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肾上腺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 ,AITD)易感性的关系及外环境因素中的碘对AITD诱发的影响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experimentautoimmunethyroiditis,EAT )非易感的Wistar大鼠 ,切除其 1+ 2 /3侧肾上腺 ,模拟肾上腺功能低下或不全 ,诱发EAT。观察大鼠的发病率和甲状腺组织炎症反应 ,并检测Tg自身抗体水平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FN γ、IL 4的mRNA和免疫应答辅助刺激分子CD8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切除 1+ 2 / 3侧肾上腺大鼠的ACTH兴奋实验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 ,表明大鼠肾上腺大部分切除后造成肾上腺功能的低下。切除肾上腺大鼠加高碘饮食诱发EAT组 ,其甲状腺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和炎症反应较重 ,14例中其甲状腺组织炎细胞浸润为 有 2例 , 有 3例 ,+有 5例 ,无炎细胞浸润者为 4例 ,而切除肾上腺加适碘饮食诱发EAT组 ,10例中 有 1例 , 有 2例 ,+有 2例 ,无炎细胞浸润者为 5例。未切除肾上腺加适碘饮食诱发EAT组 ,8例中 7例无炎细胞浸润 ,仅1例为±。切除肾上腺未诱发EAT的适碘组、高碘组和未切除肾上腺未诱发EAT的适碘组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诱发EAT大鼠血清中自身Tg 抗体平均水平为 1.92± 0 .0 2 5 ,明显高于非EAT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 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r=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 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TSH)分泌瘤引起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治疗的 7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垂体TSH分泌瘤占我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 2 .5 6 % ( 7/ 2 70 ) ,功能性垂体腺瘤 3.95 % ( 7/ 177)。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平均年龄 4 2 .7± 17.3( 2 4~ 70 )岁 ,平均病程为 38.7± 31.4 ( 1~ 84 )月。首发症状以甲状腺毒症为突出表现的占 5 6 % ( 4 / 7) ,其他表现的占 14 % ( 1/ 7) ,意外发现的占 18% ( 2 / 7)。确诊之前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 5 6 % ( 4例 ) ,平均治疗时间 14± 12 ( 3~ 37)月 ,接受13 1I治疗的 14 % ( 1/ 7)。查体 :确诊时 7例患者中存在甲状腺肿大者占 85 % ( 6 /7) ,均无突眼。化验 :确诊时血清FT4和FT3水平高于正常的 10 0 % ( 7/ 7) ,平均血清TSH水平在 6 .2 5 2± 3.199( 3.6 3~12 .86 ) μIU·mL-1,抗甲状腺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13 1I摄取率正常范围 85 % ( 6 / 7) ,降低 14 % ( 1/ 7) ,TRH兴奋试验无反应或反应正常 ( 3/ 3)。血清GH、PRL、ACTH、FSH和L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鞍区MRI检查为大腺瘤 (直径在 2~ 10cm)?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 ,IGF IGFBP)轴的改变及其与部分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  5 6例AITD患者 ,其中Graves’病初诊或复发未治 (GD) 2 8例 ,Graves’病经治疗症状缓解≥ 1年且甲状腺功能正常 (GD缓解 ) 12例 ,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 16例。正常对照 2 4例。均抽取空腹血 ,放免法或免疫放射法测血清IGF 1、IGFBP 1、IGFBP 2、IGFBP 3、IL 1、IL 6、IL 8、IL 10、TNF α、甲状腺激素 (TT3、TT4、FT3、FT4 )和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RAb、TPOAb。结果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GF 1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1) ,但该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D组IGFBP 1和IGFBP 2水平均高于GD缓解组、HT组和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但在后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HT组IGFBP 3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GD组和GD缓解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L 6水平 (分别为 14 .2± 17.4、2 1.4± 15 .1和 2 3.0± 2 0 .6ng·L-1)似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减少误诊 ,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的患者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76例 ,合并甲状腺危象 2 1例 ,占全部患者的 2 .4 %。男 6例 ,女 15例 ( 1∶2 .5 ) ,年龄 18~ 6 5岁 ( 38.6 1± 13.6 1) ,病程 2个月~2 0年 ( 4 .5 4± 5 .2 1) ,有 2例为反复复发患者 ;6例合并糖尿病 ,其中 4例同时存在DKA。 2 0例有明确诱因可查 ,其中感染 7例( 4例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例有粒细胞减少症 ) ,5例为甲亢心心衰加重 ( 1例与感染并存共同诱发 ) ,2例为脑梗塞 ,放射治疗 2例 ,手术 2例 ,外伤 (骨折 ) 1例 ,妊娠分娩 1例。入院前有典型甲亢症状的 16例 ,入院时 (开始按甲状腺危象处理时 )体温升高者 17例 ( 38~ 4 1℃ ) ,体温正常者 2例 ,体温不升者 3例。 2例伴谵妄状态 ,淡漠 4例 ,昏迷或昏睡者 6例。并黄疸 3例。心率 90~ 190次·min-1( 15 7± 2 4 .14 ) ,BP :72~ 180 / 30~ 10 0mmHg。合并心律不齐 11例 ,有明显脱水征者 6例 (后有 4例证实合并DKA) ,右侧肢体偏瘫 2例 ,肌力 1~ 4级 ,合并周期性麻痹 1例 ,同时存在甲亢心 7例。