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提出了灰土垫层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方法,为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路基水理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清 《公路》2007,(1):44-46
为了应对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以宁夏公路黄土路基为试验路段,在分析其颗粒组成和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黄土路基的水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宁夏黄土路基渗透和湿陷的发展规律,为黄土路基病害的防治和湿陷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化学加固法在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生俊 《中外公路》2003,23(4):93-95
该文介绍了硅化黄土的加固机理,阐述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形态,并通过对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因黄土湿陷产生路面沉陷病害的化学注浆加固的治理,以及工后加固效果的试验对比,说明化学加固技术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病害治理的可行性,从而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修建时湿陷性路基的处治,以及公路运营后的病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根据湿陷性试验判定了黄土的湿陷等级,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治措施,为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土路基强夯前后浸水入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路基黄土的湿陷性影响,是路基病害的重要因素。文中结合土水特征曲线、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曲线、室内及野外试验数据,通过浸水入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分析强夯前后路基黄土的浸水入渗规律和影响深度,评价强夯处治效果,为黄土路基的沉降计算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路基所处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在临水路段易出现开裂、沉陷、垮塌等病害。文中结合湖北S303襄谷线茨河至格垒嘴段改建工程回流湾段临水路基垮塌实例,对垮塌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工程处治原则,提出加筋土路基、格宾结构护脚的加固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甘肃省潮湿多雨地区路基的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路基沉陷病害严重的段落,采用现场钻芯取样的方法,对陇南既有公路进行了现场路基湿度测试。结果表明,路基湿度显著受地下水作用、大气降水、蒸发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针对既有路基的沉陷病害,在既有路基填料和湿度基础上,选取挤密桩的进行处理,以路基沉陷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处治效果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显示,处治后路基质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路基沉降变形在处治完几个月后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运营公路路基沉陷处治难题,该文以邵怀高速公路K1 302+900右幅路基沉陷为工程依托,针对挖方段和填方段路基分别设计了竖向及水平向的花管注浆的处治措施,该文详细介绍了花管注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采用瑞雷波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良好。此方法施工占地少、对交通影响小且加固效果好,能快速有效地处治运营公路路基沉陷类病害。  相似文献   

9.
李明 《中外公路》2019,39(3):26-29
目前公路工程路基沉陷病害处治采用的压力注浆法常以水泥浆作为注浆材料,而铝粉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廉价混凝土引气剂,在水泥浆固化过程中可以起到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作用。该文依托山西吉河高速公路路基沉陷压力注浆处治工程,通过室内配比试验,系统分析了水泥浆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铝粉掺量对其泌水率、膨胀率和试件抗压强度等工程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水泥浆中掺入铝粉可以显著增加其膨胀率,而泌水率和抗压强度则会相应减小,通过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和铝粉掺量,可使压力注浆法在黄土路基沉陷注浆处治工程中达到空洞填充、土体挤密和封闭水流侵蚀通道的目的,特别是在对场地有限制要求、工期紧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采用压力注浆法施工方便、快速和经济节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天然湿度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特殊土,遇水极易产生湿陷变形,对道路工程有害。结合内蒙古某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处治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碎石桩处治前后的路基断面模型并进行沉降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分析碎石桩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经碎石桩处治后的路基沉降小于碎石桩处治前的路基沉降,碎石桩可有效减少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某高速公路地处珠三角地区,水系发达,属于软弱地基路段,通车运营已近20年,由于交通流量非常大,日通车达13万车次,在重交通超载车辆不断辗压下,路基、桥头路段出现沉陷、车辙等病害。由路面沉陷会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松动,脱落形成坑槽。路面连续沉陷,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为确保运营安全,并能及时改善结构使用状况和工作性能,进行维修加固处治。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地区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主要病害有勾缝脱落、裂缝、表面破损、墙背填土沉陷变形及黄土陷穴、基础冲刷淘空、泄水孔堵塞、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破坏等形式.经总结分析,提出了增加排水设施、充分夯实脱空区域、及时检查修补、处治黄土陷穴等关键措施,并提出了黄土地区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中可供选择的与防护支挡方式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选取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工程沿线的湿陷性黄土处治方法开展室内试验。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路用性能参数、改良加固方法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干旱荒漠区特点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技术,并与现场检测进行验证,成果有力支撑了干旱荒漠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黄土湿陷性对公路路基的危害,结合甘肃黄土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黄土路基由于湿陷性产生的路基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对处治措施进行探讨,供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以某段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为基础,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针对该路面车辙严重、局部高差大、沉陷严重的现状,寻求切实可行的路面病害解决方案,通过对典型路段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处治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针对高速公路路基沉处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某高速公路实际工程进行实践,首先介绍目前路基分类与变形机理,主要针对注浆法分类与原理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优选原材料严控施工技术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陷进行处治,并通过检测其测点强度与一年后沉降值以评定其处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推荐使用原材料与施工技术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病害处治效果较好,对提高我国路基建设技术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桑龙(桑植-龙山)公路K13 515~K13 615路段为例,通过运用工程地质勘察,对路基沉陷的原因、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处治方案,以确保路基沉陷工程治理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预防黄土路基湿陷病害的发生,以银古高速公路辅路K13 140~200为试验路段,通过对黄土路基的颗粒组成和矿物成分分析,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路基的湿陷性破坏与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黄土中粉粒及可溶盐含量高,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重要因素;黄土路基的湿陷变形和边坡坍塌主要是由粘聚力的剧变引起,而内摩擦角没有显著变化;在一定压力下,黄土路基的压缩和湿陷变形总量趋于定值,与浸水和加荷的先后关系不大;压缩变形较小,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就大,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将为黄土路基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不同时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在通车后部分路段出现了路面局部沉陷和裂缝病害,通过现场调查、查阅图纸、现场钻探、试验分析等措施,对出现的病害原因进行根源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处治措施及消除二次病害的完善措施和修改完善排水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湘耒高速公路多路段采用红砂岩填筑路基的工程实践,通过对已有工程的调查分析和大量室内外试验,提出了红砂岩路基产生沉陷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深入探讨了红砂岩的崩解性特点、规律及其用作路基填料时的性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