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发光层进行多次堆叠构造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说明,在总厚度相同而各发光层厚度比不同的条件下,器件呈现不同的发光特性。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存在明显的变化,器件颜色由蓝光到近白光变化显著,器件的亮度和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蓝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TFEL)的发光亮度,自行配制了氟化铥(TmF3),并制备了以ZnS:TmF3为发光层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TmF3的掺杂浓度对ZnS:TmF3发光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掺杂浓度为1.2%mol时,发光亮度最强。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制备较高纯度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及其微晶的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谱(XRD)、红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分析,对Alq3微晶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表征。XRD证实了微晶主要成份为α-Alq3,并含有少量δ-Alq3;红外吸收光谱显示,Al-N键的伸缩振动模式对应谱峰407 cm-1,418 cm-1处,Al-O键的伸缩振动模式对应谱峰523 cm-1,542 cm-1,548 cm-1处,说明晶体中N、O分别与Al3+发生了配位,标定了微晶中喹啉环的存在;荧光光谱检测得到Alq3微晶在固态、(氯仿)溶液中的荧光发射谱峰分别位于500 nm、512 nm处;通过SEM观测了Alq3微晶的形貌,分析得到Alq3晶粒呈现六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4.
忽略约束阻尼结构阻尼层黏弹性材料虚刚度及参数频变特性会对计算该结构模态损耗因子带来误差.本文在修正模态应变能法(RMSE法)的基础上,结合迭代算法,分析了黏弹性材料虚刚度及参数频变特性对约束阻尼板的振型、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探讨了约束阻尼板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对结构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不考虑黏弹性材料参数频变特性,各阶模态振型形状基本不变,但部分振型的相位相反;阻尼层剪切模量直接影响到结构固有频率,忽略其频变特性会导致在低阶时计算结果偏大17.2%,高阶时偏小7.6%;低阶模态时,忽略黏弹性材料频变特性的模态损耗因子误差最大可到56.0%;约束阻尼板模态损耗因子随阻尼层厚度增加而增大,随约束层厚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4层的典型路面结构,分析了各结构层参数(厚度与模量)的变化对土基顶面压应变和土基内部压应变影响。分析表明:基层厚度对土基顶面压应变影响最大,当基层厚度〈30cm时效果更为显著,但是当h2〉50cm时,通过基层厚度的增加来减小土基顶面压应变的效果已不太明显;底基层模量E3对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影响较基层E2、面层E1大的多。土基承受的压应变较小,传递深度也较浅,有效工作区的范围大概在1m之内。  相似文献   

6.
道路表面水膜厚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道路表面的坡面水流受降雨和坡面粗糙程度的影响,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空间分布的过程,一般模型很难精确描述。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道路表面水膜厚度预测模型,以降雨强度、坡度、坡长和坡面的粗糙程度为输入层,水膜厚度为输出层,隐含层为6个神经元,通过试验数据的训练,确定了网络的权重和阈值。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水膜厚度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8,误差平方和为3.08,这说明该模型用于道路表面水膜厚度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复合材料界而层—纵向拉伸性能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脆性层厚度大于10μm 时,开始起到强化效果;厚度为25μm 时强化达到峰值.用 SFM 考察了界面层的强化规律机理.  相似文献   

8.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用作道路养护时补强层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该材料在道路补强时位置及厚度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旧路加铺典型结构初拟结构组合库,建立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在典型结构组合情况下,通过改变补强层厚度,计算厚度变化对受拉不利层的最大主拉应力及主要受拉方向应力的影响.根据各层受力状况的有限元计算,评价结构组合的受力合理性,调整适宜的厚度范围.通过计算确定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直接加铺及将旧路铣刨至基层加铺时的合理厚度.  相似文献   

