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对于石粉含量较高的机制砂及碎石制配的泵送混凝土,通过改进原材料、合理设计配合比、掺外掺料,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使泵送施工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2.
毕宝山 《路基工程》2009,(1):101-102
针对机制砂用作混凝土细集料,配制了公路桥梁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了双掺方法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并在高标号混凝土中掺加部分河砂来改善机制砂的级配。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机制砂在沿海地区C50混凝土配制中的应用,本文对2组河砂和4组机制砂配合比混凝土的和易性和4d、7d、28d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砂混凝土的和易性总体上略好于机制砂混凝土,而通过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及用水量,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方面,机制砂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河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依托滇东北某高速公路项目,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下,C50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得到了石粉、粉煤灰对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可为高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高温环境下的泵送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顺祥  蒋中珉 《公路》2008,(2):55-57
通过一系列针对C 5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对比试验和技术论证,成功地将其应用于连续刚构箱梁的施工。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85 m,最大泵送距离190 m,混凝土和易性优异,强度稳定。实践证明,机制砂在亚热带高温地区和缺少天然砂地区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强混凝土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通过磁选机去除花岗岩机制砂中云母,研究不同磁选强度对机制砂云母级配及含量的影响,开展磁选强度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并通过SEM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制砂细颗粒和云母含量随磁选强度增大而减少;在固定用水量的情况下,混凝土减水剂用量随着机制砂中云母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机制砂云母含量增加而减小,但高磁力去除云母机制砂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现象,抗压强度低于未磁选的机制砂混凝土;SEM结果表明,不含云母的砂浆中生成大量致密性的水化产物,而含云母机制砂砂浆中可以看到薄片状云母,这是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信才  邓俊双 《隧道建设》2022,42(Z1):249-256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和抗冻性及石粉含量在5%~14%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SMS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压碎指标等核心指标显著优于CMS机制砂; 2)相同石粉含量下,CMS机制砂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显著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低于SMS机制砂混凝土,干缩率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 3)石粉含量增加对CMS机制砂和SMS机制砂的MB值及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有明显不同,建议SMS机制砂中允许石粉含量为10%,CMS机制砂允许石粉含量为5%。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滑模施工性能,试验研究了机制砂细度模数、石粉含量等材料参数、混凝土砂率等配合比参数以及拌合物坍落度等工作性能对机制砂混凝土粘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大、整体颗粒较粗,采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采用河砂配制的混凝土振动粘度系数小很多,如果简单采用机制砂取代河砂,将会导致滑模摊铺的混凝土路面塌边、离析;(2)在相同坍落度条件下,随着砂率的增加,由于混凝土中集料表面积增加,覆盖到集料表面的浆体厚度减薄,导致混凝土的振动粘度系数增加;(3)随着混凝土坍落度的增大,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颗粒之间剪滞效应的减小,混凝土振动粘度系数增加;(4)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振动粘度系数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石粉含量分界线在10%左右。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振动粘度系数与石粉含量、混凝土砂率及坍落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稷良  田波  柯国炬  李北星 《公路》2011,(7):207-211
以天然砂混凝土为基准,对比研究了机制砂以及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砂率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降低,无论是机制砂还是天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逐渐增大,磨耗值逐渐降低.在同等条件下(相同水灰比、相同浆体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与耐磨性均优于天然砂混凝土.当石粉含量在10%以内时,随石粉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天然砂资源缺乏,机制砂比天然砂空隙率小,粒形和级配较差,影响拌和物的质量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的现状,在试验室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为了消除机制砂混凝土的不利因素,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并与天然砂混凝土进行比较,大量试验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优良,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可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机制砂和天然砂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机制砂和天然砂分别制备了C50、C55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变形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水渗透能力均优于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后期体积变形性优于天然砂;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不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冯健 《隧道建设》2000,(2):39-42
机制砂由于表面形状差、颗粒级配不佳,且质量波动较大,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本文结合我局内昆线工点实际,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改善了隧道衬砌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的性能,提高了昆凝土质量,并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河砂混凝土为对比,研究水胶比、砂率对水洗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增大,机制砂和河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有加速增大的趋势;砂率变化对拌和物流动性影响明显,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明显,在合理砂率附近,抗氯离子性能较强;机制砂等量替代河砂对强度有利,坍落度降低,在水胶比较小时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泌水离析严重、和易性差的问题,以巴陕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当量粉体体积法,基于SF1,SF2,SF3三种填充性能等级分别进行纯水泥和添加矿物掺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通过研究,确定了在砂石和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不同填充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合理当量粉浆体体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机制砂具有棱角性强、级配较差、颗粒粗及石粉含量较大的特性。在水下混凝土中应用时它不及河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好,但在对砂率、胶凝材料、水灰比的调整试拌下,能够拌制出和易性及力学性能完全符合施工工艺及规范要求的水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环境并且节约成本,河砂的开采必须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机制砂生产已迫在眉睫。对机制砂的主要成分以及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在多条机制砂生产线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采用河砂以及机制砂试配了C30水下桩基混凝土与C25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得到了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两种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试验同时考虑了掺粉煤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试配的两种混凝土的性能均达到同等级河砂混凝土的性能标准,适用于水下桩基混凝土与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伟  于得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74-174-176
为处置开挖隧道所产生的洞渣,解决山区公路建设天然砂供需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以池祁高速某隧道开挖的洞渣为原材制备机制砂用于混凝土中,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级配、砂粒形状特征、MB值等特性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先增大,当含量超过5.4%后逐渐减小;所列3种级配中,大于1.18 mm和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较少的JP2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贡献较大;机制砂颗粒特征与坍落度具有良好的线型相关性;机制砂MB值越大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在生产时应控制机制砂的MB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石粉用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测试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工程需要,石粉的掺人改善了混凝土的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有害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混凝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花岗岩机制砂为细集料,研究机制砂细度模数(2.3~3.0)、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下同)(3%~9%)对C50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黑云母含量(1.2%~4.5%)对机制砂需水量比和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细度模数的降低或石粉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配制同等工作性混凝土所需减水剂掺量;当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8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佳,细度模数降至2.3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显著降低;随着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强,抗折强度在石粉含量为5%时最大。黑云母含量的增加增大了机制砂的需水量比,降低了机制砂砂浆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