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桥梁桩基后压浆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后压浆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现场桩基静载试验,对压浆桩与未压浆桩的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说明,桩周浆体与桩底土体在自身压缩模量增加和桩侧摩擦系数增大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明显增大桩体承载力.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后压浆桩较未压浆桩的桩基荷载传递减缓,各级荷载的沉降减小,沉降稳定较快;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发挥充分,增长速度快.结果表明:采用后压浆技术,能够明显减小桩基沉降量,并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钻孔桩桩端压浆技术在灌河大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华国  黄天贵  代春风 《公路》2005,(10):66-69
以灌河大桥主桥索塔桩基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注浆加固机理、压浆参数的确定和施工工艺,并以桩基白平衡测试结果为依据,对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证明桩端压浆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石坚  李敏 《路基工程》2006,(3):13-15
后压浆作为一种新的桩基工程技术正被广泛地得到应用。通过某拦河工程后压浆和未压浆两根试桩的静载荷试验,分析了后压浆桩身轴力分布、桩端阻力的发挥以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得知后压浆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减小了沉降,改善了受力状态,使桩呈现端承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桩端后压浆可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机理。介绍了苏通大桥一期试桩桩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压浆前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大直径桩端后压浆桩的承载特性,说明桩端后压浆技术的有效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厚粉细砂地层组合压浆桩压浆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厚粉细砂地层中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效果,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中6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原位静载荷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组合压浆前、后钻孔灌注桩的试验结果,研究组合压浆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状、桩端阻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通过钻孔取芯、标准贯入试验分别对水泥浆液影响范围和桩基组合压浆的影响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该工程主桥试桩压浆前、后粉细砂土层侧阻力经验系数,建立压浆后侧摩阻力与压浆前标贯击数N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组合压浆前相比,组合压浆后的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均有大幅度增加,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94.25%~151.51%,由此可见组合压浆的效果非常显著;组合压浆桩的承载性能明显优于桩端压浆桩,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了明显影响;钻孔取芯试验明确了水泥浆液在桩周和桩端以下一定范围的分布情况,证实了组合压浆的有效性;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压浆后桩侧土的标贯击数N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该大桥桩基设计,并可为类似超厚粉细砂地层中桥梁桩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深厚卵石层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性能,以湖北观音寺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现场自平衡静载试验进行后压浆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采用分布式后压浆技术,通过试桩现场试验获取压浆前、后深厚卵石层桩土接触界面桩侧摩阻力τ~桩土相对位移s、桩端阻力qu~桩端位移su关系曲线,揭示后压浆对桩土接触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压浆前、后的桩侧、桩端初始刚度变化揭示压浆效应对深厚卵石层桩基承载能力增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卵石层灌注桩采用分布式后压浆可以有效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减小桩顶沉降;压浆后灌注桩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得到提高,桩侧、桩端初始刚度得到增强,承载性能明显改善;现场实测桩基各承载性能指标约为理论值的1.1倍;压浆后桩基各承载性能指标为压浆前的1.8~2.0倍。  相似文献   

7.
桩底压浆施工技术,采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从福泉扩建工程拼宽桥梁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减少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对于克服新旧桩不均匀沉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桩基现场静载破坏试验,对比分析桩端后压浆和常规桩的桩端阻力、侧摩阻力、承载力的发挥性状,采用浆土相互作用机理和宾汉流体模型分析桩端后压浆承载力提高机理,结果表明:浆土相互作用提高桩端土强度,促进桩端阻力更大程度的发挥,极限荷载下桩端阻力值提高105.71%;浆液上返改变桩土界面性质,桩土相对位移减小侧摩阻力得到提高,极限荷载下侧摩阻力值提高16.31%,所占总荷载比例减小8.24%;试验分析浆液上返高度为54.54%桩长,理论分析与试验分析的浆液上返高度较相近,浆液上返段侧摩阻力的增强效应沿桩端向上减小;桩端后压浆改变摩擦桩的承载特性,桩基础沉降减缓,承载力提高28.57%。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全长6.15km,水中墩设计采用Φ_外3.0m、壁厚60mm、长度为101.126~125.457m、倾斜度为1∶6的超长大直径倾斜钢管桩基础。对10根Φ1.5m的钢管桩进行试桩研究,对比试桩地勘、静载试验及PDA测试承载力结果,分析试桩桩端持力层位置、桩底和桩侧压浆效果。结果表明,桩端持力层位置不能位于软弱的黏土层内,或离软弱的黏土层较近;密实粉细砂地质条件下,界面压浆能够显著起到提高桩端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的作用;在土层较为均匀的粉细砂地层中,采用超细水泥浆液、通过"帘幕注浆法"进行桩侧渗透压浆,能显著提高桩侧极限摩阻力。正式桩根据地勘结果和试验结果,采用调整桩底标高、增加桩长、增加中心直桩以及带桩侧压浆槽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桩基后压浆工艺是成桩时在桩身桩端预置压浆管路和压浆装置,待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压浆管路,采用高压注浆泵压注的浆液对桩端沉渣及桩侧泥皮进行固化,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达到提高桩身质量的目的。目前,通过后压浆工艺提高桥梁桩基承载力在高速铁路领域尚鲜有应用。京沈高铁顺义特大桥#189,#190墩地处岩溶地区,原设计桩长需穿越大量溶洞区域,施工难度剧增,投资成本巨大,现通过桩基后压浆工艺,缩短桩长,提高了基桩承载力。现场静载试验证明:后压浆能够显著提高基桩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既能在京沈高铁沿线岩溶地区进行应用,又使桩基避开溶洞区域,降低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1.
