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对汽车ABS的制动性能进行直观有效的评测,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半实物仿真(HIL)方法,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后,与汽车ABS相连接对汽车ABS的控制策略及其制动性能进行研究评测,并且能够通过改变模型内相关参数值来模拟不同路况下汽车制动安全性能方面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该车型的ABS制动系统动作时各种相关数据的实时变化情况,实现对ABS制动性能的评测.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仿真汽车ABS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实现了对汽车ABS制动过程的模拟仿真,开发了一套ABS性能评价系统。该系统具有图形与数字显示功能,能直观地反映汽车ABS性能,可以迅速地显示车辆参数和道路参数对ABS性能的影响。在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ABS性能的7大评价指标:附着系数利用率、附着系数利用率均方差、滑移率均值、滑移率均方差、稳定系数、制动压力均值、制动压力均方差,综合利用这些指标可以较好的评价计算机仿真下的汽车ABS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防抱制动系统(ABS)低温环境下线性增压失效问题,通过阀芯的受力分析,推导了阀口开度自稳定条件;利用电磁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环境温度对增压阀电磁力和流体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要满足阀口开度自稳定条件,确保线性增压,ABS的可控温度区间为-17~120℃;利用HCU性能试验台对ABS的实测验证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装备ABS车辆制动综合性能的评价体系,并探讨了道路试验项目及其评价内容。重点阐述了ABS车辆的 附着系数的测定方法和道路试验项目,提出侧向稳定性作为ABS性能评价项目之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性的重要装置。文章通过对CJY6470E轻型客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试验,分析ABS的正常与非正常工作条件下车轮的线速度变化曲线,并判断ABS与车型的匹配状态。  相似文献   

6.
ABS系统与车辆的匹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优化针对ABS系统性能的试验方法,通过一系列不同道路附着系数、不同车辆行驶速度及车辆负荷的工况下,做了相关道路试验,以验证ABS系统的性能,并根据对车辆制动减速度和车轮转速的监测结果,验证试验方法的规范性,提出了增加车辆横摆角度和横摆角速度以评价车辆制动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汽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检验与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是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性的重要装置,本文通过分析ABS制支国际市场抱死系统的正常与非正常工作条件下车轮的线速度变化曲线,设计出一种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测试验台。  相似文献   

8.
彭美春  朱占胜  林怡青  刘小康  黄华 《汽车工程》2008,30(2):160-163,101
进行不同路面下汽车ABS性能仿真检测,开发了汽车ABS性能仿真检测系统,对ABS的ECU进行了几种典型路面下的仿真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ABS性能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路面仿真功能与测试功能,可以用于ABS ECU生产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9.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旗  林毅 《天津汽车》2006,(4):21-24
首先对ABS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然后重点对ABS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本文对ABS的性能评价是以装车后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的方式进行的,在评价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利用多个参数来对ABS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该理论不仅适用于ABS产品的认证,更适用于ABS产品的研究及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控制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液压控制单元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设计研制ABS液压控制单元性能测试试验台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某型液压ABS产品进行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ABS电磁阀和液压控制单元的性能参数,定量测试评价ABS产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Emergency brake technologies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interest of vehicle active safety-related studies. On homogeneous surfaces, traditional anti-lock brake system (ABS) can achieve efficient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maintain the handling capability as well. However, when road conditions are time variant during the braking process, or different at the bilateral wheels, braking stability performance is likely to be degraded.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nd enhance ABS performances, a practical identifier of road variations 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identifier adopts a statechart-based approach and is hierarchically constructed with a wheel layer and a full vehicle layer identifier.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modifications are made to a four-phase wheel-behaviour-based ABS controller to enhance its performanc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identifier in collaborating with the modified ABS controller are examined via simulations and further validated by track tests under various practical brak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2.
ABS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原有ABS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附着系数利用率这个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比较完全地考虑了制动过程中侧向与纵向的附着情况,提出了一种侧重于侧向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对于评价的指标,便于用仿真计算验证其正确性,从而达到在设计阶段就可对ABS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缩短了ABS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3.
现在汽车上采用的ABS产品都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以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ABS产品为例,详细阐述了这种控制方式的控制过程,然而逻辑门限值控制方式对于不同车型的逻辑门限值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通用性能差。这里介绍了一种自适应的PID控制方式,在模型未知的情况下能很好地调整比例、微分、积分三个参数,将其应用于ABS上,可获得更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整车设计和零部件本体两个角度对防抱死制动系统电磁阀的性能评价进行阐述,从公司对产品的评价方法和实际经验数据当中总结归纳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trucksim重型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六轮双轴重型汽车在低附着路面左右车轮附着系数不一致情况下进行紧急制动的行驶工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附着路面进行紧急制动时,对制动轮进行制动压力控制,有ABS控制的重型汽车比没有ABS控制的重型汽车具有更好地行驶稳定性。但在低附着路面上,有ABS控制的重型汽车比没有ABS控制的重型汽车的制动距离增加了很多,这对重型汽车的行车安全性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6.
奔驰轿车的行驶稳定性电子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是一种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能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主动安全体系。ESP控制模块根据输入信号确定在当前行驶条件下,以下6种工作模式中的一些应被接通,即普通模式、ABS控制模式、ASR控制模式、MSR控制模式、ESP控制模式及ESP切断模式。  相似文献   

17.
滑模控制方法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性能优劣的关键在于控制方法的选取,提出了一种基于ABS滑移率控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定合适的切换甬数和控制规律,可以迫使系统沿设计的滑移面做滑模运动。从而使防抱制动系统的滑动模态对系统的动理学变化、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将这一控制方法应用于单轮车辆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方法在ABS的滑移率控制中是切实有效的,能够明显提高汽车ABS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