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现象与施工造成的路面不均匀性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因此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对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无损检测在施工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无损检测具有快速、精确、适合大样本检测的优点,适用于对施工质量快速进行评价,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分析,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沥青路面的施工均匀性关系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一些早期损坏现象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有很大的关系。针对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设备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沥青混合料离析、沥青路面压实度、厚度、渗水状况等指标的无损快速检测评价成套技术,可提供沥青路面质量无损检测及施工均匀性评价技术服务。一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均匀性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3.
郑辉媚  周国强  陈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165-167,174,16
良好的路面施工质量是实现沥青混合料预期路用性能的前提,因此,研究沥青路面施工均匀性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重点对施工离析控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采用激光纹理仪评价路面表面离析状况作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并据此评价各代表性路段的施工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沥青砼面层施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沥青路面的不均匀性直接影响路面质量。文中从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就路面施工中导致路面不均匀的几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强调路面施工不但要依靠机械设备的先进,还要依靠人的主观控制。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铺筑是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沥青路面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舒适程度,对路面施工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路面铺筑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以及对压路机远程调控等的要求,本项目创建了一个物联网公路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物联网通信技术、JAVA2ee软件编程技术及嵌入式技术,将GSM(短信方式)和GPRS(网络方式)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对路面温度的实时监控、车辆行驶速度的实时监控、车辆地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以及数据的实时传输,以便管理人员获得全面的施工信息,及时做出优化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6.
压实作业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沥青路面的充分压实对于保证其结构强度,避免路面发生早期损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沥青路面压实作业管理通常为事后管控,沥青路面压实质量难以控制,且施工完成后处理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湛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采用路面智能压实监控系统,将物联网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引入路面施工,在压实作业中提供全过程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结果,实现了对路面压实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G205线二级公路昌黎段路面大修工程的施工管理,从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桥涵两端不均匀沉降、摊铺基准线的控制、路面摊铺机械、施工配合比、拌和设备、碾压、接缝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以期为指导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离析导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参数与实际参数发生变异,加速了沥青路面的损害,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国内某条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采用无核密度仪和激光纹理仪综合评价沥青路面施工离析,提供大样本的检测数据评价施工质量的均匀性,快速直观地发现离析范围和找到离析的原因,应用统计分析的数学工具定量地判断路面离析的程度和离析的范围。实践表明只有采用适当的无破损检测技术,才有可能获取足够多的样本数量对施工质量的过程与环节进行准确和定量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细观结构的沥青路面质量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场试验段进行钻芯取样,开展路面施工质量均匀性验证试验与分析,主要针对沥青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芯样,进行每个芯样细观质量在竖向内的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用3个颗粒不均匀分布系数、空隙率波动系数、沥青胶浆分布的波动系数等3个参数,可以很好的评价和分析试件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上、下2层沥青路面在炎热多雨气候以及交通荷载作用下,下面层AC-20C的设计及施工质量管理缺陷会造成沥青路面车辙和水损害等病害。文中依托某沥青路面施工项目,通过控制级配S形设计,以及关键筛孔通过率,提高AC-20C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水稳定性,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均匀性,采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测。试验段应用表明,路面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抗滑系数等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道路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与数字化集成水平的提高,沥青路面智能压实技术也成为研究与应用热点。有效检测沥青路面压实状态,并且能够准确判别与控制压实质量是实现压实“智能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科学提升路面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基础。从沥青路面智能压实质量控制原理上进行分类讨论,主要包括机械振动响应、雷达反射波以及智能颗粒细观响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优缺点,为后续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华南地区沥青路面的抗水损性能与耐久性,采用改进型骨架密实沥青混凝土设计下面层结构。根据原材料的选择、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确定了优良的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性能的混合料配比参数,介绍施工前的下封层、附属工程施工工艺与要点;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参数、运输料车的设置、混合料摊铺作业的机械参数设定、混合料碾压过程的方案对比以及施工温度动态监控进行明确;采用无核密度仪、三维探地雷达等无损技术手段评价沥青路面的施工离析、施工厚度均匀性。通过下面层的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功能层与混合料施工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厚度及其他路用性能,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智能路面的发展,综述了智能路面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提出了智能路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智能路面的体系架构,包括路面信息感知获取层、信息集成处理层、综合服务层和能量供给层;重点介绍了智能路面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管理与分析技术、能量收集与利用技术、自我调节技术和基于智能路面的车路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智能路面的设计和建造方法;最后提出了智能路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路面是由特定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信息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多种智能,并且能够为人、车、环境提供服务的道路路面;智能路面的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道路自身潜力和适应未来的交通工具;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智能路面的各种能量收集和自我调节技术应着重解决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各种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路面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路面,其设计和施工可以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施工、3D打印和智能压实技术,集合成一套新的建造工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汕西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改善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超薄沥青混凝土(UTAC)罩面技术,分析了超薄沥青磨耗层加铺方案的适用性,明确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及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了UTAC-10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质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刘金辉  孙文州  刘欣  严夏生 《公路》2004,(11):193-199
简要介绍了质量动态控制技术,并将平均值一极值控制图技术应用于广东茂湛二期高速公路的面层施工管理,实践表明,应用效果良好,路面施工质量得到良好地控制。展现了动态控制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张肖宁 《公路》2005,(2):56-6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害现象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问题。因此,系统开展研究并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特点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在将近400km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尝试施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并结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技术特点,探索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与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群智能调度与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机械运行规律,分析了机群智能调度与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机群智能控制系统结构方案,对机群智能调度系统中的优化调度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微表处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技术在高等级路面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能够很好地预防路面病害,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智能化监测设备获取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的沥青路面温度分布,研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高温加热对SBS改性沥青的老化与再生效果的影响;采用常规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比室内外再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沥青经过长期自然老化后低温性能下降,黏性增强,再生剂加入可改善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展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再生剂加入有助于调整老化沥青的组分。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可达230℃,原路面老化改性沥青经过加热机高温加热后发生二次老化,此外,现场再生沥青的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综合室内外原路面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提出需根据原路面老化沥青的现场再生情况,为现场施工质量的保证留出一定的再生剂余量。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云南省新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监控实践中,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指标如油石比、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压实度等进行监控,收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另外,在沥青路面竣工验收和付款中采用统计方法,根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计算付款系数,做到真正的“优质优价”,有力地保证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