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洪基 《时代汽车》2005,(11):30-32
(本文接上期) 6培育和发展理念 6.1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服务机制适时融入汽车产业竞争领域的变化,建设系统服务汽车产业发展的平台,科学引导和服务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襄樊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基 《时代汽车》2008,(7):110-116
襄樊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成长的初期,运用集群发展理论分析其发展趋势,利用四大要素引发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对加快汽车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和襄樊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斌祥  赵彦州 《北京汽车》2007,(6):17-20,33
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汽车产业集群化是欧美日汽车强国培植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湖北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文中分析了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联结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北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产业集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新的战略动向和必然选择最近两年,我国上海、广东、吉林等若干地区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决策中提出,要以集群化的思路发展本地汽车产业,大力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国家迅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理论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我国汽车业若想更快地缩短与发达的汽车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提高汽车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遍布全世界。而由于汽车产业的性质,各地往往以产业集群作为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个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的网络组织为形式的集群间的竞争。全球的汽车产业主要受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集群控制,这些集群融人全球产业网络,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战略性环节”,其汽车产品占领了全球主要市场,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领先者和创新驱动者,左右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评价(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根据影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我国一些地区汽车 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评议,提出了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和如何培育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能力薄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发展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是体现在产业集群核心功能群体的竞争力上,具体体现在产业集群中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上。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中最终核心产品为载体,体现出整车产品在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上的质量、服务、技术、成本的竞争力。反过来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又是以形成产品的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为支撑的,评议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产业集群理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国家迅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汽车业必须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提高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更快地缩短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与我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汽车产业实施产业集群,正成为许多国家迅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汽车业必须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提高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更快地缩短与发达的汽车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组织分散,竞争力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局长潮流之时,解决产业组织分散,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和迫在眉睫,这对于新时期汽车工业组织政策和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不但存在着生产地域的集中,而且存在着向大生产厂商的集中。汽车整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与汽车产业相关联的行业迅速发展,广州已经形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集群效应的凸显有利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7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三、汽车消费世界第二的汽车产销大国。  相似文献   

15.
中小汽车企业集群发展所带来的聚集效应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大型汽车集团的发展壮大。“中心卫星式”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品牌效应,尽早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存在汽车企业群体内合作不移、“核心企业”不强、成长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加强我国中小汽车企业集群发展,国家应制定引导和鼓励汽车产业聚集的政策,以形成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集群视角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文中试图借鉴国外汽车产业集群成功的发展事实,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提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发展中国汽车企业集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各类集群的形成带来的竞争优势效应以及技术创新优势效应上,而这两方面对于面临人世竞争的中国汽车企业又是重中之重,关乎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上海具备了成为汽车产业栖息地的最佳条件。广州虽然居于其次,但随着丰田汽车公司的即将落户,它也会成为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集聚地,将迅速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汽车产业栖息地。此外,东北、包括武汉、重庆、长沙在内的华中地区及京津冀地区也都各有优势,都有可能发展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环境问题,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措施。对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认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准确把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汽车工业涉及到上游的冶金、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石化、塑料、玻璃、化学、纺织等工业领域,其产业链还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变化四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10,(2):120-123
目前,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并呈现出以产业集群、能力提升、海外并购、兼并重组为特点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