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港口物流管理模式面临着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昂等问题,为了提升港口物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引入智能化技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对港口物流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应用模式以及有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港口物流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物流作业机械状态智能化监控是港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国内外港口智能化监控模式和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我国西部港口智能化监控现状,研究了我国西部港口智能化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是我国港口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我国港口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港口智能化建设仍停留在港口操作信息化、智能化的层面,只是对港口信息化的局部改造并没有完全抓住港口社区的本质,对智能社区对港口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或无意识,或认识比较模糊一、港口智能社区概念与模式的提出1.港口智能社区的概念港口作为贸易门户,拥有深厚的数据积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愈发成熟,为我国各大港口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智慧港口的建设是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智慧港口已成为我国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智慧港口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智慧港口的建设目标、功能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商春雷  王鑫 《集装箱化》2018,29(9):19-2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快,智能化港口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主要大型港口企业正加紧开展智能化港口系统设计、规划和建设工作。在传统港口作业模式下,集装箱场站是进出口集装箱的统一集合地,集装箱的进出和放行均通过插闸控制,不仅易导致集卡拥堵,而且人工录入的错误常常加重系统重复处理负担,从而降低场站服务水平。鉴于此,有必要寻求港口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的智慧化发展可以在运输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处理,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实现物流业的高效、低碳化发展。智慧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港口作为海陆连接点,是物流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港口的智慧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当前港口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港口的智慧化建设也成为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手段,分析智慧物流发展潮流下对港口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保障港口智慧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建设第三代港口,创建了基于光载无线分布式天线网络的智能化港口物联网信息平台。在分析我国智能化现状和广州某港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散杂货港口智能化建设策略和港口智能化的技术方案。此方案推动了港口的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新一代港口理论的提出,较先进的干散货港口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第四代港口的同时,将向联营合作子母港、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为代表的第五代港口、智慧港口、绿色生态港口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根据国内外智慧港口的发展情况,结合交通运输部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政策背景,提出智慧港口的建设内容和技术框架,并对在智慧港口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华 《港工技术》2021,58(2):39-43
本文结合某港散货港区智慧港口规划项目,介绍了该港南作业区智能化项目的核心在于构建一套适应现代散杂货港口发展趋势、突破传统散货港口作业模式的全新港口智能化系统。本次规划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生产业务融合,创新生产作业流程及资源配置,显著提高港口的作业运营能力、物流协同能力、口岸支持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助力某港打造全国领先的基于5G+数字中台+AI的智慧散货港区。  相似文献   

12.
总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粉沙质海岸、河口、岛群泥沙运动规律研究的新突破,沿海深水港口、航道和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的新进展,新材料的开发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等;深入分析港口建设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论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和复杂自然条件下沿海深水港口、航道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无人表面船(USV)是实现港口信息化的新型技术装备。阐述用于港口的无人表面船的技术要点,分析无人表面船船型和总体设计技术路线、动力系统和推进装置的开发、导航与测量传感器集成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对无人表面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Regional ports, as infrastructure in regions, influence transpor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lanning. The interaction and involvement of regional ports with their stakeholders in the region are pivotal. The conundrum on what constitutes a regional port and thus its region has further complicated this limited researched area. In the extant literature, port and region relationship mainly centres on major metropolitan ports, and pays little heed to regional ports.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on how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ports can be better involved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adopts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port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n port’s ro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38 semi-structured telephone interviews. Thematic analysis of data assisted by a mixture of NVivo software and manual techniques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may assist policy-making. The key findings suggest that symbiotic growths of ports and concerned regions acceler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To contribute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ports can be proactive in building collaboration with regional organisations. The findings have major implications for port managers and port policy-makers for developing a region-oriented long-term port planning and for creating environment for Australian regional ports for regiona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5.
渔港是沿海渔区渔船生产、航行,停泊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为加强渔港安全管理、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研究渔港功能、渔港安全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船舶动态监控、船岸通信、综合信息管理3个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途径,对数据接受和处理,船舶动态数据库,目标船化标绘系统,基于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的智能船舶动态视频监控4个核心技术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达到了国家中心渔港的建设要求,并满足了渔港安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港区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和状态,优化遇险报警流程,结合涉水工程施工建设和港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的需求,研发智能安全终端,包括智能安全帽、人员定位卡和落水报警终端.在此基础上,设计应急报警流程,搭建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的安全监管智能系统,实现人员安全定位、应急报警、危险源和隐患...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From simple organizations as gateways for goods and passengers, ports have evolved and transformed into complex organizational system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Besides providing cargo, logistics, and other kinds of services to its customers, modern ports eng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interlands. Sustainability, evolving from environmental actions over the years, has become the core of many modern ports’ approach towards hinterland development and port competitiveness. While the literature is concerned with and presents examples of large ports implementing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the literature is scarce on smaller port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gap by exploring qualitatively the case of the Port of Aalborg, a medium-sized port in Denmark,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s using sustainability for port and hinterla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ctions behi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t the port. Its evolution is mapped and explored us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arger) 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s. The findings from the Port of Aalborg case exemplify how smaller ports can evolve to dri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hinterlands and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kind of port.  相似文献   

18.
第四代港口对中国港口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探讨第四代港口对中国港口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新形势下的中国港口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前期研究及联合国贸发会的港口代际发展模型,研究并指出第四代港口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贸决策和组织各类经济活动的前方调度总站,分析了第四代港口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港口建设的重要启示。主要结论是:中国港口建设应大力发展和吸引陆向腹地物流,进一步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优化港口布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港口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港,浙江宁波舟山两港的一体化以及江苏8大港口的资源整合,使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聚合度这一重要的经济学指标回顾这一地区港口发展的历史情况,并以大量的数据和竞争情报分析来探讨三地港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即各地大力发展港口产业的利益着眼点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港口群能够协同发展,不但需要在经济层面上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如何对3个地区的港口进行科学的定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文远  苏飞 《水运工程》2015,(5):101-106
现代煤炭港口由传统装卸服务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过程中,对港口整体调度的智能性与效率性要求提升到新高度,因此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解决煤炭港口的联合调度优化问题。针对影响卸车调度的关键问题,综合考虑车流集中到达、列车限制性调度等因素,以现代煤炭港口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重点研究现代煤炭港口卸车联合调度优化,构建以待车时间最短、作业时间最短且关联堆场作业动态的卸车联合调度优化模型(火车-翻车机-堆场联合调度优化模型),运用相应优化策略,分析优化模型,实现卸车调度各环节智能化的最优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