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范围,在现有的影响范围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出行成本表达可达性,并加入相应接驳方式来完善出行全过程,由此建立了修正的模型.通过对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实证研究,得到影响范围的计算结果,并与沿线房地产的特征价格半对数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印证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得出相关推论:轨道交通沿线的开发利益影响范围随着轨道站点距中心区域的可达性之变化而变化,车站越远离市中心,其影响范围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和增值效应影响因素,基于Alonso的住宅区位理论,提出了轨道交通对其沿线房价增值的测算模型。以居民追求生活总费用最低为平衡条件,将住宅费用与交通费用之间进行"互换",并考虑到住宅费用和交通费用支出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后沿线的住宅房产增值量,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地铁沿线的楼盘距离城市中心越远,其房价的增值空间越大,西安地铁二号线对沿线的房价增值影响平均为10%。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而且对于沿线房地产的开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本文定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地价影响函数模型,对武汉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价影响函数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定量研究证实了城市轨道交通时房地产价值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春英 《城市交通》2008,6(5):27-29
探讨如何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可行的资金来源。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概况说明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开发的影响,提出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挫伤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重政府公共交通投资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意义,根据土地增值的地租原理,提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3种方法:提取部分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完善代征代建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尝试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的用地和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寻找三者内部的联动关系,评价站点及所处地段当期的发展状态,以长春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长春市轨道交通3,4号环线站点日进出站客流量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网络大数据的业态分布作为影响因子,选取餐饮、办公等典型业态形式,运用长春市空间句法模型对穿行度和整合度等空间参数进行分析,以体现人行的穿越性和可达性。通过对三者的两两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发展初期站点客流量同周边的空间参数及业态不存在较为明显、成熟的联动关系,轻轨环线对城市空间集聚作用有限,而站点周边业态发展同空间参数在特定尺度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详细规划为背景,结合沿线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和用地潜力等,研究沿线土地开发策略,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定开发强度标准,提出土地开发实施策略及控制要求,探讨近期重点开发片区的开发策略。本文将为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开发及沿线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持,也将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南京市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进行精准的客流预测,以规划地铁1号线沿线车站1km半径范围内的51个交通小区为研究重点,进行了5类个人出行调查,利用四阶段法建立交通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交通方式预测阶段,利用交通意向调查数据建立了轨道交通转移率模型,得到轨道交通OD预测结果。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进行比较,说明客流预测精度较好,验证了所使用的出行调查和模型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春市居民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调查数据整理,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居民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出行者性别对出租车换乘有显著影响,男性更偏向于选择出租车换乘,拥有网约车打车APP对常规公交换乘有显著影响。打车软件的流行使居民出行换乘的方便性大大增加。学历水平越高的出行者越喜欢选择比较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换乘方式。月收入越高的更加注重出行的时效性,更偏好选择高效率的网约车换乘方式出行。出行距离对出行者是否选择轻轨+轻轨换乘影响较大,出行时间在出租车、小汽车、网约车这几种出行时间相差不大的换乘方式中影响不大。最后对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发展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改变沿线土地利用模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繁荣,给沿线土地升值带来显著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升值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土地价格的影响,结合哈尔滨轨道交通建设指出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倡导联合开发,重点提出了轨道交通应与房地产联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长江两岸交通互通性得以提升,进而引发高档住宅在城市跨江轨道交通沿线的集聚效应;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沿线地价上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商业服务、居住用地格局升级的同时,受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影响居住用地形成圈层式居住等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定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土地价值捕获将外部效益内部化, 解决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财务可持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开源数据环境下,获 取2011—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交易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HPM)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新建 线路对沿线住宅价格增值的时空效应。研究表明:与全局常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空 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比,局部变参数的地理加权回归 模型(GWR)拟合效果更优,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差的空间效应,刻画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关系的空 间异质性。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达性提升对沿线80%以上住宅小区的房价具有显著的正效 应,住宅价格增值比率随地铁站距离递远递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 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网络化效应,新建线路不仅会改变周边房价,对城轨网络其他位置的住宅也 具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为1 km,在该范围内,住宅价格受到的增值效应 在 2011—2016 年基本稳定,约为 3%;受新线直接影响区域的住宅价格会产生相对更大的提升 (0.02%~0.22%)。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在现实中两者之间经常表现为不协调发展状态,这将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便度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熵值法,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期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研究发现: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开发协调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协调发展的态势,房地产开发超前于城市轨道交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趋向协调并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制定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方案,首先分析了现行票价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原则。同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经验,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轨道交通票制宜采用里程分段计价,确定了合理的票价方案。最后,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票价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将陆续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然而对于网络化进程中客流特征及成长规律尚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的客流特征及成长规律进行系统总结,涉及客运量及客运强度、断面客流量分布、线网换乘系数、乘距与运距、客流时间分布等。同时,针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线网规模、服务水平、票制票价等影响客流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组织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倩玉  逄莹 《城市交通》2010,8(3):17-22,12
常见的交通成本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因此,利用类比分析方法探讨预估新兴轨道交通城市新建项目对周边房地产价格的增值作用。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初选7个类比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将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最终类比指标。以南京市地铁项目为实例,详细介绍了类比分析法的应用步骤,将南京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几个城市进行类比,得到南京市轨道交通对周边房地产价格的增值效益值。结果表明,与其他常用方法相比,类比分析法普遍相对误差为18%以内,且对数据要求较低,操作简单,特别是对于轨道交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的城市,这一方法可发挥最大的优越性。最后,提出类比分析法的缺陷及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票制与票价问题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票制、票价制定原则及其优惠政策,在分析各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基础上,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票制与票价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叶霞飞  刘剑锋 《城市交通》2010,8(3):23-27,78
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周边土地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研究这一关系可为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东京核心四区31个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重点,详细统计了各车站的日均上下客流量以及车站影响范围内的容积率、人口、岗位等基础数据,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相关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得到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内建筑容积率≤2.3,2.3〈容积率〈4.0,容积率≥4.0三种情况下,单位潜在客流、单位建筑面积分别产生的日均上下客流量的指标值,并指出大型商场等消费娱乐设施对日均上下客流量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两项相关案例,证明了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