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建立某国产大客车与货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及假人和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安全带在大客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分析了发生侧面碰撞时,假人在有安全带和无安全带两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客车侧面碰撞中,安全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减小乘员伤害。  相似文献   

2.
某车型在正碰开发试验过程中,驾驶员颈部伤害值不满足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通过分析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假人运动情况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部件的工作情况,得出造成颈部伤害的因素主要是安全带对假人躯干的约束效果差,正面气囊刚度偏大。通过取消安全带限力装置,调整正面气囊的刚度,最终实车试验验证颈部伤害值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了包括大客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客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对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后得到乘员头部、胸部伤害响应曲线和HIC、胸部3ms加速度、胸部压缩量等伤害值。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可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碰撞试验过程。最后利用该模型在三种工况下对安全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胸部压缩量和左右大腿力等伤害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点式安全带对乘客保护效果最好,其次是两点式腰带,不系安全带最为危险。  相似文献   

4.
乘员下潜是碰撞事故中的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可能导致乘员的严重伤害。鉴于目前尚无判断下潜倾向的准则,本文中提出腰带在骨盆上的相对位置LBOP和髂骨所受力矩与力的比值IMFR两个准则,并利用混III5百分位女性假人的有限元模型对所提出的准则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最后,通过应用该准则,评估了安全带腰带水平角度对乘员下潜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某华晨汽车自主开发车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考察乘员在佩带三点式安全带条件下的运动响应和伤害情况。为减少车体变形对约束系统的影响,在车身结构试验与仿真对标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乘员约束系统对标。从车身的变形形态、乘员的运动响应、假人伤害值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乘员保护的碰撞安全性能,通过约束系统良好的对标表现,分析出对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的影响因素。经过验证表明,采用有限元的乘员约束系统碰撞仿真分析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试验碰撞的状况和结果,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可用于后期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次第二排碰撞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颈部Fz是影响头颈部得分的主要指标。文章采用CAE软件Madymo对假人头颈部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安全带固定点位置、无安全带预张紧器及安全带限力器是第二排女性假人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好,驾驶员和乘员对自身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内加装汽车辅助安全气囊的同时,对现有的汽车安全带也进行不断改进。预拉紧安全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汽车安全带的特点是:在碰撞事故发生的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首先拉紧织带,消除驾驶员和乘员与织带之间的间隙,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使得驾驶员和乘员前倾距离进一步减小,更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小空间车型第2排乘员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利用仿真分析的手段,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车体碰撞波形、乘员布置空间以及约束系统性能参数对第2排乘员伤害的影响,确定了安全带限力等级、车体碰撞波形及第2排座椅坐垫的布置角度是影响第2排乘员保护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第2排乘员布置空间较小的车型,在保证第2排假人头部伤害满足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减小安全带的限力等级,增大第2排假人头颈部及胸部的前移量,以降低假人颈部及胸部的伤害,从而有效改善了第2排乘员的伤害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安全带固定式儿童乘员约束系统(CRS)安全带设计,用"试验设计方法(DOE)",优化约束路径参数。用CRS有限元模型,建立Hybrid III 3岁儿童假人正面碰撞仿真模型,用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改进了CRS骨架结构,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安全带导向环固定位置、骨架座椅厚度及儿童乘员与五点式安全带之间的摩擦因数等因素,对头部伤害指标(HIC15)值、胸部合成加速度、胸部垂直加速度等损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前倾位移量,从高于法规限值(550 mm)的1.5%,降到低于限值的15%。安全带导向环固定位置是最为敏感的因素;因此,优化导向环固定位置及降低摩擦因数,可减少头部最大位移量。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高速碰撞时,乘员将承受很大的惯性加速度,常规的乘员约束系统不能达到对乘员的有效保护。这里利用多剐体动力学软件MADYMO建立了整车、假人及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对后座乘员的安全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其约束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台车实验对仿真分析进行了部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静、动摩擦阻尼结合的座椅吸能方案配合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的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乘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解析汽车预紧式安全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土 《汽车与安全》2010,(12):39-40
一、基本概念预紧式安全带(PRETENSIONERSEAT BELT)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轿车后排乘员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文章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某轿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并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和座垫角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3点式安全带同时匹配座垫倾角25°的方法,能使头部损伤下降59%,胸部伤害下降20%,腿部损伤下降70%,有效提高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荷兰TNO车辆研究所开发的MADYMO软件,对安全带织特性与上挂点位置对乘员保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计算结果,以我国的国家标准及ECE标准中规定的伤情的指数界限定依据,对安全带织带特性与上挂点位置之间的匹配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儿童乘员由于身高问题不能使用成人安全带以及常规使用的儿童增高座垫具有安装复杂、携带麻烦、占用车内空间等问题,提出一种整车集成式儿童增高座垫方案.对集成式结构中的举升机构、锁止机构以及开启装置进行设计,并进行样件试制和台车试验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增高座垫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儿童假人的各项伤害指标均在ECE R44规定的范围内,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张岷 《汽车与配件》2002,(17):17-17
为了满足顾客对安全保护的高要求,安全带制造商正千方百计地设计具有更安全、更舒适的安全带,目前,充气式安全带、舒适型安全带、智能型安全带都已成为高档轿车可选配安全配置。 (一)充气式安全带 充气式安全带是一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胸、肩部织带会充满气体(见下图)。工程师们在追求乘员保护功能完善的过程中,发现即使使用了限力装置,常用的织带在高速撞车时,对乘员的胸部  相似文献   

16.
汽车的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一项社会问题。其中,对汽车碰撞事故后的安全性以及碰撞后保护乘员不受车内两次冲击损害的安全性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很大成就,例如作为保护设之一的汽车座椅安全带也已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目前最广泛使用于轿车上的是带有紧急锁止式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有二点式安全带(肩带、腰带)和三点式安全带(肩腰共用带)两种。卷收器中装有惯性敏感元件和棘轮棘爪锁止机构。织带缠绕在卷收器壳内的卷轴上。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借助于卷轴上的卷簧使织带随乘员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又不会使织带松弛。但当紧急制动、碰撞等特别情况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织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并承受乘员身体加给织带的负荷,这样,乘员被固定在座椅上,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包含P系列儿童假人、一款国产汽车用儿童座椅和试验台车的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模拟了ECE-R44法规规定的正面碰撞台车试验环境。通过与对应产品的台车碰撞试验结果对比,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在已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对儿童座椅及台车试验系统设计参数对儿童乘员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座椅的摩擦系数、成人安全带刚度、儿童座椅安全带定位孔孔位置对儿童乘员在正面碰撞中的响应影响较大,通过适当的儿童约束系统设计可以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受伤几率。  相似文献   

18.
陈励 《北京汽车》2010,(5):27-30,42
文中主要探讨了GB 14166-2003《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中安全带总成静态强度试验,重点介绍了卷收器及双带扣静态强度测试方法、织带宽度测量方法、织带湿润剂等,对其中一些试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模型,整个模型包括车体、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假人.模型经过验证后与试验数据相比较符合要求,并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座椅坐垫倾角参数和集成安全带式座椅对正碰中乘员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某车型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乘员保护性能,开展了假人伤害等级评定项、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试验方法及优化方案研究。首先,通过仿真对标试验的方式建立准确模型;然后,增加侧气帘、优化安全带、安全气囊点火时间及参数、优化转向管柱支架和仪表板支架结构;最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假人大腿和髋部、腿部和脚部等级由一般(M)和较差(P)提升到了优秀(G)和良好(A),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小偏置碰总体评价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降低了2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