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含水率、压力和温度等对稠油乳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品乳状液的反相点大约在含水率70%左右,温度对乳状液黏度和流变性影响较为明显,压力对乳状液黏度和流变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特高含水原油在管内流动时,可能发生原油粘壁现象,造成管道有效流通面积减小,能耗上升。通过搭建特高含水原油室内实验装置,用大庆原油和纯净水制备油水乳状液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温度对特高含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改变,原油运动形貌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导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实验现象,可以以原油凝点为界限,将特高含水原油初始沉积过程分为凝点和凝点以上的均匀沉积过程和凝点以下的不均匀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3.
苏丹某油田是稠油为主力区块的油田,油品密度大、含蜡高、倾点高。站内脱水工艺为两级分离,两级换热的三相分离器热化学分离。投产后由于产量增加,原油含水率上升,运行参数发生了变化。文中通过对站内工艺流程和原油物性的分析,提出了调整流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循环荷载试验,研究粉质黏土路基在不同含水率、围压、频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粉质黏土路基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与围压、循环荷载频率为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是负相关关系;阻尼比与含水率为负相关关系,与频率和围压为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动力参数的影响程度重要性为:围压含水率频率。  相似文献   

5.
沙河街组二段和三段属于含蜡轻质油,在其高温掺水源井水输送过程中,有可能形成高黏W/O型乳状液,为了确定现场输送的乳化情况,通过一系列室内乳化实验,研究分析了沙河街原油乳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基于油水混合液静置分水率的高低,评价其不同乳化条件下的乳化程度,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率、搅拌时间、掺水量、掺水温度对其乳化程度均有影响,其中搅拌时间和搅拌速率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情况下管流的水力计算。当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其压降计算按传统方法采用达西公式计算;当含水原油为非牛顿流体时,介绍了幂律流体和宾汉流体的本构方程、流态判别方法、层流和紊流压降计算公式。还介绍了含水原油为牛顿流体时黏度计算的一些经验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回归含水原油黏度(牛顿流体)、表观黏度(非牛顿流体)计算公式的新方法,将回归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包括电容法、射线法、短波吸收法、微波法等,经过对比,基于电容法的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的优点更突出。文中介绍了电容法测量含水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土体含水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土体在不同的含水率状态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通过对某道路路基土料的增湿变形特性试验分析,得出了该土料在不同压力下不同含水率下的胀缩特性,及其土料的膨胀和湿陷的界限压力值;并对土料的自然样和饱和样进行了三轴试验,分析整理了其应力应变非线性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不断增长,国内外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产能后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采出油含水率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下降及生产成本过高等).在解决高含水期油田集输问题上,国内外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文中对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及设备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曙光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输油管线输送原油为超稠油。超稠油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黏度。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需要对稠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这就需要掌握目前管道中超稠油的黏温特性。在利用HAAKE RV-3旋转黏度计测出不同温度超稠油的黏度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超稠油流变方程与黏温指数,用以指导超稠油管道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稠油掺稀后混油黏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输送是传统的稠油降黏输送方法,因其工艺简单,降黏效果在管输过程中较稳定,一直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稠油中加入稀油后其混油黏度又是一个难点,混油黏温数据是摩阻计算的重要参数,是输油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对水力计算结果至关重要。对混合原油的黏度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以及计算图表,且大多是利用实验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的,每种模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通过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得出稠油掺入稀油黏度计算需分段选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塔河油田稠油与凝析油混输导致沥青质产生的机理,对凝析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掺比下混合油的黏度和相的变化,并对自制沥青质抑制剂进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凝析油中主要是小分子的轻烃,碳数主要为C6~C11,由于稠油与凝析油极性相差太大,形成的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导致两者不混溶;随着凝析油的增加,混合油的黏度大幅降低,分散在凝析油中的稠油重组分极易沉降;当混合液中加入3%以上的沥青质抑制剂时,沉淀物抑制率达到90%以上,可以实现稠油与凝析油的混输。  相似文献   

13.
针时负压法油稳定装置原设计不配套、轻烃回收率较低等问题,完善了原油稳定配套工艺,提高了轻烃回收率。通过增加外冷却系统,解决了原系统冷却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原油稳定塔进行改装,采用尾气气提技术,提高了稳定塔效率,改善了压缩机的运行状况;通过采用进塔温度控制、系统参数调控和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调配等方法,提高了轻烃回收率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内盛产含蜡原油,研究其常温输送技术,在安全输油、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温输送工艺的内涵,提出了实现含蜡原油常温输送的技术路线,根据该技术路线,论述了含蜡原油常温输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现状,主要包括含蜡原油的流变性、改性机理和方法以及几种主要的常温输送工艺.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部分原油管线常温输送...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考虑影响热油管道轴向温降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并考虑油品物性(密度、比热容、黏度)和总传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建立了热油管道停输时轴向温降的数学模型,模型还适用于有进分油点的管道,并用预测-校正法求解数学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计算.该方法已应用在新疆油田的几条热油管道轴向温降的计算中,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泄压罐原油回注是密闭输油的重要一环。乌鄯原油支干线乌鲁木齐输油首站投产以来不能成功回注。通过对回注过程中黏度、流量等进行分析,提出4种解决方案,经过可行性论证得出最佳方案,给出了回流法的应用原则和实践过程,为输油生产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取样剪切对管输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根据鲁宁线运行工况,计算了阀门节流剪切及过泵剪切时剪切率的大小.对于鲁宁线,在同一泵站,出站处阀门节流平均剪切率是过泵平均剪切率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前,鄯-兰管线采用加降凝剂改性输送和加热输送相结合的工艺顺序输送塔里木油、哈油、吐哈油及北疆与塔里木混油。三塘湖支线是在鄯-兰管线建成后新建的注入管线,三塘湖原油凝点较高,且降凝剂感受性不理想、稳定性未知。当采用全注入时,需要研究三塘湖原油进入鄯-兰管线后,加热或加剂输送能否安全输送至炼厂;当采用部分注入时,需要研究三塘湖原油与其他原油掺混后物性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不加剂三塘湖原油掺入加剂油后物性变化情况。研究方案分为4个时间段,侧重点各有不同,结合鄯-兰管线实际运行情况和注入后对管线的影响两个方面按由急到缓的顺序排定了测试顺序,将为工期相对紧张的相应配套工程开展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