性,宽尾墩对大坝泄流能力和坝面压力的影响以及宽尾墩的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了合理地使用宽尾墩结合辅助消能设施可有效地解决坝下覆盖层深,地质条件差,抗冲能力弱的低坝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从而为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特点的低坝枢纽泄洪消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低坝枢纽设计与试验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门坎滩水电站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和消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存在溢流坝泄流过于集中以及消能效果差、容易形成坝下冲刷等问题。通过采用宽尾墩结构和修改消力池及闸孔边墩布置方式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其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优化方案泄洪能力、消能效果均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漫后河床冲刷变形问题,结合某枢纽泄水闸断面模型进行了动床试验及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水流长期淘刷河床使海漫后形成冲坑,反淘刷海漫地基,刚性海漫无法适应河床冲刷后的变形,引起海漫基础托空并有海漫被冲毁的风险;而柔性海漫可适应河床冲刷后的变形,且糙率较大,消能扩散更充分,相比传统刚性海漫结构有更好的消能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VOF法和k-ε紊流模型相结合对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3#泄洪隧洞泄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设计体型存在的第二、第三级掺气坎的掺气空腔长度和高度偏小,龙落尾段的水流流速过高,空化数局部偏小的问题,优化了泄洪隧洞奥奇段体型,调整了掺气坎的布置,使泄洪隧道压强分布更趋均匀,空化数分布趋于平稳,从而改善了泄洪隧洞水流的空蚀空化特性。同时增大了掺气空间,加大了泄洪隧洞的掺气保护长度。  相似文献   

6.
凤凰山水电站位于山区转平原入口的冲积扇上,枢纽消能防冲的方案设计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下游河床河岸的稳定。为改善其消能段的水流流态,提高效能效率,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消能段结构进行优化。实际效果表明,推荐方案下消能段水流流态有了明显改善,下泄水流能够平顺地与天然河床相衔接,水流流态平顺,河势稳定,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码头防冲设备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军用码头防冲设备应具备的吸能容量大、缓冲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好、易于维修等五项性能,介绍了外军现今应用的军用码头防冲设备的主要类型:如防冲桩、橡胶护舷、浮动式防冲设备等,指出了其构成材料新、组合性能好等结构方面的特点,得出了加强我军码头防冲设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启示,如模拟分析战场环境、利用和改造民用防冲设备、研究适合特殊类型军舰的防冲设备等。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湘江大源渡航运枢纽设计方案,为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枢纽 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文中介绍了有关枢纽总体布置优化,泄水闸堰型选择港洪能力的验证,消能工布置及泄水闸门调度方式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二阶段屈服式防屈曲耗能支撑(Two-Stage Yield-type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简称TYBRB)的结构形式,建立力学模型对TYBRB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其稳定性、等效刚度和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方法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以9度区医院为例,制定了传统抗震和消能减震两种方案,消能减震方案中的TYBRB按照理论公式进行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抗震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消能减震方案较传统方案可大幅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材料用量,是实现建筑结构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浮动式码头防冲设备的概念和应用现状,介绍了浮动式码头防冲设备的利于军舰维修保养、隔离防护、减缓摩擦等主要作用,分析了浮动式码头防冲设备主要类型及其具有的随水位升降、构成材料种类多、组合性能好等特点,指出了影响浮动式码头防冲设备设计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如载荷、外形、面积、稳定性等,为浮动式码头防冲设备在军舰防冲保障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12.
桥梁洪水设计流量计算是设计洪水位计算、冲刷计算的基础数据。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洪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以期为附近区域的公路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着重对河湾路基侵蚀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通过对弯道环流的形成、发展特性以及凹岸路基边坡泥沙运动规律及对路基侵蚀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凹岸路基的侵蚀主要是由河湾水流对路基边坡的淘刷以及路基的崩塌而引起,并提出了各种抵抗河湾路基侵蚀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苏通大桥营运期冲刷防护工程及桥区河床监测方案,分析了桥梁防护工程实施前后及营运期河床冲淤情况,对冲刷防护工程稳定性与防护功效、桥轴线断面、桥区主流及深泓近期演变等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苏通大桥冲刷防护工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桥区河床总体稳定,新通海沙围垦工程对长江-30 m深槽的影响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桥墩震后使用功能快速修复的新要求,提高预制拼装桥墩在中、高烈度地震区的适用性能,提出了一种外置可更换耗能装置的节段拼装钢管混凝土(CFST)桥墩.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节段后张预应力预制拼装CFST桥墩分析模型,对外置3种不同控制参数(截面贡献率、耗能钢棒长细比及其布置方式)耗能装置的桥墩模型在往复加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外置耗能装置的节段拼装CFST桥墩墩身损伤可控,能够通过更换耗能装置等措施实现震后的快速修复;与未设置耗能装置的桥墩相比,该类桥墩的侧向承载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分别提升了11%~88%、2.86%~6.87%和2.3倍~12.9倍;为保证震后修复的可行性,建议耗能装置的截面贡献率宜低于1.9%;中部接缝处设置的耗能钢棒直径过小将阻碍墩底处耗能钢棒充分发挥耗能作用,耗能装置沿墩高方向布置的折减系数大于0.5;耗能钢棒长细比的改变会影响墩柱的抗侧强度和延性,长细比减小,桥墩耗能能力逐渐提升,但残余位移也逐渐增大,建议耗能钢棒长细比的取值宜大于4.5.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汛期疏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疏浚传统采用枯期施工,汛期停工作业方式,在叙泸段整治工程铜鼓滩、筲箕背滩的整治中采用汛期疏浚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对汛期疏浚在前期设计要点、施工工序安排、是否汛期疏浚的判定等疏浚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长江上游类似滩段的汛期疏浚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汛期疏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疏浚传统采用枯期施工,汛期停工作业方式,在叙泸段整治工程铜鼓滩、筲箕背滩的整治中采用汛期疏浚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对汛期疏浚在前期设计要点、施工工序安排、是否汛期疏浚的判定等疏浚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长江上游类似滩段的汛期疏浚设计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德感坝采砂坑对河床演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上游德感坝副槽采取格形开挖方式,共挖掘了4个采砂坑.文章通过分析长江德感坝河段的河床演变,建立和验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选取四级代表流量计算几江河段采砂前后的流场变化,观察一个水文年后的河势,认为采砂河段的河势无大的变化,采砂坑很难造成溯源冲刷,对涉河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甚微;但是在洪水期,采砂坑周围较短范围内发生局部的垮塌,相邻采砂坑之间的采砂埂不易稳定,需加强过江管道上采砂埂的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