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已探明石油储量是33亿吨。2003年我国原油产量1.7亿吨,而消耗石油达2.7亿吨。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000万吨,成品油2000万吨。2004年我国原油将至少进口1.2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进口大国。再加上最近石油价格飚升,已超过55美元/桶,我国必须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石油,而汽车上近期可应用的是生物燃料。德国已把生物燃料作为中期目标,成为传统燃料的替代燃料,我国也应大力发展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3亿t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我国将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到2010年,我国增加非粮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t。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20万t。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清洁代用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和醚类等。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清洁代用燃料,是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汽油、柴油小得多。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燃烧、抑制炭烟都有利,采用这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代替汽油、柴油作为汽车用燃料,其尾气排放CO、HC、CO2等污染物比汽油、柴油低得多。此外,醇类燃料含氧,还可促进燃料燃烧更完全,燃烧温度降低,使NOx排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10,(9):162-165
柴油燃烧过程是内燃机最高效的燃烧过程,与其他动力相比,它具有独特优势。现代柴油机较常规燃油喷射汽油机具有节能(降低油耗30%)、环保(减少25%CO2排放)、强劲(扭矩提升50%)等特点,它也是一项保证未来全球移动性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绿色技术。为此,全球著名汽车厂商均倡导推广使用清洁柴油汽车。  相似文献   

5.
火力发电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其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总排放量的40%。能源低碳经济领域中的1项重要课题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以及发展汽车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1.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 如图1、图2所示,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在1993年之前是石油出口国,从1993年起,短短的16年,原油进口比例从6%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51.3%,对外依存度超过能源安全50%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7.
李新波 《汽车情报》2004,(27):37-38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升至每桶50美元,为近20年来最高点。8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原油进口量较2003年同期增长40.7%,达到960万吨,2004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原油达到7060万吨,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39.5%,而出口量却较同期下降38.1%,这一切表明,大量高价石油正流向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终于难敌国际原油价迭创新高的压力,于2004年8月25日零时将汽油柴油的价格双双调高。部分地区的汽油价格变化如表1。  相似文献   

8.
柴油汽车采用醇类燃料技术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可以从粮食或植物中提取,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且掺烧乙醇燃料可以大幅度降低汽车排气中污染物。介绍了所选用助溶剂性能及对乙醇柴油相溶性的影响。在柴油机结构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了柴油掺烧不同比例乙醇燃料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从技术经济角度阐述了柴油汽车掺烧乙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食用植物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代用燃料,它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更新生产的一种能源。通过用废食用油制得的柴油机代用燃料,在小型高速柴油机上与0号柴油做了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用废食用油作为代用燃料输出功率几乎相同(仅低2%),燃油消耗增加了6%~12%,排气温度降低了20℃,所排出的CO2降低了10%~15%,CO降低了10%~18%,HC降低了47%。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生物柴油PAHs生成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利用Chemkin-Pro软件中的反射激波管模型,模拟了生物柴油对混合燃料燃烧时多环芳烃PAHs ,气相前驱物C2 H2,C3 H3,自由基O ,OH以及低温CO ,CO2生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体积分数的增加,O ,O H自由基峰值浓度增大,更多的C2 H2,C3 H3被氧化形成稳定的CO2;另外,生物柴油甲酯基中非羰基的氧使更多的碳原子在低温阶段通过OCHO以及CH3 OCO分解转化为CO2,导致C2 H2,C3 H3生成量减小,抑制了PAHs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瞬态工况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德清  袁银南  孙平  陈竞 《汽车工程》2007,29(2):117-120
通过对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和0#柴油尾气排放的测量和分析,研究瞬态工况有害排放物模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0#柴油相比,轻型车燃用生物柴油可显著改善冷启动过程的HC和CO排放,其HC、CO和PM比排放分别降低76.9%、45.7%和52.8%,但NOx比排放增加5.8%。燃料在燃烧转变为CO2和H2O释放出化学能的同时也将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x,因而可用NOx/CO2来描述NOx排放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双燃烧发动机的燃烧放热规律,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的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单用柴油的排放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对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影响,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LPG/柴油双燃料其烟度排放有明显降低,CO排放在大负荷,高转速时较低,NOx的排放在中,小负荷时较低,其余工况CO,HC,NOx的排放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其中商用车约占总保有量的23%,但其耗油量却达到汽车总耗油量的70%,成为汽车耗油的主力。2011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 52亿t,全年原油产量2.01亿t,对外依存度超过55%,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日趋紧张,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整个汽车领域,对于在汽车能源消耗中占绝对主导的商用车来说,减轻自重,降低油耗,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更加迫切。汽车轻量化正是节约能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了小型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的燃烧放热规律和排放物浓度.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最大燃烧压力略有提高,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放热率则明显降低,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生物柴油发动机的CO排放在小负荷和大负荷有明显降低,在中等负荷与柴油发动机相同,在整个负荷范围内,HC和碳烟排放较低,但NOx和CO2排放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5.
《汽车实用技术》2012,(4):17-17
原油产量基本稳定,进口保持增长。据行业快报统计(下同),一季度生产原油5003万吨,同比下降1.4%。进口原油6655万吨,增长3.4%。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较快增长。一季度,原油加工量10491万吨,同比增长2.2%。成品油产量6438万吨,增长4.4%,其中汽油1999万吨、柴油3938万吨,分别增长6.2%和2.1%。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生物燃料(如醇类、生物柴油)已被提议作为内燃机的的代用燃料。特别是,生物柴油作为柴油的替代品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是可生物降解的、无毒的,且燃烧时能够显著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二氧化碳(CO2)排放。许多研究表明,在柴油发动机上燃用生物柴油可以降低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的排放量,但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氢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燃烧后不会产生CO2、CO、HC等有害物质,是理想的石油替代产品。介绍了国内外氢发动机的发展与现状,对氢作为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方式、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针对氢发动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氢制取和储运难、早燃、回火、功率密度低、NOx排放高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放缓的乌云,在2008年春天的上空聚集。其根源未于自美国经济处在衰退的边缘,以及另外两大经济体欧、日经济的疲态。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需求”与国际能源的相关性正在增强。2007年中国进口原油1.63亿吨,同比增长了12.4%。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原油产量的增幅则越来越小。从2004年的4.1%降至2006年的0.4%,2007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9.
久陵 《轿车情报》2005,(2):28-29
我国2004年进口石油1.2亿吨,比2003年的0.92亿吨又增加了30.8%。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3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建立一个能源节约型的乘用车产业结构绝非易事,还需要从建立降低能源消耗的运作机制、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以及针对性的立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首先是能源问题。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产原油1.69亿吨,进口原油9100万吨;其中机动车耗油超过6000万吨。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需求将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石油需求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将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能源多元化将是中国汽车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其次,产品开发能力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