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智能电池定义及结构方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用智能电池的定义,给出了该定义的基本结构,说明了其内部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基本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区域智能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状态复杂多变,随机性大,具有分布式交通区域控制等特点,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城市交通区域控制系统框架和智能体的内部结构,并采用博弈再励学习方法进行优化控制和区域协调,实现城市交通控制区域智能协调和全局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框架研究已基本完成.但有关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方面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研究方面的成果,提出在中国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智能桥梁系统IB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智能桥梁系统的组成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以及智能桥梁的发展简况及现状并预测了智能桥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阐明了目前制约智能桥梁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智能汽车及智能汽车运输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智能汽车及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发展及其效果,并提出我国实施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玲 《公路》2002,(5):76-78
详细介绍了日本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体系结构,并列举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应用ITS的事例,简要回顾我国研究智能运输系统的历史及现状,并结合国情,对我国今后如何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智能交通系统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及其由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最后分析了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市场朝网联化发展,主机厂可通过网联终端采集到智能辅助驾驶的行车数据,主机厂通过车联网大数据离线计算了解用户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情况,分析智能辅助驾驶在各类路况中的适用性。汽车主机厂在研发阶段做了各路况的实车测试,但未有一套基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评估方法。为了了解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各类路况中的适用度,需要一套基于用户智能辅助驾驶数据的评估方法。本文基于车联网采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的道路适用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公路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系统梳理了桥梁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方法、智能损伤识别算法、智能安全评价及养护决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随着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桥梁检测环境和构件特点,出现了包括无人机、移动机器人、环形爬升机器人、多功能检测机器人、爬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装置等多种类型的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大多采用搭载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病害信息收集,其避障及抗环境干扰能力和图像采集精度是设备性能表征的关键;在智能检测方法领域,图像采集技术、激光点云扫描技术、全息摄影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探地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声呐探测技术可作为桥梁基础及冲刷深度检测的有效手段;但以光纤传感、热成像技术、声发射技术、超声波检测、电磁传感为特征的桥梁检测新技术,其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工程验证。随着桥梁智能装备能力的提升、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海量数据的涌现,传统的从病害、构件、部件到结构的分层综合安全评价算法已不能适应,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结构状况的实时再现与评价,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区域级、路网级桥梁服役性能及抗灾韧性评价是桥梁智能检测与安全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探讨了智能交通系统中GIS的设计研究。认为在智能交通系统GIS的设计中,应包括数据库的建立、GIS与交通模型的结合、具体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其中数据库的建立和设计是其核心部分,并对其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1.
周允  张西文 《汽车运输》1998,(11):19-22
本文综 智能汽车及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发展,并提出我国实施智能汽车运输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交通发展的具体实际,论述了在我国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车辆智能悬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性能车辆悬架技术一直是车辆悬架发展的重点,采用智能控制的悬架系统是悬架深入发展的趋势。文中从车辆智能悬架发展现状,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分析车辆智能悬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指出车辆智能悬架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使用传感器的不同类型来分类,对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和识别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各种障碍物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中主要包括基于立体视觉方法、基于激光雷达的方法:基于彩色机器视觉的方法及基于结构光的方法等等,同时作者指出任何一种有效的障碍物检测系统不能只依靠单一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因此利用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检测智能车辆前方障碍物,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另外,还介绍了近几年一些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所使用的一些算法进行简要的概括,为我国在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世界智能车辆近况综述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徐友春  王荣本  李兵  李斌 《汽车工程》2001,23(5):289-295
本文综述了世界智能车辆关键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并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智能车辆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计划,提出了今后智能车辆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涛 《上海汽车》2023,(9):43-47
随着汽车L2&L4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保证智能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舒适性评价逐步成为智能驾驶品质的评价标准之一。文章初步探索智能驾驶舒适性的拟人度评价方法,建立了关键评价要素和经验值,通过实车的调校并结合算法实现了对智能驾驶车辆的拟人度舒适性评价,促进智能驾驶汽车有越来越趋向于“老司机”的驾驶熟练度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量化分析智能压实过程中碾压参数对沥青路面压实程度的影响,能够科学地指导沥青路面压实工作。依托两种不同的沥青路面(AC-20和SMA-13)开展智能压实试验,采集了振动压实值(VCV)与智能压实参数等相关数据;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原理与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种沥青路面的智能压实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两种沥青路面在智能压实过程中的VCV值变化情况;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沥青路面的智能压实状态。  相似文献   

18.
智能交通系统车载体系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成智能交通车载体系框体系统的研究,采用了从需求入手,定义智能交通服务,建立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并从包括标准化范围检查在内的广泛的多种着眼点进行评从的工作流程。在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的建立过程中应用了统一建模语言进行体系框架的开发。并提出了系统评价表单评价项目,建立了关于路线引导功能的控制模型和个体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智能交通车载体系框架的建立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闭环控制理论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构建了基于CAN总线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要求的控制功能。通过现场调试证明了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软、硬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良好的协调性,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小强  李鹏 《国外公路》2000,20(4):36-40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跨学科、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该文首先简介智能交通系统,然后较详细地总结了国际上近年来有关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并展望今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