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在常温条件下拌和、摊铺、碾压,有利于环保,且能实现沥青混合料的薄层摊铺,是高等级公路薄层罩面和低温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结合G30连霍高速公路(嘉安段)实体工程,研究了SMC常温改性沥青材料组成设计方法、改性机理、生产控制指标和施工工艺,为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施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罩面层厚度约2cm,使用性能与热拌沥青罩面相似,由于采用普通施工机具施工,工程造价大幅降低。施工温度较热拌可降低约40℃~60℃,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本文主要研究了SMC常温罩面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路于冬季施工,高温、水稳等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SMC常温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可将旧料的使用率提至6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本文采用了SMC常温沥青再生剂,大幅降低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并通过铺筑试验路,使RAP掺量达到60%以上,显著促进了旧料的再生利用。本文主要研究了SMC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其高温、水稳等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SMC常温再生技术使旧料利用率大幅提高,达到了50%以上,打破了规范中厂拌热再生技术RAP不超过30%的规定;并且在常温条件下施工,显著降低生产温度,体现节能减排。本文通过建立疲劳方程,研究了RAP用量为50%时SMC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同时推荐了SMC再生改性剂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5.
常温改性沥青的出现,解决了改性沥青路面只能在高温环境中摊铺施工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沥青路面冬季不宜施工的空白。本文提出了新型常温沥青改性剂评价指标、基于幂函数构建矿料级配的常温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形成了常温沥青混合料用于公路新建、冷铺修补及罩面维修中的设计及施工工艺成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废塑料和SMC(Styreneic Methyl Copolymers)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并将其应用于SMA10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评价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温拌特征。结果表明:SMC改性沥青随着废塑料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和针入度随之提高,当废塑料掺量为7%,沥青低温延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废塑料改性沥青中,当SMC掺量为12%时,低温延度大于100 mm,135℃旋转粘度小于1 000 MPa·s,混合料的TSR大于90%,混合料的平均弯曲应变大于5 000με;当SMC掺量为10%,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最大。因此,建议废塑料掺量为5%,SMC掺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的温拌改性剂降温、节约能源的效果比较有限,而冷拌溶剂型改性剂等产品路用性能普遍不好,常温改性沥青的出现,解决了沥青路面只能在高温季节施工的技术难题。本文主要对研发的SMC常温改性沥青的技术特性和工程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为特殊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施工和养护技术提供了参考,对于提高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低碳环保筑路技术的革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SBS和SMC制备复合改性常温温拌沥青,并将其应用于AC-13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评价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结果表明:就SBS改性沥青而言,随之SMC掺量的增加,沥青的软化点、延度、针入度和弹性恢复等常规指标都随之增加,SMC的最佳掺量范围10%左右;SBS-SMC复合改性AC-13混合料养生6d后,单层动稳定度增大52%,双层动稳定度增大36%;其水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并且明显优于SBS改性沥青AC-13混合料,其低温平均弯曲应变达到5500微应变,达到SBS改性沥青AC-13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的探索研究,使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长达3个月,使其在常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和易性,修补后强度形成快,且经修补的沥青路面2~3年无新病害。  相似文献   

10.
SBS及BRA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比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BRA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对比试验。同时结合宝鸡至陕甘界高速公路的工程项目实施,探讨了BRA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优势,为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在开阳高速公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放  徐伟  胡志涛 《公路》2003,(8):113-116
通过室内试验对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 ,并通过试验路研究了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 ,及进一步评价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5,(7)
为研究稳定型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室内试验测定结合料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基于马歇尔设计方法,针对橡塑改性沥青进行混合料设计。通过车辙轮碾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室内试验对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定,并与相同级配SBS、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废旧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表明: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能够基本达到甚至超越SBS改性沥青以及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从而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弥补BRA改性沥青低温抗裂性能方面的技术缺陷,提出采用SBR与BRA复配方案对其进行改善。通过对不同BRA掺量下的BRA与SBR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以及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RA掺量在10%~15%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最佳,BRA与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可达到甚至超过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随着沥青路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路用沥青及改性沥青日新月异,品种越来越多,性能也日渐提升。改性沥青由最初的单纯增加基质沥青粘度、提高软化点、改善温度敏感性,向彻底改变沥青性能、全面提升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转变。近年来,各种特殊改性沥青技术(如温拌改性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常温沥青、高渗透型乳化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胶粉、聚乙烯(PE)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对比分析了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并研究了PE掺量对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将此技术应用到河南省机西高速公路二期路面工程中。研究表明: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不断增大,胶粉掺量为20%时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掺量为4.5%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相当,而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随着PE掺量增加,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及水稳定性能不断提高,低温性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差的特点,分别对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及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对比分析各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对普通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大幅度提高,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在长大纵坡沥青路面面层采用这几种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7.
制备TPS改性沥青,并对TP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通过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研究在不同老化状态下TP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并分析老化对各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化提高了改性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降低了水稳定性;不同老化状态下,TP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老化对TPS改性沥青混合料力学指标的作用效果较好,对高温稳定性影响程度相当,对水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1)
基于室内试验的方法对稳定型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稳定型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动态模量、疲劳性能的特性,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稳定型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的置信区间。结果表明:稳定型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设计参数指标基本相当甚至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明具有着良好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橡胶沥青存贮稳定性差与生物沥青高温性能不足问题,基于Terminal Blend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提出以废食用油代替沥青脱硫胶粉,用脱硫产物(ODR)制备存贮稳定的改性沥青,为弥补ODR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损伤,采用共混复合改性工艺研制了ODR/SBS复合改性沥青。为考察复合改性沥青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通过车辙试验、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对该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ODR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以及疲劳性能,但因ODR削弱了沥青的抗变形能力,其车辙深度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深,且冻融前后劈裂强度较低; 2)单独采用SBS或ODR改性沥青与二者复合改性对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差异较大,ODR/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并非二者单独作用下的线性叠加。  相似文献   

20.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