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哈段桥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运营的第一条高纬度严寒地区客运专线,桥梁工程设计中创新使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国内铁路桥梁中首次应用钢箱叠拱桥型及实体圆钢吊杆形式,小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上设置42号高速无缝道岔,严寒地区客运专线联长最长的连续梁桥,客运专线大跨连续梁长节段支架现浇及平转。并结合沈哈段所属高纬度严寒地区的自然环境,介绍设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跨区间无缝线路在大跨度桥上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REJ),可有效改善轨道结构及墩台受力,结合工程实际,就客运专线大跨度连续梁桥设置REJ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REJ在大跨度桥上的布置原则。取消REJ可提高线路的平顺性,减少维修工作,并对取消REJ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设置小阻力扣件及多固定墩方案。  相似文献   

3.
石武客专郑州—武汉段施工时,新的铁路设计规范颁布实施,结合新规范中有关安全线设置的要求对全线车站进行梳理检算,对超过6‰下坡道车站接车方向末端设安全线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永刚 《中国铁路》2014,(11):54-57
石武客专郑州一武汉段施工时,新的铁路设计规范颁布实施.结合新规范中有关安全线设置的要求对全线车站进行梳理检算,对超过6‰下坡道车站接车方向末端设安全线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客运专线桥上无缝线路采用小阻力扣件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客运专线不可避免采用长大连续梁,如果桥上采用大阻力扣件,将设置数量较多的钢轨伸缩调节器。文章分析了目前武广和郑西客运专线无缝线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长期以来桥上无缝线路成功应用小阻力扣件的经验,分析了小阻力扣件的原理和应用的技术要求。为避免采用或少用钢轨伸缩调节器,建议我国客运专线桥上无缝线路采用小阻力扣件。  相似文献   

6.
理论结合实际从闭塞方式、区间布点及动车组安全性、规范符合性等方面综合论证分析,提出哈大客运专线长春动车所动车走行线信号机设置优化实施方案。以动车走行线信号机设置为背景,针对目前的技术政策及规范规定,对动车走行线信号机、动车段出站信号机和衔接站出站信号机等客运专线信号机设置方案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合理合规设置客运专线信号机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胜 《铁道工程学报》2004,(Z1):113-114
作为客运专线土建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桥梁的主要功能是为高速列车提供平顺、稳定的桥上线路,确保运营安全和乘坐舒适,并尽量减少使用期间结构的维修工作量.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黄土湿陷性的存在而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桥梁基础--桩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的湿陷性黄土区桥梁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安全线设置上的不同点,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线设置的意义、作用、场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设置安全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发展,受车站布置的影响,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岔上桥已不可避免.本文从桥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3个方面,对设于道岔区的厦深铁路韩江特大桥主跨(48 3×80 48) m变宽度有砟轨道连续梁桥进行设计研究.研究结果:通过大跨变宽度连续梁有限元分析计算,梁部各项指标均满足桥梁规范及轨道专业要求,设计的施工方案也是切实可行的.韩江桥满足了车站布置和通航、防洪需要,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设置高速无缝道岔属于国内首次,也是我国客运专线建设中又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京广线南段4次提速工程实施、武广电化工程改造、提速达标示范线建设、设备大修投入等情况,介绍了几年来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工务部门的建设成果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京门支线是北京枢纽内历史最早的联络线,该线全长197公里.设有五路、西黄村、石景山、三家店、门头沟5个车站。丰沙线建成后.三家店站成为丰沙大干线上不可分割的重要车站.承担着北京枢纽内编组区段、调小列车作用。目前能力富余.能够让出部分通道及站场开行市郊铁路有五路、西黄村、石景山三站及相关区间,总长约12公里。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运营控制中心信号设备搬迁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海轨道交通6、7、9号线均采用上海自仪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的SelTrac~CBTC信号系统,对6、7、9号线的运营控制中心信号设备搬迁的四种方案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共线运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采用共线运营方案,在共线车站多、车站配线简单、行车间隔小的条件下实现共线运营,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网都未见先例。从原"C"型共线运营情况来看,在延误调整、列车救援等运营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随着3、4号线客流的持续增长,必须寻求新的或替代方式,解决运能与运量、运营与既有条件之间的矛盾。建议采用两线共线运营与单线多交路运营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运能不平衡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对共线段的线路和设备进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运营调整的灵活性,提高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深圳地铁1号线首期接触网工程,指出世界之窗站因设计及施工不合理造成几个重大缺陷,提出利用1号线续建接触网工程在该站接驳的方案,既实现两期接触网工程的顺利过渡,又克服存在的重大缺陷,消除设备隐患,保证接触网正常地向列车供电.  相似文献   

16.
新线施工对既有线车站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线近接既有线路的结构施工。为保护环境,许多构思仔细的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针对具体工程分析明挖新线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 研究方法:鉴于问题的复杂性,采用三维增量有限元弹性分析的方法,全程模拟了在既有结构存在的条件下,新线三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线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线的施工方法进行了优化。 研究结果:新线分三段区域(中间及两侧)施工,其中中间区域分块开挖。在中间区域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隆起控制在2.67mm以下。在整个新线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最大隆起不是在施工完成后,而是出现在靠近中间区域先挖一侧基坑开挖完成后,为7.82mm;改变两侧区域的施工顺序后,既有线结构的最终隆起量基本不变,但过程最大隆起量减为7.43mm。 研究结论:近距离上穿既有结构施工时,采用合适的工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既有结构的隆起。在施工中,既有结构的隆起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的某一阶段。合理的施工顺序有助于控制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最大隆起量。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联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轨旁信号设备的状态信息采集与安全联锁控制.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阐述基于无线通信移动闭塞制式的正线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功能实现、工作原理、软件类型和接口连接设计技术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软硬平台.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铁5、6号线均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外部填充线。根据建设规划(初、近、远期分别为2016、2023、2038年),初期5号线从体育中心站开始与6号线共线运营至终点李七庄站,近期若运输能力富余,也可以考虑共线运营,远期两线分开运营。对5、6号线的共线运营段即体育中心站—李七庄站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首先介绍5、6号线的编组方案、行车计划、运行交路等;其次检算5、6号线共用的小交路折返站即体育中心站的折返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分别计算了两种情况下的列车最小出发间隔时间;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体育中心站的折返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从近期开始5、6号线已经不能共线运营,两线应分开运营。  相似文献   

19.
煤运铁路主线与矿区支线的选线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红淖铁路红淖段煤运主线与矿区支线的选线设计实践,讨论煤炭集运铁路主线与矿区专用线统筹考虑时的选线思路、原则和需考虑的问题。通过综合考虑矿区总体开发规划、矿区井田分布及煤炭主要流向,从压覆矿产、运输组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工程投资等方面,对煤运主线与矿区支线合建、分建进行综合分析,推荐采用不压覆矿产、符合地方规划,工程投资省、总费用现值小的红淖铁路煤运主线与矿区支线分建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线路监控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路监控是客运专线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难点。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从图像采集、夜视应用、视频分析、系统联动等4个环节出发,提出了线路监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