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山东省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为改善沿海地区基础设施现状,推动山东省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高山东省沿海地区竞争力,提出培育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措施: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利用跨国企业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形成;提高临港产业关联度,创造集聚规模效应;扶持与临港产业相关及支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铭 《水运管理》2007,29(9):15-18,25
为充分发挥宁波市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宁波市港口经济,分析目前宁波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情况,研究宁波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宁波市实际重点提出宁波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认为宁波市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依托深水大港,重点发展石化、能源、造纸、钢铁、修造船和汽车等6大临港产业,对临港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建设环保型临港产业,选择合适的临港产业模式,加速临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区域临港产业发展优化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3方面,以绿色GDP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区域临港产业发展优化模型;以上海地区临港产业发展优化为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兼顾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对区域临港产业的发展进行综合优化,可以为区域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临港产业集聚的基本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 《水运管理》2008,30(2):11-13
为推动我国临港产业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促进临港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的运输成本、收益递增、外部经济等多项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基于预期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临港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自生性循环累积而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南  王旭辉  韩国玥 《水运管理》2014,(3):15-17,38
在阐述产业共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沿海临港产业与产业共生理论的整合及临港产业共生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根据临港产业共生方面的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提出该方向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6.
李建储 《中国港口》2004,(10):27-28
<正>(一)温州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条件 温州市发展临港产业的条件十分突出。目前温州市拥有滩涂面积95.39万亩,其中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有64.83万亩,为临港产业发展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港产业在舟山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舟山临港产业具有港口依存度高和产业外向性弱的特征。发展中存在内部资源整合艰巨性、外部经济联系孤立性、自然资源短缺等限制性因素。根据舟山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港口物流体系建设、发展临港工业、完善舟山港基础设施、延伸临港产业链、建设战略性海洋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青岛港港口功能的不断西移,青岛西海岸临港产业聚集相对比较集中的产业基地主要有重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家电电子基地、船舶工业基地及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在具体的布局上,石油化工基地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部,紧邻黄岛油港区;船舶工业基地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部及东部;家电电子基地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汽车工业基地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重工业基地位于青岛胶南市南部,规划面积133.5km2;临港产业园区位于胶南城区以北,规划面积30km2。  相似文献   

9.
临港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与国际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南  刘嘉娜 《水运工程》2007,(5):35-38,53
临港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和国内沿海地区的主导选择。临港产业集群具有港口指向、规模经济、区域依托、阶段发展、国际导向等经济特征。各国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表现出不同的路径,对鹿特丹、横滨等临港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十来年我国发达城市的临港产业经济发展迅猛,呈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港口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是助力临港产业迅速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港口在临港产业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以广州港新沙港区二期工程为依托,充分调研临港产业特点基础上,重点对配套码头吞吐量预测差异化分析、总平面布局、设备选型通用性、集疏运方式、配套工程等总体设计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以散装粮食和件杂货为主要货类的沿海大型临港产业配套通用码头总体设计的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斌 《中国港口》2012,(5):26-28
<正>临港产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沿海地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成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港口功能的不断发展,临港产业的发展成为所在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直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2.
苏进 《水运管理》2007,29(6):5-28
阐述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具有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土地多、成本低、电力能源充足、面临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等诸多有利条件,分析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的合理布局,提出临港产业发展建设途径:(1)海外招商引资;(2)融入长三角经济圈;(3)突破大项目;(4)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临港产业区与所在城市的协调发展,结合对临港产业区涵盖的产业类型及区域经济效果的分析,研究了临港产业区布局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指出临港产业区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是由全球经济一体化驱动力、技术进步推动力、政策导向力及城市内部扩散力等动力机制以及地理、经济、环境等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山东省沿海地区未来能够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山东经济的总体增长,分析、研究山东省临港产业群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非常重要。分别分析了影响山东省临港产业群的促进因素和限制因素,从4个方面提出了大力培育山东临港产业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南  刘嘉娜 《水运管理》2007,29(3):9-11,14
对唐山市临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临港产业集群的现实意义、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的科学选择与优先发展、海陆一体化开发与高效率物流网络的组织等产业集群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于小凡 《港口科技》2023,(11):41-44
为了进一步加快烟台港临港经济转型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强港,对烟台港5大港区临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烟台港临港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港口资源与临港产业运输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临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与邻近港口经济腹地交叉影响竞争能力。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发展港口特色业务,培养临港产业发展;打造优势金融资源集聚的新高地;继续加大烟台港广场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在内的港口服务业.作为海陆产业衔接的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发展条件,针对大连长兴岛临港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为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临港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其东 《中国港口》2012,(5):I0001-I0001
<正>2012年5月16-17日,中国港口协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共同主办中国临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是"转型、突破、增长"。出席论坛的有600多位从事港口、物流、临港产业的企业家,关注临港经济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群贤毕至,共话临港。大家从临港经济的发展理论,现状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评估我国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我国临港产业发展优劣势,以11省市的61座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和相关方法计算我国各沿海城市的临港产业产值,并从总量、行业角度和城市贡献度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核密度估计法对我国沿海城市及沿海城市的临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到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沿海城市中临港产业较为发达,超过3成城市临港产业产值接近或超越1 000亿元规模,其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范围内聚集最为密集,61座沿海城市可分为4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