9.
旧沥青路面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分析旧沥青路面对UTW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将UTW路面板视作面层,沥青层视为基层,旧沥青路面基层以下部分视为综合地基,利用弹性三层体系模型,应用三维等参无法,计算分析了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剩余厚度、弹性模量与路面板厚度、地基综合模量对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底弯拉应力随沥青层厚度至线性变化,且斜率与Es有关;路面板较薄时,控制沥青层厚度大子6cm,有利于UTW路面的使用;对于一定的路面板厚度,当沥青层弹性模量大于某一值后,对路面板底弯拉应力影响很小,可以此值来评价旧沥青层品质;随着Ea的减小,沥青层厚度对板底弯拉应力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板材弯曲伸长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材在塑性弯曲时,由于中心层会发生内移,使得板材变拉伸的区域扩大,受压缩的区域减少,从而使板材的平均长度增加,在分析板材滚弯变形时的应力应变的基础上,运用弹塑性理论对板材的中性层移动、厚度减薄及长度增加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寒冷地区隧道防冻隔温层厚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确定寒冷地区隧道防冻隔温层的最佳设防厚度,利用等效厚度换算法、气象解析法和有限元模拟计算法,分别对其设防厚度进行计算。由前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可看出,防冻隔温层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时厚度小于1 cm,设置于衬砌表面时所需厚度小于2 cm,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由有限元模拟计算法计算的相应结果分别为3.2 cm和4.4 cm,比实际情况偏大;有限元模拟计算法计算结果偏保守,气象解析法计算过程复杂,等效厚度换算法计算过程简单;在工程实际中,防冻隔温层厚度计算可采用等效厚度换算法,为了经济,防冻隔温层适合设置在衬砌中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立适宜温度场导入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模量和厚度变化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铺装上下层模量比分别取1400/1800、1600/1800、1600/1600时,铺装层的各项控制指标可取较小值,得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合理最小厚度宜为9cm;通过分析不同防水粘结层厚度、不同防水粘结层模量下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工作状态,确定防水粘结层的厚度宜取5mm,模量取100~200MPa。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模式,利用Shell设计法对带残留层的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残留层模量、厚度直接影响再生层与残留层层底拉应力,高模量薄厚度的残留层对再生层设计是不利的.在有残留层存在时,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应考虑残留层的厚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全深式冷再生沥青层铣刨厚度宜小于40%,但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沥青层厚度超过40%的情况。通过对镇江市干线公路路面旧料的级配及路面结构层进行分析,进行高沥青层厚度比例下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沥青层厚度占总再生厚度比例的60%。利用振动成型法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含量为3.5%时,高沥青层厚度比例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5 MPa,满足规范要求。对就地冷再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对施工路段进行取芯检测,再生路面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为高沥青层厚度比例的就地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就沥青面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和模量三个路面结构参数对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非线性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面层厚度增大,基层最大剪应力降低,且面层厚度为9cm时面层剪应力最不利,面层厚度为12cm时面层层底拉应力最不利;基层厚度对基层剪应力影响不显著,且当基层厚度为30cm时,面层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均出现最小值;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大,面层最大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和基层最大剪应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黏弹性铺装层在层间接触条件下的应力情况,以简支箱梁桥为例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水平冲击荷载加载,分析了在不同沥青层厚度、不同黏结层厚度以及不同接触黏聚力下铺装层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层间接触条件下,铺装层横向位置应力最大值出现在荷载区域边缘,最小值则出现在荷载区域中心;增加沥青层厚度会增大沥青层纵向拉应力,但是能改善路面失稳型车辙的出现;增加黏结层厚度会减小铺装层纵横拉应力,但是对铺装层其它应力以及变形影响较小;沥青层与黏结层间接触黏聚力的改变对应力影响较小,当黏聚力大于0.01 MPa时,各层受力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特殊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在铜基片上直接制备了一层微米厚度的氧化亚铜(Cu_2O)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常规表征.通过喷涂,在Cu_2O表面镀上一层金(Au)膜,制成了Au/Cu_2O/Cu器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器件具有电阻开关效应.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电阻开关具有较低开关电压、较高阻值比及良好开关稳定性.这为电阻开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采用正交分析方法,讨论了沥青稳定基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及土基模量等关键结构参数对路表回弹弯沉、沥青层层底拉应力2个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基模量对于路表回弹弯沉的影响最为显著;当沥青层厚度在25 cm以内时,增加沥青层厚度可以减小沥青层底拉应力,延长沥青路面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隧道与溶洞相交时支护背后回填层厚度如何选取的问题,对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的部分岩溶隧道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中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计算了拱顶、拱腰、侧墙等位置存在不同跨度的相交溶洞时,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及安全性,最终确立了不同工况下的初期支护背后回填层的厚度参数,为溶洞与隧道相交时支护背后回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现场应用实际表明,溶洞与隧道相交时以荷载结构法确定的回填层厚度参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直接冶金结合方法,研究了铝及铝合金覆板的厚度及复合温度与时间对闭孔泡沫铝夹心三明治与覆板结合层厚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泡沫铝夹心与覆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并测量了结合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和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与纯铝和铝合金覆板复合温度越高,复合时间越长,他们之间的扩散层厚度越大;当纯铝板的预热温度为400~450℃,复合速度为53.9~74.4 mm/min时,泡沫铝夹芯与纯铝板形成良好冶金结合,复合界面的互扩散层厚度为39~44μm;当铝合金覆板的预热温度为240℃,复合速度为58.3 mm/min时,制备铝合金覆板泡沫铝三明治所需的铝合金板最小厚度应为7.9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