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并提高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行驶安全性,轻卡上普遍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油管是液压油的主要承载和传递部件,转向油管失效影响汽车的转向操控性能。结合市场上某车型转向油管开裂漏油导致转向沉重的实际案例,从失效模式表现、潜在因子分析到根本原因确认,并最终提出优化方案,分析由于转向油管的布置设计差异,对于汽车在各种不同行驶工况时的受力模型差异。通过系统分析,为转向系统工程师的研发设计分享经验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极限工况下周期转向汽车侧向动力稳定性及分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转向操作建模为周期转向激励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响应,结合打靶法和Floquet理论分析了周期转向的稳定性和分岔行为.应用Poincare映射分析了不同的质心位置和不同的车速对极限工况下汽车转向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周期转向时可能发生鞍结分岔和倍周期分岔,发生鞍结分岔还常伴有跳跃现象;极限工况下汽车的转向频率特性与常规工况有很大的不同,转向频率对汽车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必须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转向长时间处于极限位置时,转向限位螺栓受较大负荷,很容易造成磨损、开裂、弯曲脱落,给驾驶带来很大的危险性。本文从设计理论的角度对市场反馈的某轻型卡车转向限位螺栓出现脱落、开裂和弯曲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通过优化整改彻底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牵引车车架横梁开裂事件,使用Creo构建整车三维模型,导入Hyperworks中进行前处理网格划分等,使用Optistruct进行求解得出弯曲、制动、左转弯、右转弯、扭转、扭转+转弯工况等分析结果,将结果与实际开裂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扭转+转弯工况下第三横梁开裂,与分析结果一致,并提出横梁优化方案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在扭转+转弯工况下,第二横梁最大应力值降低38.1%,第三横梁最大应力值降低64.3%,提出后续牵引车设计时横梁优化意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整体式转向系统设计计算过程中,转向拉杆的设计对转向系统的工况要求有着重要影响。通常对转向拉杆的设计计算都以正常转向工况的极限位置进行设计计算,但是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特种汽车的使用环境恶劣,驾驶人员不能正确判断车辆是否可以顺利通过。文章将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拉杆受力情况,确认设计工况是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全轮转向系统的使用工况、安全性设计等进行了解析,并初步归纳了不同转向模式的使用条件。根据分析,对转向瞬心的布置、转向系统的转角分配、车轮转角控制要求等进行了阐述,为全轮转向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日标,并分析总结出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结合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设计了带有串联校正的PID控制器.通过在助力控制策略下的仿真,验证了助力特性、校正方案和转向盘转角估算算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之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针对某自卸车发动机悬置胶垫在市场上频繁开裂的现象,在进行详细的市场实地走访调研及服务的基础上,给予可能致使胶垫开裂的原因较全面的分析.主要通过对胶垫自身的结构对压剪比的影响的分析,以及材料、加工工艺、车架抗扭强度和实际使用工况等方面的探讨,得出发动机悬置胶垫从结构方面减小压剪比,提高悬置抗剪切性能的改进方案,以进行市场验证及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重型6×4非公路自卸车在一些严重超载等恶劣工况下出现转向沉重问题,本文从整车匹配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提高助力力矩的具体改进措施。改进措施通过理论计算校核及实地试验验证,满足严重超载等恶劣工况下的使用要求,转向沉重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活套转向绳轮轴承失效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滚动轴承组合设计形式的最佳改进方法,提高了活套转向绳轮运行可靠性,为类似工况的轴承组合设计提供了一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龙河特大桥为大跨超高空心薄壁柔性墩连续刚构桥,为深入探究大桥墩梁固结处的力学行为特点,对墩梁固结处开展1∶6缩尺模型试验.通过相似理论分析,确定模型各物理量的相似关系.针对结构及受力特点,对模型尺寸、预应力、配重、普通钢筋、加载和测试方案等进行设计.按照实桥实际工况进行加载试验,并结合数值理论仿真分析.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模型和加载方法及试验工况能很好地反映大桥墩梁固结处实际状况,试验过程中各工况下大桥墩梁固处结构处于安全状况,在2倍活载作用下结构还有一定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沉重问题是汽车转向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文章针对某4×2载货车在超载使用工况下出现的转向沉重问题,从整车匹配的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分析及相关的试验验证,有效地解决了转向沉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多域车辆的陆地行驶,设计了轮边电机驱动系统,构建了基于轮边驱动系统的车辆模型,并对驱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转向动力学理论分析基础上,在ADAMS中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车辆驱动与转向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建立了控制模型,运用联合仿真方法对车辆在直线加速、转向和制动等典型工况下的行驶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车辆的主要性能符合预期目标,驱动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四轮转向与铰接车架组合的主副车模式运梁车的结构形式,并对该形式运梁车的转向工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具有最小转弯半径的工况及确定方法和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最小转弯半径工况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确定最小转弯半径,可为具有同类结构的运梁车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LQR的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极限工况稳定性控制问题,论文基于最优控制理论LQR进行了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建立了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LQR附加横摆力矩控制算法.为了提高制动稳定性,相对于传统单轮制动研究了单侧两轮附加横摆力矩分配方法.最后选择增幅正弦转向低附着路面行驶工况对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汽车极限工况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朱茂桃  袁月清  韩兵  杨小卫 《汽车工程》2007,29(7):623-625,629
针对铰接式城市客车转向器座的受载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几种典型工况下某铰接汽车转向器座的疲劳强度,得到了转向器座接近实际工况的应力循环,然后利用其S-N曲线,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计算其疲劳寿命。通过与成熟的产品疲劳分析结果的比较,获得了新车型的可靠性数据,减少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7.
胡玉明  赵旗 《汽车技术》1994,(11):10-12
在汽车动态模拟系统中,转向盘反力矩的仿真逼真度影响实验驾驶员的操纵行为,从而影响驾驶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利用力矩电机进行全工况仿真汽车转向盘反力矩的原理、力矩电机的工况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等,为全工况仿真汽车转向盘反力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混合动力轿车怠速工况转向助力泵噪声及车内噪声进行了试验测试,利用谱分析和相干分析方法对转向助力泵噪声的频谱分布及其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采取转向助力泵隔声和防火墙隔声的措施进行控制.通过比较噪声控制前、后转向助力泵近场和防火墙近场的1/3倍频程频谱,证明了所采取降噪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某款五菱车型启动转向无助力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子转向管柱、转向系统相关零件变形卡滞。根据电子转向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以及影响转向助力的因素分析排除故障。故障分析结果表明:仪表转速输入为0,导致电子转向管柱控制器计算错误并输出与实际工况不符的转向辅助扭矩,车辆启动转向无助力,故障原因总结为关键参数因子输出错误导致电子转向管柱工作异常。  相似文献   

20.
实现转向系统的控制是实现无人驾驶横向控制的基础。文章介绍了一种低速无人驾驶汽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案,提供了上位机与转向系统的交互逻辑和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转向性能指标。基于该设计方案,针对不同测试工况进行了实车试验,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转向系统的响应性能。道路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特定道路工况下低速无人驾驶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