根据协和内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LADA( 2 3~ 74岁 )、10 4例 1型糖尿病患者 ( 7~ 70岁 )、1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 2 9~ 74岁 )和 10 0例健康对照 ( 5~ 79岁 )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 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 Ab)的检测。LADA及 1型糖尿病患者还分别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的检测。TPO Ab、TG Ab采用放免法检测 ,GAD Ab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结果 ①LADA患者TPO Ab的检出率为 16 .7% ( 15 /90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7.0 % ,7/10 0 ;P <0 .0 5 )。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18.9% ( 17/90 ) ,与 1型糖尿病 2 5 .0 %( 2 6 /10 4 )、2型糖尿病 11.0 % ( 11/10 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该抗体阳性率在前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 8.0 % ( 8/10 0 ;P<0 .0 5 ) ,而 2型糖尿病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②携高滴度GAD Ab(GAD Ab指数≥ 0 .5 )的LADA患者中任一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为 5 0 .0 % ( 9/18) ,高于 1型糖尿病患者 ( 2 5 .0 % ,2 6 /10 4 ;P <0 .0 5 )和携低滴度GAD Ab的LADA患者 ( 12 .5 % ,8/6 4 ;P <0 .0 5 )。③LADA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 2 7.4 % ( 14 /5 1) ,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 9.1% ,3/33;P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Bcl 2、Fas/FasL等凋亡调控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细胞凋亡与AITD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AIT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 37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标本 ,包括 10例Graves病 (GD)、11例桥本氏病 (HT)、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NG)和 8例正常甲状腺 (NT)组织。所有标本均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每例标本分别做Bcl 2、Fas及FasL的染色 ,计算染色积分。结果 ① 8例NT和 8例NG组织均表达Bcl 2和Fas,FasL表达的阳性率仅为 12 .5 % ( 1/ 8)。② 10例GD患者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均表达Bcl 2 ,平均积分为 5 .5± 1.72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5 ) ;Fas染色也均呈阳性 ,平均积分为 3.5± 2 .12 ,与NT和NG组织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4 0 .0 % ( 4 / 10 ) ,且均为弱阳性 ,与NT和NG组织相比亦无差异 (P =0 .3137)。③ 11例HT组织Bcl 2染色均呈弱阳性 ,平均积分为 1.8± 0 .75 ,明显低于NT组织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却呈强阳性 ;Fas染色均为阳性 ,其中 8例为强阳性 ,平均积分为 6 .4± 1.75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0 5 ) ,淋巴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90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正常和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及同步钙瞬变的影响。方法 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 ,应用单细胞收缩动缘测定仪 ,在基础刺激 (S1)同时给予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S2 ) ,以F3 60 /F3 80 反映细胞钙瞬变 ,观察细胞收缩幅度和细胞钙瞬变的变化。结果 健康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6 .5 5±5 .4 9)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7.4 3± 7.0 8)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 (19.74± 9.0 8) % (n =10 ) ;细胞收缩过程F3 60 /F3 80幅值增加 (2 5 .79± 6 .88)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2 9.4 7± 9.2 5 ) %和 (2 2 .5 2± 7.81) % (n =10 )。慢性心力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 :收缩幅值增高 (15 .5 3± 5 .31) % ,收缩速度峰值增加 (10 .6 0± 3.0 2 ) % ,舒张速度峰值增加(2 3.32± 8.2 6 ) % (n =6 ) ;F3 60 /F3 80 幅值增加 (16 .82± 7.0 3) % ,F3 60 /F3 80 增高速度与减少速度分别增加 (16 .2 7± 5 .91) %和 (10 .32± 2 .4 6 ) % (n =6 )。结论 适宜的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可增强健康和衰竭豚鼠心室肌细胞舒缩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钠 /碘转运体 (sodiumiodidesymporter,NIS)抗体 (NIS Ab) ,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5 4例 ,分为格雷夫斯甲亢 (GD) 2 9例 ,男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6 4岁 ,平均 ( 38.5± 5 .3)岁和桥本甲减 (HT) 2 5例 ,男 3例 ,女2 2例 ,年龄 10~ 5 8岁 ,平均 ( 34.5± 6 .7)岁两组。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 2 6例为正常对照组 (NC)。