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果你问北京人生活中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多半会回答“交通拥堵”。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学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处在参与调查的七个城市之首,其次是广州和上海。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已向500万辆靠近。  相似文献   

2.
300万辆!北京机动车已达到了这个"豪迈"的数字。每一个半京城家庭就拥有了1辆汽车,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已逼近公共交通,而且每天还以千辆的速度在增加。广州机动车也达到180万辆,比例也差不多。毕竟经济发达了。早有传言"首都"是"首堵",夸张是夸张一点儿,但车多路少停车场更  相似文献   

3.
筱林 《综合运输》2007,(1):51-53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期、体制转型期和奥运全面建设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交通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小汽车出行比例持续增长,“车多路少”的矛盾凸显。由于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首都北京被人们戏称为“首堵”北京。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过去的2006年中,启用公交IC卡“一卡通”,制定“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北京公共交通领域的这些“大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市交通改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截至2010年9月20日,全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27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超过156万人,其中主城四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75万辆,另外还有大约10万辆的外地车辆在昆行驶。异常突出的交通供需矛盾和路网供求不均衡的现状,给本来就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交通建设进程加速,昆明正在逐渐构筑一个大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的半个多月里,北京的城市交通可以用“暴堵”两个字来形容:大路小街都塞满了长长的车队,200多万辆机动车几乎倾巢出动,再加上外地进京探亲访友送礼的数十万辆汽车,北京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汽车在路上如蜗牛般爬行,其速度往往比走路还慢。  相似文献   

6.
5月26日,北京市机动车突破了300万辆大关!据说这是首都发展繁荣的标志,还据说一座1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这样的机动化程度已步入世界领先水平!可是我看见的却是:北京的城市道路一天比一天拥挤,主要道路上蜂拥在一起慢慢爬行的各种机动车果然是一片繁荣;北京的汽车时代显然离"快速机动化"渐行渐远,出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致命伤",更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问北京人生活中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多半会回答"交通拥堵"。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学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处在参与调查的七个城市之首,其次是广州和上海。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已向500万辆靠近。从4月1日起,北京城区13个重点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上涨,王府井、燕莎等地白天占道停小型车,将在现有2.5元/半小时的基础上上涨一倍,为5元/半小时;超过1小时  相似文献   

8.
在拥堵现象较为典型的北京,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门对全市机动车辆采取尾号限行的政策,此举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效果,但随着市内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久的将来,新的拥堵问题将会再次呈现在交通管理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11,(4):93-94
东京是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经过30年的“治堵”,经历城市急剧膨胀,市内行车速度却提速了一倍有余。同时,东京每2~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其治堵的经验与得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严格控制公车数量。整个东京都厅有l万多名公务员,仅有10辆左右公务车。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现有机动车总数是60万辆,进入2000年以来,车辆增长趋势逐步加快,平均每年增长16.8%.截至2004年12月,武汉私家车拥有量达到11.8万辆,比2003年底增长了47.5%,大大高于16.8%的机动车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京都人口逾1200万.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大约不到4人拥有一辆乘用车。这个比例虽然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列倒数第一,但由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也是东京政府高度关心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29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开通了www.bjhjyd.gov.Cn网站。随后,很多网友开始调侃称它是"‘北京还将拥堵’的拼音缩写",并在网上诱发热议。"治堵"带来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治堵"已摇身变为城市交通面临的重要命题。北京车牌摇号也成为北京"治堵"史上最强势的政策。政府为何采用"限制"举措而非改变城市功能?治堵措施是否可以获得公众认可?公共政策制定如何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围绕着"治堵"而来的诸多疑问撩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微观点】 即将开通的“定制公交”,把主动权完全交到了乘客手里。如果北京400多万私车主有30%加入定制公交车行列,每天上路的私车将减少120万辆,无疑会大规模减少拥堵,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上策。  相似文献   

14.
《运输经理世界》2013,(9):13-13
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今年为民拟办的32件重要实事清单,治理交通拥堵位居首位。近日,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拥堵赞能否治愈交通“梗塞”?要是分段分区、拥堵费、限时都执行了,还堵怎么办?城市治堵还有别的招吗?  相似文献   

15.
9)129日,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从中午开始,全国都在堵。亲历其中的人,大多身在不同的地方,却拥有相同的感受:堵啊,实在太堵了,真窝火,想骂人,想发泄。 相对于主流媒体不温不火缺少细节的报道,网络上关于堵的话题,却是炸了锅一般的激情洋溢。有的人,文采飞扬声讨堵车的各种实际存在或臆造的原因;有的人,洋洋洒洒千万词谏言如何治理拥堵;有的人,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指东说西打诨插科;有的人,身在体制中鼻涕眼泪的陈诉局中人的不易。在人群的各种声音之中,这个黄金周的的确确在拥堵中开始了,而且,不止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在拥堵。连合肥、宁波、西安,甚至衡水、成宁这样的小城市,也在堵。用个热闹的词语来形容,叫——堵堵更欢乐。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拥堵是一个让人心烦的事情,治理拥堵更是一件麻烦事。近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听他诉说了一段我国“拥堵”的历史和“治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有位作家调侃着说,生活原本就充满了“拧巴”。因为买车的多了,所以交通拥堵了;因为太堵了,所以买车。 车和路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悖论。 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如何解决日益拥堵的道路交通问题几乎成了城市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有的实行车牌尾号限行,有的大幅抬高上牌价威慑购车冲动者,有的限制上班高峰时段主干道的行车品种和线路……想方设法限制上路的结果,却是车堵路、路拒车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2010年底实施综合治堵措施以来,交通拥堵指数下降,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减少,五环以内早晚高峰的全路网平均速度提高……但也应该看到,北京的城市交通还没有被理顺,交通拥堵等问题依然严重。如何评价北京的治堵措施?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日益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首都北京已经被人戏称为“首堵北京”。在2012年12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商马云因为堵车迟到与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互相致歉,夏宝龙表示要在5年内治理杭州的拥堵问题。城市治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那么,城市治堵的关键在哪里?又该如何依法治理呢?  相似文献   

20.
一句话新闻     
《运输经理世界》2010,(9):I0011-I0011
截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2.05亿人。据深圳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披露。3月份深圳新购4800辆大型客车,与去年2592辆相比增幅达到85.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