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定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土地价值捕获将外部效益内部化, 解决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财务可持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开源数据环境下,获 取2011—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HPM)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建 线路对沿线住宅价格增值的时空效应。研究表明:与全局常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空 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比,局部变参数的地理加权回归 模型(GWR)拟合效果更优,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差的空间效应,刻画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关系的空 间异质性。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达性提升对沿线80%以上住宅小区的房价具有显著的正效 应,住宅价格增值比率随地铁站距离递远递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 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网络化效应,新建线路不仅会改变周边房价,对城轨网络其他位置的住宅也 具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为1 km,在该范围内,住宅价格受到的增值效应 在 2011—2016 年基本稳定,约为 3%;受新线直接影响区域的住宅价格会产生相对更大的提升 (0.02%~0.22%)。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轨道交通票价的合理制定,对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具体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造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并给出了定价模型,以期为科学测算轨道交通合理票价提供借鉴.最后,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居民工资水平、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等建立居民消费剩余模型,建立了居住地Logit选择模型来确定因交通流量分布改变而导致的居住区位选择分布;借助居民居住地与交通工具联合选择模型,确定路面交通流量变化,进而获得轨道交通运营后因交通成本变化引起的不同工资水平居民的居住选择变化情况,分析了轨道交通建成导致住宅价格增长给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带来的二次影响;以单中心城市为背景,设定10个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8类不同工资类型的居民在轨道交通建设与房价增长后,在10个轨道交通站点居住区位选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建成后居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但工资水平较低的居民时间价值较低,居住选择受其建成影响较小;随着轨道交通沿线居住区位可达性的提升,轨道交通附近房价增长,最远的居住区位平均每平米房价增长2 619元,最近的居住区位平均每平米房价增长11.5元,与此同时,工资水平较高的居民向城市中心移动,工资水平较低的居民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定量研究是目前探讨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问题的热点。本文从正负两方面分析城市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常用于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影响计算的模型,并通过比较选择出适用于本次实例研究对象一长春市轻轨3号线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够较好地表达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两者关系的因素作为特征变量纳入模型中,计算得到长春市轻轨3号线影响沿线房地产的增值量,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得到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增值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春英 《城市交通》2008,6(5):27-29
探讨如何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可行的资金来源。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概况说明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开发的影响,提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挫伤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重政府公共交通投资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意义,根据土地增值的地租原理,提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3种方法:提取部分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完善代征代建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尝试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铁施工对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许多城市着手地铁建设。本文通过对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了应用饱和度、延误对施工所在道路路段和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估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地铁建设施工期间道路交通流疏解的思路。最后本文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交通影响分析的实例作了分析,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长江两岸交通互通性得以提升,进而引发高档住宅在城市跨江轨道交通沿线的集聚效应;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沿线地价上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商业服务、居住用地格局升级的同时,受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影响居住用地形成圈层式居住等级变化。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动态一体化规划,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GIS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地铁1号线现状客流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潜在影响,和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最后给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进行精准的客流预测,以规划地铁1号线沿线车站1km半径范围内的51个交通小区为研究重点,进行了5类个人出行调查,利用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交通方式预测阶段,利用交通意向调查数据建立了轨道交通转移率模型,得到轨道交通OD预测结果。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进行比较,说明客流预测精度较好,验证了所使用的出行调查和模型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溢出交通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道路建设的程度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分析了目前国内采用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溢出交通需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模型。在保证规划年城市道路网能维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测算出城市交通总需求相对于道路供给的溢出量,将溢出交通需求换算成客运量转由轨道交通承担,利用轨道交通线网的负荷强度指标进而可确定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2020年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按出行需求推算的线网规模为103·68km,从财政实力"可能"的角度分析为66·32~94·74km,基于溢出交通需求推算为95·89km,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的测算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西安城市建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占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人们在享受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其带来的噪声影响。轨道交通有地上和地下不同形式,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的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的噪声测量对比,分析不同车站位置对噪声的影响,为噪声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被公认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随着福州地铁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开通后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SP调查方法对地铁一号线沿线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居民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票价等对出行行为选择方法具有显著的影响,为福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网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城市公共交通形成典型的层次结构特点,常规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协调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营状况。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出发点对其沿线的常规公交线网进行评价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对公交线网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南京市地铁2号线沿线的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交通工程学基本理论,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一般技术路线,并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交通工程学基本理论 ,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 ,提出了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一般技术路线 ,并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衔接,建设一体化公共交通,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在公交系统中的作用,用解析结构模型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因素权重向量,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优化进行研究,最后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改变沿线土地利用模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繁荣,给沿线土地升值带来显著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升值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价格的影响,结合哈尔滨轨道交通建设指出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倡导联合开发,重点提出了轨道交通应与房地产联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在分析现状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及沿线土地利用开发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重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开发成功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合深圳市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轨道交通沿线规划与土地利用开发思路,保证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范围,在现有的影响范围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出行成本表达可达性,并加入相应接驳方式来完善出行全过程,由此建立了修正的模型.通过对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实证研究,得到影响范围的计算结果,并与沿线房地产的特征价格半对数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印证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得出相关推论:轨道交通沿线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随着轨道站点距中心区域的可达性之变化而变化,车站越远离市中心,其影响范围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间、票价、频次等多维视角选取哈大高铁沿线19 个县市,对比测算高铁 与普速列车广义交通成本,并延用广义交通成本探讨沿线城市土地价值增值的变化及其 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哈大沿线高铁广义交通成本远大于普速列车,沿线首末城市主要受 城际时间与出行成本影响,运营频次为线路中间城市决定性因素;高铁广义交通成本与 城市行政级别和经济实力呈显著正相关,副省级城市广义交通成本明显高于地级城市, 地级市高于县级市和县域;普速列车广义交通成本总体仍与城市级别和经济实力相关, 但部分县市由于普速列车成本低廉性、高频性及受毗邻大城市边际效应影响而更具优 势;高铁对沿线城市土地价值远大于普速列车,以长春为分界线的吉林东部与黑龙江省 土地增值强于吉林西部与辽宁省,哈长沈大4 城市土地价值增值最为显著,营口、四平、鞍 山、双城、辽阳次之,其他城市增幅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