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定量分析沥青路面不同养护措施的养护效率,通过采用VISSIM交通仿真的方法建立不同的养护方案模型,对交通量、工作区长度及时间的不同变量水平进行交通仿真,得出行程延误、排队长度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采用新型养护技术,可以缩短工作区长度及封闭车道时间,降低车辆延误,缩短排队长度,能够达到快速养护的目的,同时,VISSIM仿真也为养护效率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并没有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的布设做出相应的规定,施工中的一些不合理设置大大降低了作业区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并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运用交通仿真技术对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以及作业区各主要控制区段(如预告段、合流段等)的长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到高速公路改扩建期作业区的长度设置标准和布设要求,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业区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速公路作业控制区行车安全与效率,分析了八车道高速公路在不同车道封闭条件下作业控制区的交通组织形式,提出从安全性和效率性角度出发构建交通组织效果评价指标,选取冲突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终止断面处的通过量作为效率性评价指标。采用VISSIM仿真软件,确定仿真变量值和不同组织形式下的路况参数,根据仿真结果,按照所提出的评判准则,对比分析各组织方案的优劣,给出了各种车道封闭条件下作业控制区的最优交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价高速公路交通事件下管控方案执行效果,提升高速公路畅通水平,采用PARAMICS微观仿真软件,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管控方案评价模型.以重庆至南川区域高速公路网为例,对高速公路大流量、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3种情景进行了多管控方案评价模拟,采取平均车速、平均行程时间、总延误时间、最大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对管控方案进行了评价.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突发交通事件下为尽快疏导交通,应优先采用"远端分流、近端限流"的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交通检测器合理布设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检测和确认交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性质,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管控效率.运用一种基于偏差阈值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选取了200 m、400 m和600m等3种交通检测器布设间距,利用VISSIM仿真软件,以济青高速公路济德段为例进行验证性仿真;通过分析有无事件情况下交通参数的变化趋势,确定高速公路检测器最优布设间距,为高速公路监测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利用车道资源,提高ETC车辆的通过率,部分省份将军警车道升级改造成前置式军警ETC车道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但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文中以广韶高速太和收费站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对比分析不同军警ETC车道布局下ETC车辆、军警车辆、人工半自动收费(MTC)车辆等车种的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平均排队长度等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经升级改造后,ETC车辆的各项评价指标改善显著,军警车辆受到较小的影响,MTC车辆未受到影响;在低峰、平峰时段中,2种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下收费站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别较小,在高峰时段中,与前置式布局模式相比,后置式布局模式下ETC车辆和军警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均提高了9.6%、平均延误时间均降低了12.8%、平均排队长度均减少了26.7%.因此,建议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收费站采用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交通流量较小的小型收费站可采用前置式或后置式军警ETC车道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7.
面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形势,目前针对国内外高速公路施工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相关研究较少。论文基于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典型3车道保通方案,从交通效率、安全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应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结合交通冲突评价软件(SSAM)拓展实际情况,在不同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综合分析交通转换带整体区域和区域内交通流特性,进而得到典型高速公路施工区3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较优值。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交通效率、安全和稳定性三方面综合来看,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很多时候在150m-175m较优。另外,减少通过施工区交通量和分流大型货车或者小型车是改善施工区交通状况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交通量状态下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与一般施工区在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区设置、限速方案等道路交通特性上会产生巨大差异,交通延误、饱和度、平均车速和交通密度会有明显不同。本文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施工区微观仿真模型,选择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安全和通畅水平有重要影响的上游过渡区长度为变量,以通畅水平为指标,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给改扩建施工交通分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增加了潜在行车风险,交通标志牌作为传递道路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从驾驶入的认知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标志牌信息量与标志视认时间的关系,量化了标志视认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最不利条件下的车辆换道过程,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视认性和换道操作舒适性的交通标志适用性评价方法,从而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封闭区设计的新型交通标志进行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封闭区交通标志方案能有效诱导驾驶人安全、舒适的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期施工区的分段长度设置对道路交通流运行及施工作业区均产生重要影响。文中通过VISSIM仿真试验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不同交通量、大车率情况下,不同施工区分段长度设置对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信息熵综合量化了改扩建施工区的交通运行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3个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且得出当施工区分段长度设置为5~7km时交通运行情况最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制定合理的交通分流方案是实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分流路网中部分道路OD分布未知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增量分配法的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分流方案制定方法。通过广东省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实例验证表明,基于该方法制定的分流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路段的交通压力,合理分流路段交通量。分流路网中的高速公路平均车速在90km/h以上,其他道路平均车速为40~80km/h,饱和度处于[0.15,0.85]区间。  相似文献   

12.
