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乌江堆石混凝土重力坝采用堆石块体和高自密实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与传统混凝土坝相比,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具有施工快、无需振捣密实、不设温控措施等优点,为检验大坝运行情况,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安全监测重点为变形监测、渗流渗压监测及温度监测三个方面,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大坝已安装监测仪器运行良好,仪器测值可靠,达到了在施工期对大坝进行施工指导及安全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其结构开裂,温度监测是重要的预防技术措施之一。而现有的监测手段有诸多不足,如精度低、施工困难、造价昂贵、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结合温度传感器、无线传输网络和智能化监测软件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测点温度同步显示、数据存储、温度参数计算和数据导出功能,通过实际工程实践表现系统的测点布设简便、测点容量大、数据获取方便、实时了解温度变化等优点,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实践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应重点做好表面保温养护工作,降低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3.
杨艳 《中国水运》2009,(4):139-141
本文首先采用二维温度场差分解法的原理,编制了施工期的温度场程序,算出在施工过程中拱冠梁剖面处温度场的变化过程,然后通过增量法求出典型点应力为零的时刻,并将此时拱圈截面的平均温度作为该层拱圈的封拱温度。最后,通过高云山拱坝的实例,将现有算法与本文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为无横缝碾压混凝土拱坝封拱温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拱坝设计中,坝面应力需严格按照拱坝规范要求进行控制,文中通过对梅峰拱坝进行应力计算分析,总结封拱温度对拱坝应力影响,为拱坝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象鼻岭碾压混凝土拱坝为在建的世界第二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期的温控防裂是该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整理模型与子模型相结合的途径,分析诱导缝的局部力学行为,评价诱导缝的效果及影响,最后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为象鼻岭拱坝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船舶密闭舱室温度远程监测中,常规的监测方法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监测中断的情况,监测数据异常,监测方法的抗干扰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一问题,提出船舶密闭舱室温度远程监测技术。使用RS485接口和MAX45转换芯片设计串行通信模块,在布线时选用双绞线,并在通信电路的关键位置配置去耦电容,增加抗干扰性能,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设置监测信号最大电压,保证监测数据精度,填补监测异常数据,在保证监测数据完整的情况下,通过设计的通信模块实现对温度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舱室温度远程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中死链次数少、数据丢包率低,其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485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基于485总线的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上位机和下位机设计,下位机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与预置温度比较后执行任务;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主从应答方式交换数据信息.在上位机端的PC上实现对多路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信息入库保存、打印、温度变化历史曲线绘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华  田倩  赵海涛 《水运工程》2018,(1):152-159
针对船闸大体积、异型结构混凝土的施工期开裂问题,依托九圩港二线船闸工程,模拟评估氧化镁膨胀剂及外保温措施对结构混凝土温度场、应力场和开裂风险的影响,并通过对实体结构温度、变形的监测,评估实际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氧化镁膨胀剂是降低船闸结构混凝土施工期收缩开裂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冬季较低的浇筑温度下,掺加氧化镁膨胀剂并配合一定保温措施,可同时降低混凝土结构表面和中心的开裂风险。氧化镁膨胀剂的掺入基本不会影响船闸混凝土的温度历程,但能够降低闸室边墙结构混凝土温降阶段的收缩50×10~(-6)~70×10(-6),降低闸首廊道结构混凝土温降阶段收缩40×10~(-6)以上,显著提升船闸混凝土施工期抗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外界气温、地质及施工过程等,对闸首底板混凝土施工期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进行实时仿真计算,分析泥岩基础上混凝土底板的温度应力特征,指出要注意混凝土结构膨胀阶段和收缩阶段温度应力的控制,并提出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库防渗墙混凝土施工期裂缝对水库防渗墙整体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天白水库防渗墙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实测监测点来进行实例分析,以研究水库防渗墙混凝土施工期裂缝规模与温度应力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水库防渗墙混凝土施工期裂缝大小规模与温度应力呈指数正相关,且宽缝区域基本出现在温度应力极值区域。且水库防渗墙混凝土的裂缝发展主要阶段在入仓后16~19d内。由此可见,要有效控制水库防渗墙混凝土裂缝规模,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入混凝土仓温度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堆石混凝土试块室内实验,采用数值散斑相关技术对堆石混凝土进行全过程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强度高于浇筑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增加幅度120%~140%之间,但破坏形态无明显差异;块石和自密实混凝土黏结性能良好,无明显界面破坏;堆石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荷载位移曲线上升段相似,但堆石混凝土荷载位移曲线无下降段。  相似文献   

12.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研究,系统阐述了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处理原则、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深入总结了地质勘察、处理方案选择、施工控制、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措施。研究认为,对于布置在复杂地基上的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地基处理,并贯穿工程生命周期。应严格开展勘察,全面准确掌握地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应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手段,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还应建立监测和质量检测系统,动态评价处理效果。此外要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积累典型案例,推动技术发展,使地基处理向简易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充分保障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的梁顶和板缝等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上,通过埋设自制的应变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码头面层混凝土应变和温度情况进行长期的现场监测,根据对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的分析,研究码头面层混凝土裂缝成因.试验结果表明,码头面层混凝土裂缝主要发生在梁顶部位,混凝土变形主要集中在码头投入使用后约60 d内,90~180 d后仍然存在一定变形,建议在梁顶和板缝部位采取切缝等技术措施控制码头面层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悬浮堤在护岸工程中施工期和使用期承担的作用不同,对其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在施工期采用内侧爆破加宽的方法进行加固;使用期采用外侧砂被加排水板的方法进行加固。对施工期和使用期悬浮堤进行稳定验算,得出该加固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悬浮堤稳定进行监测,满足设计要求,得出该种悬浮堤加固方法在护岸工程中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5.
温度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在碾压混凝土拱坝中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某碾压混凝土拱坝进行了全过程仿真分析。在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绝热温升随龄期的变化、通水冷却、分层浇筑和夏季停工渡汛等因素,得出了温度场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为该坝的设计与施工中的温控防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数据监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Labview平台的监测系统,利用OZ3705电池管理芯片采集电池的电流和电压,以及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上位机与TS1102A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异步串行通信标准实现串口通信,利用上位机实时监测采集到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养护阶段耗时最长,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温度控制主要依靠工人经验或单点式温度传感器,缺乏科学有效监测手段大面积实时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针对衬砌养护阶段的温控难题,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设中,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监测技术,实现对混凝土衬砌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从而判断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导致的温差。结合相应处理手段,控制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减小浇筑质量风险。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可为混凝土养护过程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解决了大坝施工过程仿真分析中由混凝土跳仓引起的新老数据传递、带宽恶化等问题;对差分步长过大引起的水化热损失进行了补偿,在提高了求解精度的同时,使求解速度得以成倍提高;编制了能模拟跑仓浇筑的高拱坝温度及应力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通用软件,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采用跳仓浇筑高拱坝施工全过程温度及应力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成果可以供设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云南某水电站高拱坝的特点,研究高拱坝的变形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变形监测方案实施进一步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符合标准的回归方程,进一步阐述出了高拱坝变形与水荷载的相关性、坝体变形分布对称性等,变形监测成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舱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设备和系统,将一线总线技术与CAN现场总线技术有机结合,采用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设计机舱温度监测报警系统,并可作为机舱监测报警系统中的一个信号采集单元(SAU),增强了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