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地铁主要票制情况,探讨了票价制定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回顾了单线运营情况下南京地铁票价的制定原则、票制选择、票价方案及执行情况,提出了网络化运营情况下票价的制定原则及票价方案,总结出单线运营与网络化运营票价制定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是大中城市的骨架路网,为长距离、大运量的交通流服务,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从分析影响城市地铁票价的定制因素出发,研究了城市地铁票价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地铁票价类型。最后,以大连城市地铁票价制定方案研究为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票价制定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铁运营成本在较短时期难以收回,因此应考虑在初期以合理的票价水平发挥线路的最大运能为目标制定地铁票价.本文在介绍票价制及票价制定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基于发挥最大运能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定价模型,根据成都地铁一号线的规划、建设、运营情况,采用模型对地铁一号线的平均票价水平进行了预测,并评价了预测结果,给出了合理的票价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地铁票价定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白 《北方交通》2009,(6):146-147
在分析了城市地铁票价制定的原则、方法及定价策略的基础上,对近期将试运行的沈阳地铁一号线的票价水平进行粗略测算,为沈阳地铁票价的定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轨道交通票价的合理制定,对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具体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造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并给出了定价模型,以期为科学测算轨道交通合理票价提供借鉴.最后,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铁票价策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毛建 《轨道交通》2007,(10):79-81
本文分析了南京地铁票价选择的目标、原则及影响票价选择的三个因素,最后给出南京地铁定价策略,并就票价实际操作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制定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方案,首先分析了现行票价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原则。同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经验,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轨道交通票制宜采用里程分段计价,确定了合理的票价方案。最后,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公交票价的制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公交的属性分析入手,分析研究了制定公交票价时应当考虑的政策、居民收入、公交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补贴等因素,指出了制定公交票价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常规公交票价的评价对于指导城市公交票价制定、改善影响公交票价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影响常规公交票价制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充分考虑居民、公交企业、政府3方面利益的基础上,构建常规公交票价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常规公交票价方案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引入三角模糊数对定性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最后,通过算例对评价指标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构建的公交票价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是可取的,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城市常规公交票价方案进行评价可行。  相似文献   

10.
社区公交是为方便社区居民的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而开设的公交线路,因此它的票制票价制定也要符合社会、居民、公交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常规公交票价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出行特点,研究了社区公交票价与公交需求的关系,给出了社区公交票价制定的原则,提出了社区公交票制票价制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出租汽车、公交车、地铁三种交通方式的交通功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实际效能进行分析,可计算得出各自效能价格及三种交通方式的效能价格比。经修正系数修正,得出三种公共交通方式合理价格比的推荐范围值,并针对比价关系管理,提出相应调控策略,对政府管理者制定及调控价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铁工程中区间排水系统的设置,根据地铁区间所处地段的特殊多变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区间排水实施情况不尽一致,且目前无统一技术措施.区间特殊处理地段的排水设计有一般区间排水的共性,也有其特点,结合区间特殊处理地段的结构及道床形式,对特殊处理地段的区间排水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并介绍了地铁特殊区间排水工程设计处理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以达到区间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铁网络的持续扩大,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防范也相应提高,完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构建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在评价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而票价相对较低,为了激励私营企业进入,在采用BOT模式时,政府需要实施一定数量的补偿.本文在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双方的投资基准条件,通过区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参数,构建了资金补偿数量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并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分析得到了该BOT项目的最优补偿数量和不确定性参数对私营企业、政府部门双方净现值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可应用于政府部门的补偿决策,并可推广应用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如何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石家庄轨道交通线上的3个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并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站点周边用地设施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石家庄3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混合利用程度较低、商业设施比例偏低,不同特征的出行者对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设施需求存在差异。提出了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优化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业服务设施的比例;重视提高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铁建设逐步进入高峰期,对于投资巨大的地铁如何降低其造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做好地铁规划用地控制工作、合理确定经济实用的建设标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率和采用直线电机地铁系统等方面研究了降低我国地铁造价的若干措施,并结合石家庄的交通现状提出了具体举措,对我国的地铁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天津城市现状以及天津地铁现状分析,阐述了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结合的重要意义,即良好的地铁文化可以延伸和提升城市文化,提出一些地铁人文化设计思路.在天津地铁人文化环境的打造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天津人文地域特点,展示天津悠久的历史;增加环境艺术性设计,带给市民艺术感受;以及突出社会公益文化打造,营造和谐社会,充分展示天津城市形象.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发掘天津地铁文化,拓展地铁文化的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铁刷卡数据的通学模式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距离的通学出行是导致中小学生被家长用小汽车接送的关键因素,鼓励中长距离通学学生使用地铁出行可以减少他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本文在考虑潜在接送行为的基础上,利用地铁IC卡刷卡数据研究了南京市中小学生的地铁通学模式.通过识别出地铁通学人群及对应的通学记录,把学生地铁通学行为分为只去不回 (HTSO)、只回不去 (STHO)、往返 (SHUTTLE)和其他(OTHERS)模式,并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学生出行特征、所在区位、居住地及学校周边建成环境特征对其地铁通学模式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学生的出发时刻、出行频率、居住地区位、学校区位及建成环境对地铁通学模式有显著影响,且居住地和学校周边建成环境对学生通学模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