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就是市政道路,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完美的道路设计在满足交通运输还有日常出行需要的同时,同样会带给人们舒适和美的体验。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单纯地从应用功能方面来考虑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时代的需求,应把传统规范作为设计基础,同时兼顾道路美学和安全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因此,市政道路设计需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人性化和环境因素,达到人与路,路与环境的协调。照此修建出来的道路才不会带给人们一种充满噪音暗藏危险的感觉,相反是一种行驶在道路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还在观赏、享受、舒适及便捷功能上有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要求,该文提出了在城市道路步行系统中实施人性化设计的几项措施,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品味。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需在满足规范的同时,更加注重美观、舒适、便捷、安全等人性化设计需求,使城市道路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通过对近几年淄博市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城市道路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最大限度地进行创新与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承担的道路功能逐渐改变,部分连接城市中心与周边乡镇之间的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逐渐成为道路设计中一项发展趋势,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公路改建城市道路中横断面设计的选择进行阐述,该思路对以后类似工程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虽然城市道路里程不断增长,但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城市道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通行需求,而是对城市道路提出了便捷功能、观赏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即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因此,从分析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剧增,城市道路拥堵越来越严峻。因此,为了能满足现代城市汽车发展的需求,必须做好城市道路规划。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网,不仅能有效改善道路拥堵现状,还能优化城市空间和美化城市环境。长沙市人民路东延线道路作为长沙市主干道工程规划项目,根据本项目的定位,道路的交通功能与景观要求均较高,本文从这一要求出发,对长沙市人民路东延线道路进行平纵横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步行系统人性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步行系统人性化设计除具备使用功能外,还需满足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之要求。当人们在人性化道路上漫步时,心中会感到温馨和满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性化的道路设计。该文探讨城市道路步行系统人性化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供同行讨论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本位理念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细节人性化设计成为城市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城市道路的主要特点分析,分别从道路交叉口、无障碍设施、交通标志以及道路绿化等几个主要方面提出道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必要的建议,可供相关同行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空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财富,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和设计好道路空间,让道路空间为美好且令人民群众满足的地方,那么将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长沙市三一大道—岳麓大道道路空间品质提升为例,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采用街道全要素设计的全新道路空间品质提升模式,强化城市街区发展,淡化道路红线,关注人文关怀。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打造安全、精致、人文、绿色、活力和智慧的城市道路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需改造的城市道路越来越多。道路改造工程因其功能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改造设计方案也千差万别。基于长治市英雄路改造工程,对道路横断面的改造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流、车辆日益增加,原有的路面交通已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因此,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许多城市开始对旧路进行大修或扩建,下穿隧道已成为城市道路改造的一种趋势,可有效提升城市交通量。本文首先分析有限元法,然后阐述城市下穿隧道设计原则、标准及难点,最后实例探讨有限元法在城市下穿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人行道及建筑退界范围,共同承载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布局的需求,同时也是市民步行出行、便利生活、邻里交往的载体,与“基建、民生”等问题息息相关。雄东A社区作为居住为主导的宜居生活单元,鼓励城市建设用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混合利用, 引导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出行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分析了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阐述了设计中应注意事项,使道路设计更加合理、人性化,以提高交通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以新建道路合兴路和改造道路平海路为研究对象,结合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重点解析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和具体工程措施,可为相关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在规划建设城市道路时,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建设。目前如何根据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特点,并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规范与相关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制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应遵守的原则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某市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情况,来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加,原有的道路通行能力、舒适性、经济性变差,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通行质量,节约出行时间成本,道路改造成为城市市政工程中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系发达的南方城市,道路中包含多座桥梁.桥梁改建又是道路改建中的重要环节和决定性节点和难点,因此改建道路中处理好桥梁改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中,环境问题与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城币友展的热点议题。市政道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行业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载体,是一座城市的神经枢纽,支撑和联系着文化经济与各界交流的发展,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正常出行。城市道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质量及其功能的实现与发挥。结合某工程实例,对此展开具体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张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259-260,21,22
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行时对道路质量更是人们重点关心的话题。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极为迅速,与此同时对城市道路所反应出的质量问题也很突出,并且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给百姓家庭和国家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在道路施工方面必须遵照相关技术规范,并对施工工艺严格把关。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设出高质量、高标准的市政道路,从工程技术到施工管理,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施工协调管理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协调管理的意义及其措施作了论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在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发展的进步,人们现在出行大都使用汽车进行代步出行。随着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日常出行也越来越频繁,对于汽车排放的污气,对城市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国又制造出了新能源汽车,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和维修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