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路超高设计计算中较有难度的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公式中参数的确定以及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缓和曲线长度时超高缓和段的设置问题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从行车受力、路容美观、路面排水及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超高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最终的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3.
正确合理地设置超高缓和段,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高速公路超高缓和段的设置长度和过渡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务件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结合规范和工程实际,提出对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中超高缓和段设置的三个条件,并推导出临界判断公式,以便在超高缓和段设置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典型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参数,利用道路BIM设计软件建立了40组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路面积水量和排水设施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排水设施与路面构造深度影响的降雨模拟方案;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耦合,模拟了降雨条件下的路面积水状态;分析了不同组合参数下的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数据,得到了合成坡度、道路宽度、降雨强度与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模式,计算了各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分析了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积水横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积水厚度与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负相关,与降雨强度、道路宽度正相关,其中降雨强度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大,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小;合成坡度为2.02%~8.54%,降雨强度为1~5 mm·min-1时,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最小积水厚度为0.58 mm,最大达到28.35 mm;当降雨强度为5 mm·min-1时,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内外侧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差异明显,六车道由内侧车道到外侧车道的最大积水厚度比例为1.0∶3.1∶3.3,八车道为1.00∶0.96∶1.03∶1.36;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峰值先出现在道路中间附近,然后向外侧移动,最大积水厚度一般出现在外侧车道。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公路平曲线在设置超高时如何选取超高过渡方式及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以期保证超高过渡平稳,行驶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公路平曲线在设置超高时如何选取超高过渡方式及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以期保证超高过渡平稳,行驶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8.
举例详细论述了弯道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高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结合新标准研究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超高的过渡方式,以及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时超高的计算方法,并深入讨论了当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情况下的超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路设计超高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高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本文结合新标准研究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超高的过渡方式,以及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时超高的计算方法,并深入讨论了当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情况下的超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鹤大国家高速公路七台河—鸡西段扩建工程七台河至鸡西段辅道的设计实践,提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之浅见。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超高过渡段起点位置确定方法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在不设超高的大平曲线半径的长缓和曲线内为满足路面排水量小渐变率大于或等于规范规定的超前渐变率,而推算超高过渡段起点位置确定方法,即在曲线路段改变超高长度。  相似文献   

13.
公路超高设计是公路几何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道路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阐述公路路线超高设计条件的基础上,对其关键问题即最大超高值选用、超高过渡段及缓和曲线长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段线形指标下小型客车滑水速度变化规律,考虑小型客车滑水过程轮胎受力特征,分析了滑水速度与水膜厚度和超高过渡段几何线形的作用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流体力学仿真建立了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滑水速度量化模型,计算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等多变量组合下的小型客车临界滑水速度;以典型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为例,分析了降雨强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对小型客车滑水速度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超高过渡段小型客车限制速度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客车滑水速度最大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0.3%、超高渐变率为1/200、降雨强度为20 mm·h-1组合工况下,为115.5 km·h-1,滑水速度最小值出现在纵坡坡度为3.0%、超高渐变率为1/330、降雨强度为80 mm·h-1组合工况下,为99.3 km·h-1;在降雨强度和超高渐变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纵坡坡度增大,滑水速度逐渐减小,当纵坡坡度由0.3%增加到3.0%时,滑水速度减小2.68%;在降雨强度和纵坡坡度一定条件下,随着超高渐变率增大,滑水速度逐渐增大,当超高渐变率从1/330增加到1/200时,滑水速度上升了2.25%;增加纵坡坡度会降低滑水速度,但当降雨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纵坡坡度、超高渐变率对滑水速度的影响趋于平缓;当降雨强度为20~80 mm·h-1时,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建议值为95.0~115.0 km·h-1,但不应大于其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15.
线性超高过渡设计采用直线顺坡,在超高过渡段的起、终点都有一个折角,使纵坡发生突变,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并导致路面受力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线性超高过渡设计方法缺陷的分析,借鉴理想缓和曲线须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超高过渡设计的理想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满足理想条件的三次曲线.分析了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可能引起的过渡段附加纵坡过大和横向排水不畅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次曲线超高过渡,在过渡段长度相同时,附加纵坡最大值为线性过渡的1.5倍,须对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进行重新计算;在超高横坡不大于6%时,横向排水不畅的缓坡路段长度有所缩短,更有利于横向排水.最后,阐述了各种情况下三次曲线超高过渡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山区公路选线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铭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3):40-40,42
从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四方面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单轨交通线路系统中,由于单轨系统特点,对轨道线路的要求指标比地铁系统相对较低。因而展线更加灵活,所采用的超高较大、缓和曲线较短、曲线半径可以更小。基于这些特点,车辆在曲线超高路段运行时,线路超高变化对列车的影响也更加突出。降低超高变化率可以控制颠簸强度从而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超高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设计内容。所谓超高就是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合理的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是与圆曲线相适应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在单轨交通线路系统中,由于单轨系统特点,对轨道线路的要求指标比地铁系统相对较低。因而展线更加灵活,所采用的超高较大、缓和曲线较短、曲线半径可以更小。基于这些特点,车辆在曲线超高路段运行时,线路超高变化对列车的影响也更加突出。降低超高变化率可以控制颠簸强度从而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