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解决城市浅埋地铁隧道下穿岩溶地层高速公路路基时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某市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设计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溶处理、地下水控制及隧道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路段灰岩溶洞分布不规则、裂隙水分布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溶洞和地下水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溶洞和地下水优先处理及双向大管棚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施工的方法,可使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分析了降雨、河流水位变化、周围水库修建等引起地下水位变动对隧道围岩和衬砌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特征,阐述了渗水处理材料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并根据渗水类型和位置分析胶泥堵水、注浆止水以及引流防渗三种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以某隧道工程裂缝渗漏为例,对侧墙裂缝渗水现象采用开凿沟槽,胶泥止水方式进行处理,有效控制了地下水对隧道的围岩、衬砌的破坏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除锰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地下水除铁,锰的常用工艺为锰砂接触氧化法,除铁效果较好,但对含锰较高的地下水除锰还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西方对锰砂接触氧化的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指出该法除锰的条件,对充氧方法和时间,接触时间以及滤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条山特长隧道隧址区气象、水文、地下水埋深、岩层富水情况及水文地质分区等情况,采用灰色系统法和地下水动力法对隧道涌水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浅谈山区公路路基的地下水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区公路路基地下水害的成因,提出了路基地下水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泥搅拌桩分为深层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以下简称干法)。水泥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等地基。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位高,受多种条件制约,地下水不易排出,软基清理不彻底的箱涵高填方基础,通过采用排水固结法结合强夯法处理,达到了设计承载力,减少箱涵基础工作后沉降量,并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捷、经济实用之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长昆客运专线铁路大断面双线隧道穿越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落为背景,对分别采用三台阶七步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计算结果和施工因素,确定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现场施工效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赋存于围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等地下水是影响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地层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效果有限,采取地表井点降水或洞内降水措施可以有效阻止地下水通过裂隙进入隧道周边,并能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河北省蔚县煤矿勘探区地下水量评价实例,探讨借助于计算机,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可采资源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道路修建在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处理方法合理则会使得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沉降量减小,工程成本节约。主要分析了超载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复合地基法及土工合成材料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用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存在误区。在定义地下水位线的基础上,通过土体结构的微观解说,分析了水位变化的机理。得出堆载预压地下水位线不变,而真空预压在考虑地下水补给的情况下,有下降和不变两种可能。提出了主动渗流和被动渗流以及固结渗流和非固结渗流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在桥梁重建时,需要将旧桥拆除。采用爆破或锤击的办法,既要断交,又需对现场大量的垃圾进行清理。而使用圆盘锯、绳锯、千斤顶等非破坏性方法,可以在不断交、不绕道的情况下最有效地完成旧桥拆除工作和桥梁重建任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西省景婺黄高速公路蛟岭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瓦斯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设计完善、瓦斯防治、结构措施等角度,提出一些处治方法和建议,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振冲碎石桩、强夯法的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将两种地基处理方法联合运用于大连港大窑湾二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通过分析加固后检测,表明振冲碎石桩联合强夯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成绩分析会对分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成绩分析中常用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参数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介绍了这几种统计方法的原理、计算公式、计算步骤和在SPSS软件中的选择菜单,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应用方向,为教师在成绩分析过程中正确处理数据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省软弱地基的特点,提出几种常用的处治措施以及适用条件和使用效果,使其达到对软弱地基的处治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中首先对法律语篇信息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介绍了法律语篇信息处理的方法、策略和手段,然后从三个角度对控辩双方对何事实信息处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控辩双方在处理的时候有很多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控辩双方都对诉讼抱有胜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编制民用运力国防动员预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运力动员预案及其体系设计、预案编制的前期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和表述方法,建立健全规范化、程序化的预案编制和修改、落实制度等问题,以满足战时和紧急情况下的交通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