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在交通领域也同样被引入.发展交通的目的原本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但目前却出现了"人与交通"、"交通与环境"关系的背离和异化,产生了人与交通,以及交通与生态间的矛盾和对抗,给社会和谐带来不良影响.如果"人与交通、交通与环境"能够和谐相融,那么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的利益就会更加密切,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就会更好,这是和谐交通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本文拟从和谐发展的角度对"人-交通-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胡师侠 《家用汽车》2010,(12):140-143
<正>近年来,因为使用药物而引起交通事故的报道不在少数,但很多人对药后开车的危险性却依然缺乏认识。有些药的副作用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反应力,这在平时或许不是问题,但对开车却能产生及其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量快速增加,交通与土地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的交通会影响一个或数个街区;街区、交通设施及交通方案的交通影响范围会波及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充分论证各种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即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为项目决策、区域交通建设和交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杭东 《交通与运输》2011,27(5):38-38
到过加拿大的人都知道,加拿大的交通非常文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加拿大的车辆拥有率越来越高,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也可申领驾驶执照。这几年我经常到加拿大探亲,但很难见到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也在加拿大学习过开车,加拿大的交通规则跟我国的也基本相似,但比较起来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海外扫描     
《城市交通》2011,(1):91-93
欧盟整治跨境交通违章欧盟27国交通部长就联合治理跨境交通违章达成一致,交通自由是欧盟公民的核心权利之一,但交通自由不包括闯红灯和超速。欧盟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在国外开车时违章的几率要比在国内开车时违章的几率高出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活动主题:人性化街道来自全球的案例研究表明,减少低效小汽车使用的空间并不会加剧周围街道交通拥堵,相反,人性化街道的建立会创造出更宜居的环境。道路空间的重新划分不是想让开车人的生活变得困难,而是想改善所有人的交通选择权及城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大家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 首先,日本人开车踏实。极少看到车辆为了提高速度,而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大家通常是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快的慢的各得其所。其实频繁换道不算违章,但是会降低车流的整体速度。老老实实跟在一条线上,主要是凭日本司机的自我约束。在日本驾校,学员毕业时都要签承诺书,其中一条就是保证开车时不乱并线。日本司机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践行的。日本人开车不争抢,全体国民较高的整体素质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享受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敏感,心理往往变得脆弱。这类人群中的驾驶员,若自我调节能力差,开车遇到道路交通拥堵,通行时间延长,就容易患上"路怒症",成为"路怒族"。"路怒族"一般轻者猛按喇叭,不自觉地砸方向盘,脑袋伸出窗外骂人;重者肆意变道,逼抢其他车辆,甚至用车袭击他人和车辆以发泄"路怒"。还有一种怪现象:不少"路怒族"开车时与不开车时判若两人。别看他(她)平日是风度翩翩的君子,或是知书达理的淑女,但一握到方向盘,一遇上通行不畅,或被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良好的市政道路建设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车辆数量越来越多,开车出行需要更加便捷的交通,建设经济走入快车道,分流各路车辆;目前各个大型城市都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和完善。对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实现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有利于体现政府公益性投资,体现了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政府服务性形象,减少私家车出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驾车上路,不少人都会强制要求自己"路边的广告不要睬"。可是往往做不到,因为公路两侧的广告毕竟在你的视线内。在德国高速公路开车,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为德国公路两侧拒绝"广告污染"。原来,德国高速公路有些路段是不限速的,立广告牌在路两侧势必要影响驾车人的精力,所以在德国开车,路两侧除了有公路标志和路况提示外,别无其他的广告牌。  相似文献   

11.
陆涵之 《城市交通》2021,19(3):31-41,73
20年来,随着规范法学对交通现实问题回应愈发疲软,交通法学经历了从法教义学的闭环到法社会学的交叉研究的范式变迁.管理学的理论供给引领交通治理模式升级转型,社会协同治理、"大交通"执法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医学、微电子学、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从立法需求面向的碎片化摘取,走向交通法学研究方法论层面的全面进驻.心理学、比较法学、女性主义法学为交通法学的蓬勃发展供给了丰沛的理论支持,交通法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全面彰显.交通法学从规范导向的"部门法"走向问题导向的"综合法",突破法学学科体系的壁垒,走向多学科融贯研究进路.随着交通技术极速发展,"人之尊严"的保障需求呼唤法哲学研究方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无序开发所诱发的交通问题愈来愈需要重视。交通影响评价在协调用地开发与交通发展、平衡社会资源配置、改善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环境方面均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国现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存在的"落地难"问题,在分析解读新理念、新形势和新规范的基础之上,阐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和一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二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着重点和异同,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研究内容体系。借鉴肯特风险评估方法和道路安全审计形式,提出二级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专家量化审查方法,完善专家量化审查的内容,并明确审查标准,力求使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相互协调,促进城市和交通系统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许多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人,他们把"低头"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沉浸在虚拟网络里,不愿与人交流。研究显示,走路时玩手机十分容易分神,导致行人过马路看左右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意外的几率增加43%。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开车时看手机和打电话比"毒驾"和"酒驾"更具危险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低头族"交通事故的发生: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低头族"的交通安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及"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用心服务畅享交通"创文活动,展现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总工会联合开展了"感动交通人物——优秀驾驶员"推选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道路交通运行体系越来越大的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道路交通安全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政府部门只有把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这条"线"的各项工作,上升到社会安全稳定这一更高层次的"面"上加以解决,才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平安出行。理清道路交通安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能够在交通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更好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在道路交通安全事件发生时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帮助政府部门完善工作职能,提高群众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交通安全认知不断提高,尤其是"礼让行人"规则的落地执行,改变了"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弱者’"这一观念。行人出行的安全虽然依旧是重中之重,但以一种"保护弱者"的心态来对待行人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探索了行人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提出行人应改变戴耳机行走及"中国式过马路"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交通是指民众为生活目的所产生的人或货物的移动,而移动过程可能因追求快速或大量或安全,需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如兽力、人力车、机动车辆、轨道车辆、船舶和飞机等。人自始就是交通运输的核心,但随着都市规模逐渐扩大,交通规划为追求效率与时间,往往以车为需求主体,忽略了应以人为中心的交通思维。本文所谓"人本交通",即指"交通系统之规划理念要时时以人为本位,提供居住在城市民众移动所需的安全、友善、可靠、舒适、无障碍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高架桥下停车场设置及交通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加剧。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桥下停车场实施建设的条件、交通影响分析方法与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然  梁立新 《家用汽车》2006,(1):136-137
有人说,驾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什么职业的人都有,什么素质的人都有。他们凑在一起,目标只有一个:学车、拿到驾照,可以名正言顺地开车上路。驾校是一个把人与车融为一体的地方。在曾经很冷而今很热的驾校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无数学员走下他们的车后就直接开着自己的车上了马路,成为交通的参与者——不用说,他们就是驾校教练。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交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从普通民众的开车风格背后,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笔者经常往返欧洲,见识了欧洲人形形色色的开车风格,从中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发。一、面对交通规则,态度千差万别英国人有等候绿灯的良好习惯,在街上已是比比皆是的普通景观。即使在寂静的深夜,方圆几英里都无其他车辆的影子,但只要遇有红灯,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