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破裂类型与等级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围岩变形破裂(诸如塌方,大变形,岩溶型涌水涌泥砂,岩爆等)类型,等级的判定方法和依据,这地信息化施工和及时采取相应针对性工程防治措施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工监控在桥梁建设及加固改造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监控可以对桥梁线形及内力、挠度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严格把关,保证与设计一致。以犍为岷江大桥加固施工项目为依托工程,对其加固施工监控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各施工阶段现场测试和结构计算分析,从线形控制、变形监测与应力监测等方面阐述了施工监控技术及效果,以供桥梁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炭质泥岩隧道施工变形问题,以其古顶炭质泥岩隧道施工为背景,总结该隧道大变形特征,如地表沉降大、初支变形大、开挖后围岩收敛变形大以及易发生掉块和塌方等特征,分析该隧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包括地质偏压明显、围岩性质差、超前支护不理想和开挖扰动大等原因。针对变形原因,提出炭质泥岩隧道施工大变形控制措施,即合理的支护时间、预留变形量的控制、合理的支护刚度以及步步成环的施工工法等方案措施。实践证明,相关方案有利于控制炭质泥岩隧道施工大变形,对同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马金岭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技术,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及地质条件等基本信息,详细分析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并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对围岩应变和应力峰值变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讨论,为优化施工方法及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变形和应力等参数,可实现隧道的动态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软弱千枚岩具有易风化、遇水软化、自承能力低等性质。通过对大量软弱千枚岩地层中隧道建设案例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软弱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具有瞬时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变形分布不均匀等特性,施工中易发生掌子面滑塌、初支开裂掉块、围岩大变形甚至侵限等工程事故,严重威胁现场施工安全。结合新奥法施工理论,从地质超前预报、超前支护、开挖方式、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对软弱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具有刚度大、强度高、施工简单、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其又有脆性大、随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形大、接缝多、行车舒适性差,后期养护维修难度大等缺点。因此,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揭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机理,提出在设计上可靠,施工中可行的科学有效方法是重点。  相似文献   

7.
小净距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以某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模拟,基于现场试验,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建立优化支护结构方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的发展表现为变形快速发展阶段、变形缓慢发展阶段和变形平稳阶段,隧道开挖对近地表围岩变形的影响范围约为2.5倍洞径。深仰拱和锁脚锚杆技术在现场实施后,测得围岩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分别控制在97.33 mm和44.23 mm,约束围岩变形效果明显,最终结构受力也较为均匀。设计优化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史迪威旧居环境边坡的工程实际,为了有效的控制高边坡变形和准确的指导施工,进行边坡的变形和应力监测。通过大量的边坡监测资料,并且结合变形、地址、开挖等因素,分析了边坡变形特征及锚杆的锚固效果。监测数据表明,边坡锚固效果良好,边坡的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此边坡的施工监测,阐明信息化施工可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正确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合理控制临空面可以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软弱、破碎地质围岩的洞室內缩及坍塌变形一般朝临空面方向发生,且变形幅度与坍塌风险均随临空面的增大而增大.以兰渝铁路LYS-2标隧道实际施工控制为例,分析了临空面在隧道施工中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从控制临空面角度阐述了防止隧道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地层变形特征,分析引起地层变形的因素和变形机理,介绍地层变形预测分析方法,结合广州地铁具体实例,对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地层变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盾构前方的隆陷控制、盾构通过时的沉降、固结沉降的控制等控制地层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隧道软岩大变形防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建中的某隧道位于高地应力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分析该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讨论了隧道大变形的防治措施,优化了支护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某邻近双线盾构隧道的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拟基坑开挖的不同阶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基坑变形、受力及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并对不同施工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内部框架结构有利于控制盾构隧道上浮和受力;支撑的拆除对坑底及下方隧道的变形和受力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为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通过区岩性极其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通过大小不等断层共17条,其中二郎洞断层束长达2 355 m,且具有一定的高地应力。受复杂地质的影响,关角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变形,最大变形达到了505 mm,现场对发生变形段采取了横撑、长锚杆、径向注浆、二次支护等措施进行加强,对未开段采取了加强初期支护、双层初期支护、调整初期支护曲率等措施来抑制变形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敞开式TBM适合硬岩掘进,其在软弱围岩中掘进时易出现坍塌、变形、撑靴反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探讨软弱围岩地段对TBM选型的技术要求,使其适应所在施工段的地质条件,以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TBM调头段新奥法施工具有开挖断面大、变形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常规的监控量测方法实施受限.文章介绍了全站仪非接触测量的方法,借此判断围岩的变形情况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同时还对地表沉降、围岩压力、锚杆轴力和爆破振动等进行了常规监测.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判定实施二次衬砌支护的时机,供类似超大断面隧道监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施工监控是桥梁建设及加固改造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结合犍为岷江大桥加固施工工程,对其监控方案进行了介绍,通过各施工阶段现场测试和结构计算分析,从线形控制、变形监测与应力监测等方面阐述了施工监控技术及效果,以供桥梁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龙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奥法是目前广为采用的隧道动态监测施工技术。以石龙山隧道施工监测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实施程序,并根据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实施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节省支护费用,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石龙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奥法是目前广为采用的隧道动态监测施工技术。以石龙山隧道施工监测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实施程序,并根据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实施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节省支护费用,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