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下穿既有10号线车站两侧明挖基坑开挖施工工程,对运营地铁车站两侧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采用入岩地连墙围护结构隔断基坑外部水源,在既有线两侧设置两个小基坑,小基坑采用整体分层对称降深开挖方式,支护采用混凝土腰梁+钢支撑伺服系统体系,并在邻近既有线侧布设墙体测斜管,在既有线内侧布设自动化监测原件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地铁车站正常运营,既有站的水平位移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见“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适用于紧邻重要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铁明挖车站施工邻近铁路轨道时,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的负面影响,对于施工的安全以及铁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以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上沙沟站基坑施工为背景,分析了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紧邻铁路线路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建模,建立了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及铁路路基相互关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中铁路运营与基坑施工相互作用下地表沉降、支护体系内力以及铁路轨道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预测以及相互作用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坑施工临近既有地铁区间,工程风险高、难度大,不仅需要制定周密的围护及施工方案,还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以沈阳市地铁十号线工程滂江街控制中心基坑开挖临近已开通运营一号线滂黎区间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相关论述和分析,其流程及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建成区进行地铁明挖深基坑施工时,需对深基坑本身及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或主干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保证地铁基坑和周边安全稳定。基于郑州地铁轨道交通5号线康宁路车站明挖基坑工程,通过对项目概况和深基坑监测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挖地铁深基坑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主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施工环境改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5.
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营地铁车站周边进行基坑开挖,无疑会对车站结构的变形产生影响.为确保邻近地铁车站的正常运营,运用PLAXIS软件建立平面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实际基坑开挖过程,研究了世博轴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对邻近耀华路地铁车站水平、竖直及总变形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基坑连续墙位移下运营车站的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运营车站竖向隆起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水平变形不断增加.运营车站竖向、水平变形的最大值均与基坑连续墙侧向变形最大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临近地铁隧道的情况下,基坑的施工不但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同时也不能影响临近叠加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在确保新建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要控制好由于基坑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扰动,保护临近叠加隧道的安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地铁隧道的环境,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所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其成果有利于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京某建成地铁车站两侧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两侧基坑不同开挖方案下对已建成地铁车站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侧基坑开挖方案按照施工方案3实施,对车站结构的影响最小,方案最优。若按照施工方案2、3进行施工车站结构最后的变形朝向先施工基坑侧。然后通过实际施工方案1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差别不大,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南昌地铁1~4号线车站基坑地层条件和支护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将赣江河流阶地分为典型的Ⅰ类(上覆约20 m厚河流沉积层、高地下水位)和Ⅱ类(约30 m厚河流沉积层、低地下水位)二元结构地层及相应的支护体系。然后,对Ⅰ类地层中地铁2号线丁公路南站和1号线珠江路站、Ⅱ类地层中的3号线振兴大道站分别开展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地面沉降数值分析,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表明采用小应变刚度硬化模型(HSS)有限元分析和砂土变形模量E_(50)~(ref)=1.5N(N为修正标贯击数)可合理地预测南昌河流阶地内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和地面沉降。在此基础上,对南昌河流阶地内的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地面沉降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得出地铁车站基坑支护结构最大侧向变形和最大地面沉降与开挖深度的关系分别为δ_(h,max)/H=0.05%~0.12%,δ_(v,max)/H=0.03%~0.10%,最大沉降与最大侧移满足δv,max/δh,max=0.45~1.4。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算法原理,结合华东软土地区某盖挖逆作法施工换乘地铁车站工程实际并考虑基坑的周边环境因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盖挖逆作法地铁结构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性状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基坑开挖各阶段的变形场,为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较好的控制结构变形量的方案,以确保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保证基坑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圳地铁5号线深圳北站~民治站区间暗挖隧道临近平南铁路安全防护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详细的介绍了不同地质岩层段竖井施工方法,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慈寿寺站明挖基坑为例,通过建立严密的监控量测体系,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锚索拉力等项目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变形主要发生在上层土方开挖阶段。结合现场巡视,从明挖基坑施工的各个阶段阐述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技术管控的重点,为同类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铁工程大多采用明挖法施工,而且基础埋深往往都很大,这就对基坑开挖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郑州市某地铁站为例,从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确保基坑稳定的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合肥市轨道交通l号线及规划2号线中的某车站深基坑,基于有限元Plaxis分析软件,采用硬化土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步开挖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临河距离下深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和地表变形影响规律,并探讨了临河距离对深基坑两侧非对称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深基坑临河距离较小时,临河侧地表出现较大隆起变形,另一侧为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铁1号线省政府车站基坑长464.6m,深20m,宽20.7m.坑址范围分布超过40m深厚层砂卵石,富水性强,基坑内、外水头大,渗透系数大,地下连续墙难以穿越该地层,开挖过程中突水风险高,极易基坑底突涌.提出了多道防线预防基坑突水理念,采用三道防线综合技术(即合理增加地下连续墙深度、袖阀管法加固基坑地层和疏降水技术),预防基坑突水,加强施工监测.监测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综合方法防基坑突水是有效的,该工程基坑突水综合预防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法的砂卵石地层深基坑开挖安全可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伟  刘丹娜  彭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4):785-791, 838
为客观评价富水砂卵石地层中深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性,根据结构变形、受力、地下水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取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等8个评价指标进行开挖安全性评价,以成都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根据基坑开挖4个月内的实测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基于物元理论与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建立深基坑开挖安全可拓评价模型,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熵值赋权计算中,混凝土支撑轴力、桩顶沉降和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是本案例中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对安全评价影响最大;对地面沉降与管线沉降的可拓评价结果比模糊综合评判结果高一个等级,与实际监测数据的评判结果相符,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对潜在风险的防控;基于熵值赋权的可拓评价模型能够对基坑开挖安全性进行单因素分析与综合分析,所构建的可拓评价模型可以在成都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合理的现场抽水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地铁沙柳路车站深基坑开挖所采用的管井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情况。按该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基坑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刘均红 《北方交通》2011,1(7):55-58
以西安地铁某大型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变形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开挖使得基坑周围土体下沉,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运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深基坑的变形规律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新建线路穿越既有线路车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保障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围岩与结构的稳定,针对具体工程,对需要采取措施的近接施工,采用力学仿真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新建车站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优化设计既有车站的应力、变形规律,而获得相应的支护措施和最优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