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为探究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于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通过室内三大指标试验及马歇尔试验对不同橡胶粉含量(0、5%、10%、15%)的橡胶沥青及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含量的提高,沥青25℃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及5℃延度增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先增大后降低。结合某公路铺筑试验路,试验段为4cmAC-13型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对比段为4cm普通AC-13型基质沥青混凝土,经长期跟踪观察后得出,对比段的裂缝数为试验段的3. 5倍,可见橡胶粉的掺加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2.
SMA-13沥青路面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SMA-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依托仁博高速公路上面层试验段,考虑广东省的气候及交通条件,结合实际施工的合理性,通过材料优选、配比优化及性能验证,确定了上面层SMA-13最佳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及低温弯曲试验综合评价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广东本地的辉绿岩作为粗集料,通过级配优化,当油石比为6.2%时,SMA-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技术,本文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机理及压实特性进行介绍,针对路面施工特性确定施工原材料选择,探讨压实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路面压实方案对试验段进行施工,并对施工完成后的路面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振动压实工艺的试验段压实度、抗渗水性能较佳,而采用振荡压实工艺的试验段路面平整度、上面层厚度更优。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桥面铺装工作环境恶劣,易在铺装体系层间和层内形成较大的剪切应力集中,造成铺装层脱落、滑移、拥包等破坏形式。本文选择AC-16型普通沥青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和AC-16型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作为下面层材料方案,AC-13型普通沥青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和AC-13型改性沥青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作为上面层材料方案,通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冻性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发现:上面层AC-13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数据与下面层AC-16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试验数据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混合料性能变化基本一致,纤维在混合料中的作用均很明显,同时纤维性能比对效果明显,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5.
《中外公路》2021,41(2):261-266
试验采用上面层为SMA-13、下面层为AC-20的双层车辙试件。结合室内试验模拟混合料剪切形变过程,测试不同车辙深度辙槽处与隆起处的抗剪强度,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组合试件切面图像进行处理,分别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层面对车辙形貌进行研究,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与细观损伤程度关系模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车辙试件分析表明:高温和重载降低了混合料抗剪能力,宏观上隆起处与车辙处抗剪强度的比值呈现不均匀性增大,从微观角度发现车辙剪切形变后,辙槽处的空隙率下降,隆起处增长;下面层沥青面积比减小,上面层沥青面积比增大;在图像级配方面,变化主要发生在4.75~9.5 mm粒径处。  相似文献   

6.
EVOTHERM温拌混合料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C-13、AC-20两种级配,研究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施工成型温度下的性能变化规律,提出最佳施工成型温度在115~125℃,室内试验最佳拌合温度为125℃,最佳成型温度为120%,并进行了试验路验证。其在河南驻泌高速公路温拌试验段中上面层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温度控制指标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寒冷地区大掺量温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依托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赛汉塔拉段公路工程项目,开展了室内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和最佳油石比设计及路用性能测试,试验段生产配合比设计,试验段铺筑与施工总结等研究。结果表明:温拌再生剂的添加在保证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增加RAP掺配比例,随着RAP掺配比例的增加,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逐渐下降,高温抗车辙性能逐渐增强;大掺量温再生沥青混合料适合于中下面层等承重层,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上面层低温开裂和水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下面层抗车辙能力;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可以为寒冷地区大掺量温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建伟 《交通科技》2011,(Z2):38-39
结合宁常高速公路NC22标段施工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和ARAC13橡胶沥青上面层的施工,介绍了橡胶沥青的改性原理及橡胶沥青道路的优点,阐述了橡胶沥青应用于道路建设中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SMA生产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SMA13上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试及分析研究,总结出了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SMA13生产配合比。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桥沥青铺装结构对桥面铺装性能有显著影响。文章在对混合料原材料性能检验、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铺装组合结构的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开展了研究,并推荐上面层SMA-13加下面层SMA-10的沥青混合料组合结构作为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利用回归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空隙率、动稳定度及力学强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性能的变异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均匀性较差的沥青混合料,其性能的变异程度较大;均匀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其性能的变异程度稍小;表明控制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均匀性对控制性能变异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托上海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研究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和高强添加剂等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G15嘉浏段现场条件及未来使用需求,采用确定适用于G15嘉浏段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纤维和外掺剂类型。采用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木质素纤维的SMA-13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较好,可有效满足G15嘉浏段高速公路运营使用需求。最后对拌和厂实际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普通沥青具有优异的高沥青质、高温性能等特点,在试验路段铺筑的基础上,从原材料性质、沥青混合料设计、运输和摊铺各环节,总结了此种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方法,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试验路段性能优良。研究表明应用此种沥青混合料,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工艺控制措施,能够铺筑性能优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或延缓城市道路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萌生、扩展,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分析其作为半刚性基础抗裂措施的抗裂效果.结合城市新建道路工程现场试验段,对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总结,提高了现场施工的质量,并对现场试验段的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表明,铺设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后,路面的疲劳、剪切、拉拔和低温抗裂性能均具有较大的提高,其路面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均未出现反射裂缝,其能较好的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扩展.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研究课题,在参考德国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可以自动恒温和平行试验的贯入度试验仪。通过贯入度试验确定初始最佳含油量,由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确定最佳含油量,并通过刘埃尔流动度试验、极限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复合梁疲劳试验进行路用性能检验。研究表明,浇注式沥青含油量的微小变化对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沥青用量。通过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试验路验证,结果表明,下层浇注与上层环氧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流变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小梁弯曲蠕变试验及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比研究了胶粉改性沥青(CR)和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微观结构、高温及低温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SEM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粉及SBS改性剂都能与沥青达到良好共融,但在沥青混合料中胶粉改性沥青与石料界面的粘结性要优于SBS改性沥青;DSR试验结果表明,CR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低温抗裂能力和高温抗变形能力;小梁弯曲蠕变试验在-15、0、15、30,45℃5种温度下对比研究了配合比相同的2种沥青混合料,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弯曲蠕变速率对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CR混合料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性能;此外,还进行了45℃下2种沥青混合料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证明CR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高温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沥青路面的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对病害路段钻取芯样进行相关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用量大、沥青软化点低、混合料级配不合理是产生车辙的内因;路面调查显示重载车辆行驶速度慢,基层和面层的粘结强度低是产生车辙的外因。因此,防治车辙,不仅要考虑原料用量和级配,还要严格控制车载和车速。  相似文献   

19.
该文阐述了BM A、水泥复合改善花岗岩粘附性研究。通过室内水稳定性实验,对比研究BM A、水泥、消石灰、TW-1型抗剥落剂和矿粉对花岗岩与沥青粘附性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BM A、水泥复合改善花岗岩与沥青粘附性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海南西线高速公路BM A试验段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橡胶沥青在新疆地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各种试验,分析了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橡胶粉量对橡胶沥青以及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提出了适合新疆地区特殊环境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掺量,以及矿料的级配范围。试验路段的成功铺筑使用,证实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新疆地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