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高兴大家在此聚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双碳”和“安全”,我认为这两个主题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国家“双碳”承诺掷地有声,各行各业涌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排头兵,我认为我们轨道交通行业应该发起“双碳”战略攻坚,助力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今年表现出来的状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策略,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任务。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其能源消耗和“双碳”目标实现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及能源消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双碳”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和维保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对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思考,为构建绿智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低碳出行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实施碳普惠机制是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绿色低碳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及碳普惠政策体系建设情况,结合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特点,聚焦深圳市“全民碳路”项目,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聚合平台,系统分析深圳市碳普惠业务模式、方法学、业务流程、数据流转情况,介绍深圳市碳普惠应用平台的系统架构、技术方案以及创新应用实践,提出拓展碳应用场景、创新碳金融产品、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思路。为城市轨道交通碳普惠的应用提供深圳经验,对挖掘公众减排潜力、激励市民绿色出行、反哺轨道交通行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定量计算新建地铁线路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降碳措施做出分析,定量评估其降碳潜力。对全长81 km新建地铁线路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建设阶段碳排放量为257万t CO2eq,运营阶段为5.35万t CO2eq/a,50年运营周期总计碳排放量524万t CO2eq。建设阶段使用可再生材料及预制结构可减少碳排放量7%;运营阶段综合采用多种节能降碳措施后,可降碳27%;50年运营周期降碳潜力总计17%。该模型的建立对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有指导意义,降碳措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城轨交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世纪大考,作为用电大户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综合节能任务艰巨,挑战巨大。在全面分析轨道交通能耗现状和用能特征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从列车运营节能优化、多能源接入牵引供电、负荷匹配与效能提升、基础设施节能设计等维度开展系统性思考,突破车机工电辆条块分割,以全寿命周期综合节能为目标,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基础,以智能技术和先进装备为手段,探讨并提出“车-图-网-线”综合和“源-荷-储-运-网-维”贯通的大系统综合节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提出2030年前力争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我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需要各行各业付出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交通的能源利用、维修、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碳节能与安全发展论坛”上,11位专家纷纷对轨道交通装备的低碳、安全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城轨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当前,我国城轨交通 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和碳减排压力仍将与日俱增。在对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工作基础和面临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策略,为城轨交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城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也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扩大新能源的应用;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进公转铁;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和运维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中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制的国内最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完成牵引等系列性能试验,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功率为400kW,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功率最大。自2021年6月该机车在中车戚墅堰公司组装下线后,双方团队经过3个月的试验线调试,先后完成了氢燃料电池系统400kW静态测试和整车混合动力牵引试验等20多项系列性能测试。这标志着校企双方4年多时间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重大原创成果。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是中国中车和同济大学携手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世界铁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示范,将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中国中车与同济大学于2016年底成立了共建共管的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团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