杨志勇 《公路》2015,(2):122-125
选取了一段长为1km的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为仿真对象,设定仿真模型的全局参数和相关参数后,得到了具体的仿真环境。将模糊规则划分为发生交通事件的规则和不发生交通事件的规则两大类,采用隶属函数来判断交通事件是否发生,推断得到了交通流是否正常的判别公式。选择检测率、误报率和平均检测时间三个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几种常用经典算法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发现笔者所建的基于模糊逻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3.
邵长桥  郭杰  罗凯  秦阳  张兴宇 《公路》2023,(2):204-211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与交通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从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保障两个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选择要求,基于触发点机制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选择模型;以高速公路交通需求为触发变量,给出了改扩建工程启动交通量标准计算模型;以施工交通组织保障为条件,考虑施工区通行能力、分流条件,对改扩建启动交通量标准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四车道和六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量标准。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量标准的基础上,给出了改扩建启动时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5种代表性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管理方案,综合考虑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建立了车道管理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仿真,以某多车道高速公路为例,对车道管理方案进行了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车道管理方案决策方法,确定了最优的车道管理方案,研究表明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和决策方法,可以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具体的运行特性、道路特点和交通需求,获得兼顾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要求的车道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10)
交通流监测设备是指能够采集断面交通量、车速、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的信息采集设备,是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合理确定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间距,使其既能满足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判别、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等应用需求,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意义重大。在总结分析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实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依托交通仿真技术和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模型,对不同布设间距条件下的交通异常状态检测过程进行仿真实验,输出交通异常状态平均检测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思路,并就交通仿真平台比选、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模型以及仿真条件设置等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通过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本路段上,12种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间距条件进行仿真模拟,形成3种技术等级道路上设备布设间距与平均检测时间的对照表,为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流监测设备布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美玲  姚坤  齐迪  雷涛  张昱 《公路与汽运》2023,(5):13-17+47
对高速公路进行不中断交通改扩建时,因左右幅施工进度不同步引起车流在不同路幅间转换,形成转序段。文中以山东省某“四改八”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由几何线形模型和换道模型推导的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结合设计单位的推荐值,确定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观仿真模型,以行程车速、延误、冲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最优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为100 m;以路段整体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构建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下路段服务水平计算模型,计算得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以3 km为宜,最好不小于2 km。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路段保通车期间,需保证道路交通组织作业安全和通行安全。以柳南改扩建施工路段为背景,为保证路段通行区和作业区合理分配,研究保通车道路断面优化布置。实测5种车道宽度路段的交通流,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横向偏移分布研究车道断面布置;通过车速分布和驾驶人员行车心率研究内侧车道侧向宽度布置。此外,利用配对t检验验证交通流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为保证组织交通安全运行,改扩建施工区保通车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 m,侧向宽度不宜小于0.5 m;车道宽度造成交通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SIM仿真,通过经典优化方法,使成本函数最小,对城市道路养护施工作业区长度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养护作业区长度优化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长度优化方法,按照作业区长度优化理论,采用VISSIM仿真方法,对双向四车道情况进行工作区长度优化的推导计算,在非高峰交通量下,当Q1=1 005辆/h时,养护工作区长度为1. 46 km时,最小综合费用为81 661元/km。在养护施工放向交通流Q1=2 005辆/h时,养护工作区最佳长度为0. 35 km,最小综合费用为621 124元/km。  相似文献   

19.
乌奎高速改扩建方式为双向四车道两侧拼接为双向八车道。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既要确保原高速公路四车道通行,又要保证施工人员、机械安全及工程质量,对比新建项目,其危险性和难度非常大,高速公路运营与改扩建施工相互干扰和影响。处理好施工、通行与保通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保障措施是工程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1)
为了合理确定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合流间距,以交通冲突理论为基础,借助VISSIM仿真平台,依托某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项目,通过实地调研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定义了客货分离式互通立交方向合流段、客货合流段,建立了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仿真模型,以不同条件下平均交通冲突率、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停车次数为量化指标,得到了客货分离式互通立交客货合流段(不宜小于130m)、方向合流段(不宜小于120m)的合理间距,为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