空腹常规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 ,取 1mL于 - 2 0℃冻存待测NIS Ab ,剩余血清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谱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NIS抗体检测利用选择合成的NIS相关短肽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甲状腺激素谱检测及TRAb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 GD组患者血清中NIS抗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 ;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抗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IS抗体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2 0 % ,NIS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 GD患者体内的NIS Ab滴度明显高于HT和正常健康者 ,即GD体内针对NIS产生的NIS抗体量较高 ,其相结合的较多 ,从而抑制NIS的活性 ,因此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的NIS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测定了40例正常人,99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血清中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正常人S/N 比值为1.00±0.12(M±SD).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在22/26例未治疗的Graves ’甲亢中阳性。平均S/N 比值为1.66±0.59(p<0.05).40例经治疗后,病情趋于缓解的病人,S/N 比值为1.05±0.49(p>0.05)。在甲功正常的桥本甲炎中,5/16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平均S/N 比值为1.24±0.79(p>0.05)。4/8例甲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TPO)的影响及该作用所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探讨TSAb导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法检测TSAb活性 ;应用改良愈创木酚氧化法检测TPO活性 ;同时应用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途径 ,分别观察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BAPTA AM(细胞内Ca2 +鳌合剂 )、TPK(酪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剂木黄酮对TSAb作用下TPO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新鲜分离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培养第 6天已基本降至最低 ;②TSAb作用 12h可使TPO活性开始增加 ,随时间延长 ( 12~ 4 8h) ,TPO活性逐渐增强 ,高峰时间为 4 8h ,持续 72h仍可见明显的刺激效应。 1mg·mL-1TSAb即可使TPO活性增加 ,以后随剂量增加TPO活性逐渐增强 ,4mg·mL-1作用基本达最大。 4mg·mL-1TSAb作用 4 8h可使甲状腺细胞TPO活性增加约 36 0 % ;③PKA抑制剂阻断cAMP/PKA途径 ,可使TSAb作用的TPO活性增加减少近 79.2 % (P <0 .0 1) ,BAPTA AM阻断PIP2 /Ca2 +(磷酸酰肌醇 /钙离子 )途径及木黄酮阻断TPK途径 ,均对TPO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Ab通过激活cAMP/PKA途径导致TPO活性增加 ,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功能亢进。这可能是TSAb致Gra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 1 5 0例受检者分甲状腺癌 ( 5 8例 )和甲状腺良性结节 ( 92例 )两组 ,以患侧 /健侧摄取比值 (UR)为定量指标 ,观察其 5min和 60min摄取比值变化。结果 甲状腺癌组动脉血流灌注异常增高占 74 1 3% ,而良性结节组仅为 31 .5 2 % ;甲状腺癌组 5min和 60minUR值分别为 1 86± 0 65和 1 63±0 49,而良性结节组分别为 0 81 3± 0 1 8和 0 82 7± 0 1 6,两组两时相UR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99mTc MIBI三相显像对甲状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NMP2 2预测膀胱癌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 5 0例 ,留晨尿检测NMP2 2水平 81人次。所有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 ,并对可疑病变处取膀胱组织送病检。尿NMP2 2浓度采用双抗体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 膀胱癌复发 19例 ,未复发 31例 ,两者尿NMP2 2中位数的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13.9~ 5 0 .3U·mL- 1 和 4 .6~ 7.6U·mL- 1 ,无重叠。初次膀胱镜检和 或病理检查无肿瘤复发 36例 ,尿NMP2 2测值异常 (NMP2 2≥ 14 .0U·mL- 1 )和正常 (NMP2 2 <14 .0U·mL- 1 )者分别为 11例和 2 5例。经随诊前者膀胱癌复发 5例 (45 .5 % ) ,后者为 0 (0 2 5 ) ,两者复发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对危险性 (RR)为 12 5 0。结论 尿NMP2 2可作为膀胱癌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指标 ,与膀胱镜相比 ,其具有可早期预测、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hyroidstimulatingantibodies,TSAb)活性对甲亢治疗停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本院内分泌门诊 4 2例具有典型甲亢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史、甲功检查及甲穿结果确诊后 ,分为Graves病 (Gravesdisease,GD)组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组和产后甲状腺炎( postpartumthyroiditis,PPT)组。