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冲击回波法对混凝土板内波纹管压浆质量进行测试,灌浆前对不同材质波纹管进行灌浆缺陷设置,在已知缺陷位置、缺陷程度、缺陷大小的情况下,与冲击回波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此方法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对波纹管压浆质量检测具有较好的测试精度,敲击位置、敲击间距、波纹管材质对测试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围绕当前桥梁工程领域普遍关心的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当前桥梁工程领域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对预应力孔道注浆缺陷识别的敏感程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法和探地雷达法对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进行检测是不可行或基本不可行的;而采用冲击回波-X射线相结合的方法,可完全实现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的定量无损检测,且不必区分波纹管材料种类;实际检测中,如需对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可采用内窥镜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预应力施工中,孔道压浆的饱满程度会影响到钢绞线的锈蚀程度。因此需要对孔道的压浆质量进行检测。可以采取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弹性波穿透性、超声波对测法以及扫描式冲击回波法。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桥梁工程施工实例,简要探讨冲击回波主频值在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检测原理,通过人为设置不同的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文章对应力波传播路径与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开展了不同混凝土板厚的模型测试,并对振动时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浆密实度的减小,应力波传播路径长度增大,主频向低频漂移,频率曲线中主频和波纹管密实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裴之钰  黄燕 《交通标准化》2011,(22):173-176
基于冲击回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其目前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江苏省在建高速公路中对后张法预制箱梁孔道压浆的质量检测需求,通过冲击回波法对箱梁预应力束孔管道的压浆质量进行无损检测,利用冲击回波实测主频的成像,判断后张法预制箱梁孔道预应力束金属波纹管中是否存在空隙。经过凿开验证表明,冲击回波法能准确的定性判断波纹管的位置以及预制箱梁孔道内压浆密实情况,该方法适用于预应力束孔管道的压浆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于冲击回波厚度频率检测孔道注浆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横断面注浆缺陷形式,而对纵向缺陷长度的研究很少。浇筑了一块厚0.3 m、孔厚比0.3的含不同注浆缺陷长度混凝土板,研究纵向缺陷长度对厚度频率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试验中出现的注浆饱满位置厚度频率偏移较大显示缺陷存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孔厚比为0.3的情况下,当缺陷长度为0.5倍孔道内径时,冲击回波厚度频率相比注浆饱满情况无明显偏移现象;当缺陷长度大于1倍孔道内径时,厚度频率比偏移10%以上;当缺陷长度为2倍孔道内径时,厚度频率比的偏移仍未达到未注浆情况下的偏移量;当浆体由于收缩导致浆体与波纹管内壁脱粘时,冲击回波法很难识别孔道的注浆状态。  相似文献   

7.
浆体与波纹管内壁脱粘缺陷和初始注浆缺陷是预应力孔道注浆缺陷的两种主要形式,一般情况下前者不会影响预应力筋的耐久性,不需要修复处理,而后者则一般需要修复。常规的基于冲击回波法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区分这两种缺陷形式,浇筑了3个混凝土试件,一个注浆饱满试件、一个注浆饱满但浆体与波纹管内壁脱粘试件、一个存在初始注浆缺陷试件,研究了3个试件的冲击回波厚度频率随养护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了区分两种缺陷形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广东省某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质量检测准确性,基于弹性波测试原理对其进行检测计算。为了防止混凝土强度、注浆浆体强度变化对浆体密实度测算的干扰,设计试验构件梁,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为了提升测算模型的准确性,对梁体混凝土龄期、孔道注浆浆体龄期进行修正,完善了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质量检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灌浆密实度是影响公路桥梁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以冲击弹性波为检测媒介,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分别对预应力梁孔道进行定性测试,同时提出一套更加严谨的灌浆质量评判标准,如判定不合格,再根据定性测试的结果对有缺陷的孔道进行定位测试,从而确定孔道缺陷位置及缺陷类型。文章依托义乌至武义公路工程,运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对该工程中所用的预应力梁进行了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测试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孔道灌浆密实情况及缺陷位置,并能基本判别出缺陷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凝土缺陷特征抽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脉冲回波法对混凝土板中的不同类型的模拟缺陷进行检测,实验分别在密实板、剥离板和空洞板上进行,利用小波分析对脉冲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小波变换采用Mallat算法和具有紧支集的Daubechies小波,并从反映缺陷特征的小波变换细节信号的极大模中抽取特征向量,用些特征进行缺陷的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混凝土板类结构缺陷探测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高速公路运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质量缺陷的发现,进一步检查质量缺陷范围、空心板混凝土强度,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结构检算,综合评定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作为桥梁维修处治措施的依据,对桥梁混凝土空心板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桥检结果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质量缺陷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孔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防止预应力筋锈蚀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保证该类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其孔道压浆的技术方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的真空压浆工艺在具体施工环境下尚不好把握,但效果很好。各种检测方法可以鉴定一些桥梁孔道压浆质量的好坏,成为保证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质量的有力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真空压浆技术的目的及意义,真空压浆技术的原理及条件等相关内容、国内外现状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孔道压浆问题,以3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的压浆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3座桥梁的孔道压浆密实程度均较差,其中梁体纵向、横向预应力孔道中无压浆的截面分男q占调查总数的14.5%和47.58%。  相似文献   

14.
某桥为6跨25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发生火灾后,经现场检测,发现板梁梁底火灾影响范围内混凝土剥落缺陷较为严重。依据现场检测结果及消防记录,对火灾导致的空心板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对火场温度及空心板表面最高温度进行了估计,分析了火灾对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的损伤影响,对结构受火后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了评估,从而对结构的火灾受损程度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类似火损桥梁结构评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介绍 桥梁后张法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梁体的预应力钢筋来说.是指在预制梁体前先预留出贯通梁体全长的预应力孔道,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将预应力钢绞线贯穿到预应力孔道中,通过千斤顶对预应力钢筋实行张拉。当张拉力施压到一定强度后封锚,再利用现场拌和好的水泥浆体进行压浆操作,从而完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体的制作。所以一般来讲.桥梁后张法施工也称为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较为繁多复杂.下文中选择主要的几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后张法预应力梁板是目前大跨径桥梁采用最多,也是最常见的上部结构形式。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孔道压浆为主要内容的预应力施工是后张法预应力梁板施工的关键工序.也是核心工艺技术,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梁板的整体质量。下面着重从预应力材料、张拉机具设备、孔道预留、张拉工艺、压浆工艺四个方面介绍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梁板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梁板是桥梁上部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而箱梁和空心板等封闭式梁板结构难以用尺子直接量取梁板各壁板的厚度,需要有效的检测手段测得各壁板的厚度,保障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为了寻找快速准确便捷的梁板厚度检测方法,采用冲击回波法对箱梁和空心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预应力管的存在使主频率变小,检测厚度增大;预应力管对其周围区域均会产生影响;在板厚18 cm、孔径为5.6 cm梁板中,其影响系数约为0.74,影响范围约为10 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判断我国目前使用的混凝土桥梁箱梁的耐久性,对3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程度、普通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碳化深度以及预应力孔道位置等。调查结果可为工程人员判定和研究实际桥梁的耐久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无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在检测模型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缺陷设置方法.在不填充其他物品的情况下,制作出存在一定长度和体积缺陷的大比例模型.检测人员使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对缺陷的敏感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定位测量能力,但定量测量能力不足,致使缺陷的修补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这也证明了该模型拥有较好的验证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桥梁建设中由于施工控制不严等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针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对HDPE塑料波纹管的应用及预应力张拉技术的关键环节展开研究,以期为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