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正确、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愿和本意,实践的观点、创造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永远同社会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才具有永不熄灭的旺感生命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包含着发展,发展是坚持的继续,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主要来源之一的黑格尔真理观,具有强调真理的实体性,全体性,过程性诸特点,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以辩证法的真理观,深入挖掘其特点,剔除其唯心本质,汲取其辩证法精华,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历程的解释性回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三个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性的问题,即马克思为什么较少使用"文化"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如何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否有其统一的基础?第二部分,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形态的演变,分别讨论马克思的文化观点;第二国际时期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转向"和从葛兰西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列宁主义的文化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三部分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式。最后,展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对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对管理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发展了列宁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之一。这场讨论鲜明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明确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奠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的形成,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大讨论过程中的那种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完善党的理论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推动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应该有一个“度”的观念。因为任何事物都应该有它的质和量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就是事物的度,事物的度有临界点,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界限,若超过了规定的度,就会转化为另一个性质的事物,即对自己的否定。正如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所指出那样:“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成错误”。辩证唯物产义告诉我们,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7.
莱辛作为启蒙运动时期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其神学认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范式之上的,他主张通过理性地思想来确立自己的信仰.在他的神学认识论中,他把人类精神的完善作为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把认识的过程看成是"启示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道德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认识论上,他虽然承认理性,却把人看成是生物学意义上会思考的动物,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否认人最终能掌握真理.这种思想方法的矛盾是他不能成为体系思想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划时代的体系",也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和发展逻辑新起点,产生于中国实践,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实践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哲学基本维度探究和考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基本路径,也是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自然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对人类的危害,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等前瞻性观点,这是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理论,强调党在组织上和目标上的先进性,但没有涉及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的问题,列宁发展了新型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学说,并对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在无产阶级人数少,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成功地建设起一支工人阶级先锋队,并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提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执政思想,但是,他晚年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和“阶级斗争先锋队”的建党思想,带来了严重后果,邓小平给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交代”,开创了党建的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思想要解决的,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来坚持执政为民的问题,它必须回答诸如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制度等全新的历史课程,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学思路,认为在哲学教学的内容上,应实现三个转换:把一般的哲学知识转换为哲学智慧;把世界观的学问转换为学生的生活智慧;把"时代精神的精华"转换为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了党心民心,并且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就是实事求是的发展、遵循规律的发展,实事求是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随着实践的发展,应当把实事求是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中,突出强调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已进入中国文艺美学历史传统,回望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国化历程,其中沉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本文试图将其作为一个既往的文艺思想史文本加以解读,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考察它的生成理路,分析它的成败得失,以切实把握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政治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政治学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对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教育改革与教育民主化以及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政治学思想,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政治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企业会计理论和实践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催逼企业会计改革的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会计改革的过程,历时30年之久,但在知识经济下又遭遇了更大的需求。现有的企业会计改革的研究局限于宏观层面,关注会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缺乏微观性的探讨,未能充分吸纳知识经济的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微观路径的解析具有现实价值,需要数百万会计从业人员的协力共进。  相似文献   

17.
对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解读和领悟,都应当联系孕育它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实现。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文化含量,充分展示和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元素,使哲学教育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效果和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Conventionaldeductiveinferenceismonotonic,anditisinsuficienttosolveproblemsincom-monsensereasoningeficiently.Nonm...  相似文献   

19.
真正面向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提问方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首先确立"中国提问方式",以此来逐步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和科学合理的问题意识,防范学院化、贵族化、西化的倾向,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向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确立"中国提问方式"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终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个重要机制和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最直接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提问方式"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内在统一,大胆吸收中国哲学的实践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坚持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0.
理性主义发展观与非理性主义发展观有明显的偏见。只有把理性主义发展观和非理性主义发展观整全才能建构出我们时代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关键的、可持续的、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观,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观。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协调发展。新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