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基本都采用柴油液压动力提供动力来源的收油机,体积比较大,重量也相对较重,使用不方便,不适用于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域.因此,研究出了一种轻便的小型电动双级堰式收油机,能够在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体使用.介绍了小型电动双机堰式收油机工作原理、作业环境适应性能、溢油回收性能、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2.
某船是国内第一艘集海上消防、溢油围控、溢油回收、人命救助和海上应急指挥为一体的多功能海上应急处置船.该船溢油回收模块使用目前理论收油效率最高,进度最快,适用性最强,可回收几乎有所类型污油的DIP (dynamic inclined plane technology)动态斜面式收油机.但是,在船舶建成使用后,发现不能达到理想的收油效果.文章通过对DIP动态斜面式收油机的工作技术原理进行研究,结合船舶设计建造实际情况,找出不能达到理想收油效果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和有效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溢油回收、油水分离和储运是海上重大溢油应急处置的重要环节。以该环节为基础,分析典型收油技术和油水分离技术的性能特点,研究作业环境对溢油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行带式收油机具有更好的抗风浪能力、更高的回收效率及彻底性效率,更加适用于海上溢油的回收;具有高精度、广普性、广幅性和大通量等特点的溢油阻截分离与回收系统能更适应容量大、含水量高的海上溢油。基于此,提出海上重大溢油回收、油水分离与储运集成工艺,可有效提高溢油处置的快速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石建敏 《航海》2012,(5):72-74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导致大连湾、大窑湾和小窑湾等局部海域受到严重污染。上海打捞局迅速派遣船只赶往事故现场,参与原油回收和清理工作。当时我们船上主要使用的收油设备是Framo堰式收油机,经现场使用,发现在当时的海况和环境下收油效果并不理想。回收的油水混合物中含水量太高,回收效率也受风浪影响,并且回收时需要大容量的临时存储设备。为应对今后这种突发性的大规模海上溢油事故,我们考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收油机原理与应用情况分析,确定组合式收油机基本结构。在原理分析中,围绕提高收油机溢油回收效率、减小收油机重量、提高收油机作业灵活性等发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设计中采用V型槽结构的滚筒外形,并对收油机滚筒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收油机的机体使用组合式结构,使收油机即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形成组合体使用,从而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视窗     
强化应急演练确保水域安全服务油田绿色生产维护水域环境安全10月22日上午10时整,松花江上游新开口江段穿江管线发生"原油泄漏"。黑龙江海事局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松花江溢油应急演习拉开序幕。本次演习按"发生泄漏启动预案"、"现场抢险布围油栏""、收油作业消除污染"、"事故评估恢复生产"四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7.
“海洋251”是民江船舶设计院为“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一艘专门用于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清污船。该文介绍了这艘新型溢油应急事故清污船设计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船舶的主要功能、船型、推进系统和主尺度选取、收油机选型、船舶的主要概况、总布置特点、通风系统布置设计、防火和安全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设置等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量与日俱增,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海上溢油事故也越来越频繁,给经济、环境、生态带来严重损失和破坏,对各国环保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将大连航标处原有的功能单一的TDS200应急卸载泵设备经技术改造为多功能收油机的过程,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应急资源效能。  相似文献   

9.
张晓雷 《航海》2014,(5):60-63
针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问题,提出利用未确知测度的评价模型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合理量化的上海水域可应对一次性溢油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11.
二、制订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的必要性 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是作为特殊水域纳入全国溢油应急计划中的,既考虑到台湾海峡福建海区的实际需要,也考虑到海峡两岸通航后紧急救助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水域的船舶流量正逐年增加,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内河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船舶溢油事故时常发生,这些变化对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己经不能满足应急反应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内河船舶溢油控制技术设备建设明显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溢油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与压力,提出了内河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技术装备建设设想,希望通过促进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建设的发展来提高内河溢油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6月30日,肇庆海事局组织该市水上溢油应急队、水上搜救队在阅江大桥施工水域开展了一场溢油应急演练,旨在不断提高对该水域溢油风险防控能力,全力守护该水域安全清洁。此次演练模拟一艘船舶触碰阅江大桥施工桥墩,发生燃油泄漏事故。接到险情报告后,现场指挥员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令应急队紧急出动救援。借助由肇庆海事局自行设计的水上溢油应急设备库(该设备库近期已纳入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防污     
《中国海事》2010,(10):80-80
2010天津港溢油应急综合演习成功举行 9月16日,天津海事局在天津港北港池水域成功举行“2010天津港溢油应急综合演习”。演习围绕船舶溢油应急协调指挥、海上溢油围控清除、船舶应急消防救援、海上人命搜寻救助四大内容开展,设立包括溢油、消防、救生在内的三个演习科目,  相似文献   

15.
张本群  聂宁  韩闯 《水上消防》2023,(2):26-28+31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各个行业中开展了创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针对溢油事件发生地点的特殊性和突发性、状况复杂的特点,提出在溢油应急工作中使用无人机进行溢油应急监测,快速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通过分析溢油应急监测工作对无人机在起降场地、性能、易用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对比不同类型无人机的特点,提出不同场景下适合溢油应急监测的无人机机型,将其应用到溢油应急监测工作中,为快速、科学的溢油应急处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河水域溢油污染风险的不断增加和相应法规的推出,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将会大量增加,溢油应急设备良好的管理、保养及维修情况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文中所建立的内河溢油应急设备常态管理模式包括溢油应急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内容,对提高溢油应急设备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运河河段溢油应急反应计划。由于运河水域环境敏感性强,生态敏感区密集,对人民生产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旦发生大型溢油事故,损失严重。运河河段发生溢油事故,需要通过溢油反应基地的合理布置、协调来应付。不同的溢油情形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这就需要事先制定相应的行动战术,采取迅速有效的控制、清除措施。京杭运河交通模式下的河段溢油情景溢油应急反应计划制定框架与水域交通模式密切相关,本文以京杭运河  相似文献   

18.
月度新闻     
《珠江水运》2011,(5):90-91
茂名海事举行溢油应急演练本刊讯:日前,茂名海事局和茂名石化港口分部联合在博贺港区30万吨单点海域组织进行了一次以溢油应急为主的海上溢油综合应急演习。演习的内容包括溢油应急演练、人员落水应急演练和消防应急演练。茂名30万吨单点是茂名海事局的监管重点,此次和茂名石化港口分部联合该水域举行原油溢油综合应急演习,有效检验了各协作单位在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防止和应对单点溢油火灾等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陈富强)  相似文献   

19.
介绍全液压驱动内河水上溢油高效回收系统的总体构想、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设计原则等,重点分析了溢油回收系统的收油机、动态斜面式撇油器、动力站、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部件的关键技术,并简要说明溢油回收系统的作业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张智 《中国水运》2013,(12):195-196,316
船舶排放的污油水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国现有的预防措施主要关注的是防止船舶对污油水的排放,而实际上减少船舶污油水对水域污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控制污油水的产生。文中探索了一套对内河船舶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进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机舱的漏油、漏水问题,并且对机舱人员的维护保养和日常操作提出了建议,从源头上预防船舶污油水的产生,从而避免其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