本科内分泌实验室用人工表达重组TSH受体的人胚肾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并以适当密度种植于 2 4孔板 ,孵育 4 8h后 ,将聚乙二醇制备的患者粗制IgG以 0 .5mmol·L-1IBMX的无NaCl的Hanks液溶解后 ,覆盖细胞进行刺激反应 ,反应后以样本刺激细胞产生的cAMP含量表示TSAb的活性。检测研究对象甲亢治疗后血清中TSAb活性 ,结合临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并对这些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GD组 39例病人接受了 ( 32±30 )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最长 12 0月 ,最短 1月 )后 ,TSAb阴性 36例 (占 92 .3% ) ,对临床表现及甲功检查均完全正常的 30例患者 (占 83.3% )给予停药。在 ( 10 4 .0± 6 4 .7)d (最长 10月 ,最短 1月 )的随访期内 ,仅 4例 (占 11.1% )女性病人复发 ,其余病例病情稳定 ;HT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 ,IGF IGFBP)轴的改变及其与部分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  5 6例AITD患者 ,其中Graves’病初诊或复发未治 (GD) 2 8例 ,Graves’病经治疗症状缓解≥ 1年且甲状腺功能正常 (GD缓解 ) 12例 ,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thyroiditis,HT) 16例。正常对照 2 4例。均抽取空腹血 ,放免法或免疫放射法测血清IGF 1、IGFBP 1、IGFBP 2、IGFBP 3、IL 1、IL 6、IL 8、IL 10、TNF α、甲状腺激素 (TT3、TT4、FT3、FT4 )和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RAb、TPOAb。结果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GF 1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1) ,但该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D组IGFBP 1和IGFBP 2水平均高于GD缓解组、HT组和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但在后 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HT组IGFBP 3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GD组和GD缓解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GD组、GD缓解组和HT组血清IL 6水平 (分别为 14 .2± 17.4、2 1.4± 15 .1和 2 3.0± 2 0 .6ng·L-1)似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 ,甲状腺自身抗体 (thyroidautoantibody ,TAA )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探讨检测指标间相互关系 ,并且评估该人群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 对西安地区某单位全体职工 2 0 5 6人进行血清TSH、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5项指标检测 ,并由调查员逐一调查以排除总体中已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怀孕、服用性激素及锂剂者。结果 研究总体中甲减患病率为 9.97% ,甲亢患病率为 6 .6 1%。在未知组 (即研究总体中去除已确诊甲状腺疾病、怀孕、服用性激素及锂剂者 )中 ,TSH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6 0~ 6 9岁组TSH值达高峰 ,女性和男性的TSH中位数分别为 2 .4 7和 3.31IU·mL-1。当TAA阴性时 ,这种增高趋势仍存在 ,但是TSH始终无性别间差异。TAA阳性率女性 9.76 % ,男性 1.6 9% ,有明显的性别间差异 ,但各年龄组间分布较一致。TAA阳性率与TSH有相关性 ,随TSH变化呈倍数增长。结论 应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尤其是老年人群 ,对男女人群均应进行定期甲功筛查 ,以期早期发现甲状腺疾病 ,最大限度的减少甲状腺疾病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适合临床方便快速进行Na+ Li+ 反转运速率测定 (Na+ Li+ countertransport,Na+ Li+ CT)方法。方法 将定量负荷过Li+ 的红细胞置于Na+ 介质中 ,单位时间以原子吸收发射法测定Na+ 介质中Li+ 浓度 ,即可计算出红细胞Na+ Li+ 反转运速率。结果 标本用 6mL全血在 4℃和室温时 ,须在 1h内测定。批内误差为高速率组 (1.45± 0 .15)mmol·h- 1·kg- 1Hb(CV =10 .3 % ) ,低速率组 (0 .62 1± 0 .0 72 )mmol·h- 1·kg- 1Hb (CV =11.6% )。结论 减少标本用量 ,缩短保温时间可行 ,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细针抽吸(FNAB)细胞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82例AIT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TSH、TPOAb、TGAb及T4等检测,分析血清学指标与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82例患者中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4%和74.4%,约有半数(47.6%)TSH值位于正常值范围内(0.3~5 mu/L);②所有患者细胞病理学均存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49.3%可见生发中心,32.8%可见嗜酸性变细胞(Askanazy细胞),26.9%可见浆细胞,22.4%可见胶质,9%可见多核巨细胞;③将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分别与TSH、TPOAb及TGA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淋巴细胞极重度浸润者其血清TSH、TPOAb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细胞病理学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TPOAb、TGAb是AIT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对25具(50侧)男性成年尸体作了甲状腺下动脉及喉返神经的解剖观察。(一)喉返神经的经行中,左、右喉返神经90±4.2%(45侧)穿行于甲状腺悬韧带内,上行都经过环甲关节的后方。(二)甲状腺下动脉常分为2支,占94±3.4%(47侧),其次为3支,占6±3.4%:(3侧)。动脉上支入腺部位在侧叶后上1╱3,3侧占6±3.4%:侧叶后中1╱3,29侧占58±6.98%;  相似文献   

20.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