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型道路有着出色的排水能力,在雨天时能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然而其排水设计应与道路几何设计协同考虑。基于海绵型道路路表渗流与产流的规律,建立了二维与三维路面渗流模型。模拟后的结果表明排水情况与车道数为负相关;在车道数增加的情况下,排水功能与横坡为正相关;若横坡坡度相同,纵坡的增加会延长排水路线,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基于海绵型道路排水功能保证,对海绵型道路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出现的多车道设计需求,结合国内相关改扩建项目,探讨了多车道高速公路路拱形式和横坡值,并通过计算坡面汇流历时以及设计积水宽度,从改善排水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此外,还对临界路面横坡值、路面纵坡值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车道高速公路可采用单幅单向路拱形式,采用2%横坡值时,一般情况下设计积水宽度小于硬路肩宽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对于小纵坡的路段,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道路路表排水口的截流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力学原理及经验公式对不同形式的边沟以及不同形式的排水口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边沟主要确定了具有单一横坡和复合横坡断面的水流量计算公式;对排水口,综合考虑了边沟内水流量、铺面横坡、纵坡、边沟内设置低洼区等因素对其排水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排水口在连续坡段上不同形式的排水口在不同条件下的截流率,从而得出了设计表面排水系统时连续坡段上宜采用的边沟和排水口形式.  相似文献   

4.
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与多孔沥青混凝土的渗透性能相关。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试验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双层排水路面的渗水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路面的排水性能随着横坡坡度的增加而变大,而横坡坡度超过2%时,纵坡对路面排水性能的影响程度有限;面层厚度越大,雨后双层排水沥青混合料内部残留水分越多,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挥发彻底;采用自动电子渗水仪可以更为准确地测试双层排水沥青路面渗水系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力学原理及经验公式对不同形式的边沟以及不同形式的排水口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边沟主要确定了具有单一横坡和复合横坡断面的水流量计算公式;对排水口,综合考虑了边沟内水流量、铺面横坡、纵坡、边沟内设置低洼区等因素对其排水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排水口在连续坡段上不同形式的排水口在不同条件下的截流率,从而得出了设计表面排水系统时连续坡段上宜采用的边沟和排水口形式.  相似文献   

6.
山区道路排水设计是山区道路设计重要部分,与道路的损坏有着很大联系。从路基和路面两个方面介绍了山区道路排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布置。  相似文献   

7.
旧路改造路面加铺纵横坡方案优化及其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省道公路旧路改造中,由于原路面工后沉降等原因,导致旧路路面横坡和纵坡已经丧失了路表排水的能力,影响路面平整度指标,给旧路改造段路面加铺的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旧路加铺改造工程实践的总结,从设计、施工、成本等方面提出一整套有效实用的控制方法,使旧路改造路面加铺施工方案更趋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道路几何线形仪的使用,大量的横坡数据采用平均值评价的方法已显得不尽合理,文章通过对实测横坡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法,验证了路面横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从而提出计算代表值进行评价的方法,使路面横坡的数据整理与评价更为科学与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组合式排水口在城市道路路表排水系统中应用得并不广泛。利用水力学原理及经验公式,对不同形式的边沟流量和组合式排水口在连续坡度上及凹形竖曲线底部的排水能力进行了水力计算,并采用修正法计算了不同形式的边沟水流量。对组合式排水口的水力计算,综合考虑了边沟形式、边沟内水流量、铺面横坡、道路纵坡等因素,得出了组合式排水口排水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选型、泄水能力等方面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雨水口布置和构造方法,以及雨水口间距计算方法、如何合理设置雨水口等,为城市道路排水顺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满宁公式,推导出水膜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水膜厚度公式,分别求出水膜厚度关于横坡和纵坡的偏导函数。根据所得偏导函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关于横坡坡度的偏导函数小于0恒成立,即水膜厚度随着横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关于纵坡坡度的偏导函数大于0恒成立,即水膜厚度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横坡与纵坡坡度的偏导函数绝对值之间的比值大于2槡2,即横坡坡度对水膜厚度的影响要大于纵坡坡度。  相似文献   

13.
雨水口布设的合理性是影响市政道路泄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市政道路雨水口时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基于设计市政道路雨水口时考虑雨水径流路径的影响这一前提条件,从雨水口汇水流量、道路边沟流量、泄水量三个方面阐述了考虑雨水径流路径影响的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对无锡市某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关键步骤、合理的雨水口间距范围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使用模拟软件对考虑雨水径流路径影响后设计布置的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按此方法设计布置的雨水口泄水能力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公路排水发展背景,从公路排水设计的主要方式出发,根据地表路界排水设计.路面内排水的排水设计.路界地下的排水设计.桥、下穿道路等周边的排水设计进行分析,并综合公路所在地区的地质、气候、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对公路排水设计提供方案,为我国公路排水设计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路面横坡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宽幅路面的施工方法,并简单阐述了影响路面横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宽幅高速公路施工中路面横坡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路面横坡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宽幅路面的施工方法,并简单阐述了影响路面横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直线段沥青路面径流的数值模型, 根据实际降雨条件下沥青路面径流变化过程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模型参数, 研究了路面宽度、组合坡度等几何参数与路侧排水方式对路面径流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设计降雨条件下, 路面径流在空间分布上呈较强的二维特性, 沥青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依次经历增加、稳态径流与退水3个过程; 漫排水条件下, 路面宽度分别为11、15、20、25、30 m时, 路面径流最大深度分别为11.87、14.39、17.08、19.69、21.98 mm, 退水时间分别为1.4、1.4、2.4、2.9、3.4 min; 路面径流深度增幅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降低, 退水时间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比于行车道, 硬路肩路面径流的退水时间延长约20%;较大的坡度组合(横坡为3%, 纵坡为2%) 有利于排水; 当采用集中排水时, 路缘石的阻拦使路侧产生壅水, 壅水区宽度为6~8 m, 壅水区范围占路面宽度的比例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逐渐缩小, 非壅水区内的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与漫排水条件下基本相同; 为保证行车安全, 可通过改变路面坡度来减少路面径流的汇流时间; 路缘石对路面径流的阻拦效应明显, 在排水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路缘石高度与开口间隔, 避免行车道出现壅水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软件轮胎与横坡路段路面结构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坡度条件下的轮胎接地压力分布,研究坡度对轮胎路面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路横坡对轮胎路面接触压力分布的规律有显著影响:横坡的坡度对轮胎路面接触压力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当坡度较小时,接地压力在横向呈对称分布,最大接触压力出现在接触面横轴中心,随着坡度增加,上坡方向的轮胎路面接触面积明显大于下坡方向,接触压力最大值出现位置也出现偏移;横坡路段轮胎与路面之间接触面积较大,但总体的接触压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9.
阿拉尔市道路受盐胀-冻胀变形较严重,通过对市内10条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破损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结合市区土质、水文、气候及路面结构条件,分析道路结构盐胀-冻胀变形原因,针对盐分、水分影响,提出路基填料去盐处理和道路结构排水、防水措施.结果表明:改建道路中采用级配碎石基层、设置高挡水墙和基底隔断层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排水、防水效果,可为后期市区道路改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路基排水1·1地表排水(1)边沟路基路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一般采用0·6 m×0·8 m的矩形浆砌片石边沟,纵坡不小于0·3%,坡长小于300 m。当边沟与涵洞、通道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排水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处让路基边沟水向两侧排走或设边沟倒虹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