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宁波港及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概况,梳理了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和海铁联运集装箱箱量增长情况,从多方合作、扶持政策、港站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剖析了宁波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经验,从加强各方合作、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港站一体化、构建服务联盟等方面提出了上海港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秀华 《综合运输》2022,(7):100-105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两大枢纽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几乎相当的规模实力,在地位、功能、腹地、集疏运和软实力上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竞争局面。宁波舟山港在地位上被提升到与上海港“双核并强”的历史高位,在功能上涵盖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等港口全要素,在腹地上与上海港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腹地可以合作,在集疏运体系上拥有海铁联运发展先机,在软实力上具备港口数字化发展突破口,必须强化良性竞争与优势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港口群“双中心”,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共同打造具有中国显示度的港口群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港口集疏运方式碳排放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评估框架,并运用随机效用理论,构建了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评估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既可用于港口集疏运体系碳排放总量的估算,亦可用于低碳交通运输政策减排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06,(11):95-95
专家分析,与世界上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相比,上海港口的集疏运结构还不尽合理,国际集装箱的中转量不高,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港口的综合商务成本仍然偏高。国际经验也表明,近年来,世界航运中心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从“硬件规模竞争”向“软件服务竞争”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支撑宜昌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对三峡枢纽港的集疏运体系布局进行了研究。剖析三峡枢纽港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三峡枢纽港集疏运体系的建设要求和建设目标,提出多层级集疏运体系的布局方案,为推动沿江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重庆保税港区产业发展对其集疏运体系要求的基础上,从枢纽能力、保税港区内部联动、腹地通道、广域通道等方面系统性提出保税港区集疏运体系优化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轩 《综合运输》2022,(4):150-155
随着“双一流”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天津港在调整运输结构、推动海铁联运、构建智慧港口方面面临更高的发展挑战。本文以港口集疏运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港口集疏运现状,梳理发展天津港集疏运存在的问题;在港口定位、港口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集疏运需求特征,从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组织一体化和信息资源一体化三个角度出发研究规划港口集疏运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为天津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提供建议和助力。  相似文献   

8.
年录发  游婷  王薇 《综合运输》2023,(10):182-187
为做强做优武汉市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本文从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内涵出发,分析水运、铁路、航空等13处集疏运枢纽和通道现状,梳理既有多式联运业务开展情况,研究重点多式联运线路运输经济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布局、品牌线路打造、市场主体培育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多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并谋划拟实施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进行项目储备。本文研究对推动区域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分析大型枢纽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特点的基础上,研究集疏运公路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织模式,以北京新机场为例,进行公路集疏运网络规划示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港口集疏运交通需求预测是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有效提升效率和拓展腹地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汕尾新港区疏港交通为例,结合港区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年疏港交通需求,并考虑港区办公服务的客运需求,建立集疏交通量计算模型,预测港区集疏运交通需求量,为港区集疏运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