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江南 《水运工程》2021,(9):131-135
针对国外某河口港区吞吐量日益增长、乘潮窗口期有限、通航需求较高和通航环境复杂的矛盾,采用仿真试验方法进行航道通过能力分析。结合已建航道通航底高程和乘高潮水位分布反推不同船型在不同航向的乘潮窗口期;基于SIMIO软件建立包括码头、内锚地、航道、过驳船舶、外海过驳平台和浮吊,且考虑潮汐、潮流对船舶航行影响的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包括航道在内的“港口-航运-过驳”系统能够完成的目标吞吐量,分析其通过能力。研究结果为该港区近期生产调度、远期扩建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过驳浮吊安全高效操作,在研究动稳性计算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某实船进行计算及改建方案的分析,通过对实船进行现场勘验、倾斜试验及最大吊距并起吊不同荷重时船舶横倾试验,对计算中的关键参数进行验证。根据计算及试验验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相关分析对该类船舶的设计和改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天然液化气(LNG)船对船过驳作业中拖轮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指导过驳作业安全开展,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利用加盖阻尼法在两船间添加驻波抑制单元以提高船舶水动力参数的计算精度,在与同类型试验结果比较验证后,进一步开展LNG船舶在海上锚泊过驳时采用不同拖轮配置方式下的船舶水动力性能以及过驳系统泊稳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风浪流作用于船首条件下,在受载船配置拖轮或在两船分别配置拖轮的方式可减小两船在船长方向相对运动以及艏摇运动的幅度,形成了快速预报不同配置场景下的船舶运动以及设备受力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行波对系泊船的影响因素问题,阐述船行波形成机理及重要性,基于工程实例,采用OPTIMOOR系泊分析软件对系泊船舶受到的船行波波浪力和缆绳张力进行计算,得出影响船行波对系泊船舶作用的4个因素,主要表现为:系泊船的缆绳张力随着航行船舶航速、排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船舶横向间距、航行水深的增大而减小。码头运营时应通过合理引航调度船舶并有效约束上述因素以保障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16,(3):36-38
分析船舶自身条件以及船舶自身的基本参数和操纵性能,以及码头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气象条件等影响船舶安全进港的主要环境因素,并综合考虑各种内、外界因素对船舶进港操作的影响,归纳合理利用外界的有利因素,克服外界不利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对靠泊方案进行仔细研究,把握船舶进港时几个关键位置的控制,合理选择船舶进港的时机,在船舶进港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船位和船首向,使船舶在进港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船舶安全进港口之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的几种较常使用的大宗固体散货海上过驳系统方案进行了简介,并以国外某港为研究对象,利用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对过驳系统进行仿真,对驳船装卸效率、过驳平台效率、驳船数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4·23"海上外轮非法过驳作业事件的跟踪,分析海上非法过驳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考察相关立法对海上过驳作业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源头管理、制度建设、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液货船舶海上过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海上船舶通航过程安全风险,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厘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海上船舶通航安全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并提出相关建议,可为提升海上船舶通航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围绕船舶能效提升与航速优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航速优化主要影响因素、航速优化具体求解方法及新能源使用下的航速优化等3个方面对现阶段的航速优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现有研究状况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现阶段的研究集中分析环境因素、内摩擦情况、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及新能源技术等多种影响因素对船舶能效的影响,以此建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为船舶航速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波  万成 《中国水运》2011,(4):12-13
对宜昌港船舶过驳基地的形成、设置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宜昌港船舶过驳基地位于宜昌港临江坪水域,每年枯水期都承担着进出川渝地区煤炭、矿石、钢材、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  相似文献   

11.
韩旭  朱天蒙 《船舶工程》2021,43(10):96-103
为了更好地对船舶营运性能进行管理和评估,研究了2艘2400 TEU集装箱船,并对其船速、主机功率和主机转速等参数以及船舶油耗进行分析对比,运用数据可视化和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船舶能效数据的可视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影响船舶转速与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最优航线选取效率低、精准度差的难题,提出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研究。依据海上运输环境信息,通过全局航线规划算法对船舶运输安全区域进行划分,以此为基础,采用Dijkstra算法对船舶安全航线进行获取,以得到的船舶安全航线为依据,采用离散点法对船舶最优航线进行选取,实现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的构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相比较,构建的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极大地提升了最优航线选取效率与精准度,充分说明构建的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南帕斯凝析油理化性质,在常规油种锚地过驳作业安全环保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锚地过驳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安全环保措施,确保了南帕斯凝析油锚地过驳作业的顺利完成,也为今后凝析油锚地过驳作业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案例分析法,对靠泊遇险油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即对遇险油轮搁浅的地点情况,受力情况,靠泊、过驳作业过程中两船的受力情况等危险因素以及船靠船汽油过驳作业中的燃烧爆炸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工作,并针对相应的风险因素,制定严密的过驳前准备工作,分析靠泊作业时的注意事项,最终成功完成本次过驳作业。总结本次工作的"摸清情况-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控制"的工作思路,希望能对油轮搁浅后的汽油过驳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航运事业中最重要的目标在于保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准确。而航运事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航海安全性,对海上船舶航行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对航海安全影响因素参数进行统计、对航行指数进行计算、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报应用作初步探讨。对海洋环境预报资料安全性影响因素和船舶内在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建立有效的海洋船舶航行安全航行指数,并分析和讨论了船舶航行指数安全性预报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在航海应用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朱忠余  靳如刚  高峰 《水运工程》2013,(10):102-106
浙江LNG码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LNG码头之一,所处环境相对复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为确定合理的码头总 平面布置方案、保证船舶安全系靠泊,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3个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通过试验得出 不同方案下的船舶运动量及系缆力等参数,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最终明确了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舶航行时能量浪费等问题,以柴油动力船舶为研究对象,分析船舶的能量流通情况,得出全船能量流通的初步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船舶的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开展初步研究.首先,考虑到柴油动力船舶动力由正常航行时柴油动力、应急航行时蓄电池动力两大部分组成,从源头出发,分析正常、应急航行时全船能量流通的主要环节,清理、总结能量“浪费”现象.同时,以全船用电负荷清理入手,明确长期负荷、典型负荷,对典型负荷的能量流通和利用情况开展分析;最后,提出全船能量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解决问题出发提出能量综合利用的初步想法或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考量碳排放这一因素对现有的水运工程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予以补充。通过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对比,对航道整治工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船舶大型化、减少中转过驳、替代陆路运输、减少碳排放以及减少航道拥堵等4方面构建航道整治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并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例进行分析,得出2040年该航道整治工程将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68亿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船用排气红外抑制系统假烟囱上加装百叶窗的作用。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安装方案的百叶窗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最优方案;以此方案为基础,比较了不同叶片倾角百叶窗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出了百叶窗叶片倾角对船用排气红外抑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这些结果可以为船舶假烟囱上百叶窗的设计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数值模拟手段在复杂风、浪、流条件下对通航安全研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大型水电工程及内河港口的研究方法,采用现场实船操纵试验结合多因素观测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嵊泗县沈家湾三期车客渡码头工程为例,对各类影响因素如风、浪、流等进行综合观测,结合靠离泊过程中船舶的实际位置变化情况,论证工程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并提出保障通航安全的措施。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实测方案可准确观测影响船舶操纵安全的各影响因素,准确量化影响因素数据,便于在保证船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岸线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