廖菲  陶建山  马涛 《桥梁建设》2012,42(3):50-56
为解决华南沿海强风化岩地区桥梁摩擦桩基础沉降问题,以深圳某跨海大桥为例,对该类桥梁基础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该桥11个摩擦桩基础桥墩在箱梁架设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基础沉降。对最大沉降量为42 mm的桥墩桩基础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并对该墩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在该桥墩桩底进行压力注浆的处理措施,然后采用静载试验验证该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桥墩基础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的持力层(强风化辉绿岩)遇水软化,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桩底压力注浆后该基础的后续沉降量不足1 mm,说明该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隧道穿越玉蜓立交桥桥区处需对桥梁桩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工程为例,分析了桩基加固的原因,介绍了注浆技术和树根桩法加固桩基的原理和优点以及应用注浆技术和树根桩法对桩基进行的加固设计。实践证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加固桩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桩端后压浆在苏通大桥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管义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7):100-103,107
桩端后压浆技术目前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多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的桩基中,在桥梁特别是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还缺乏成熟的经验。通过苏通大桥19根试桩和主桥、辅桥494根大直径深长桩首次运用U管压浆的成功实践,揭示了压浆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实用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U管压浆装置和成套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并采用CT检测和承载力自平衡对比试验等手段,有力地验证了压浆取得的效果,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实际工程中三岔挤扩灌注桩(简称DX桩)与直孔桩的抗压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三岔挤扩灌注桩有承力盘或承力岔,其受力呈现为摩擦端承桩受力模式,相比直孔桩具有承载能力大,沉降小的良好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龙岗河中桥两侧拓宽新建桥梁为4×21.6 m简支T梁,拓宽的两座桥梁共有桩基21根,桥台下桩径为1.2 m,墩柱下桩径为1.5 m,C25混凝土,钻孔灌注嵌岩桩。由于溶洞分布复杂,以及前期勘察、设计原因,导致部分桩基施工完成后发现桩底持力层存在尺寸大小不一的溶洞。为了确保桩基质量和桥梁的使用安全,对溶洞净高大于1.5 m的桩重新钻孔成桩,穿过溶洞将桩底置于完整的基岩上。对持力层内溶洞净高小于1.5 m的桩底溶洞采用钻孔高压切割压浆处理,将桩底层溶洞充填物清除并回灌高强度水泥浆。该文主要对桩基施工完成后持力层内出现溶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处理方法;还详细介绍了溶洞净高小于1.5 m的钻孔高压切割注浆补强方法、工艺、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地铁穿越公路桥梁桩基的稳定性,考察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开挖步数、掌子面推力和注浆压力对桩基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桩基横向水平位移与桩身埋深关系曲线逐渐转变为“鼓凸”状,且随着开挖步数增加,桩基横向水平位移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掌子面推力不会对桩基横向位移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掌子面推力逐渐增大,桩基纵向位移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注浆压力增加,桩体横向位移逐渐增大而纵向位移逐渐减小。在对地铁穿越公路桥梁桩基进行盾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注浆压力来对桩体变形进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桩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刘世同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68-71,96
为获取五河口斜拉桥超长大直径工程桩的极限承载力值,对2根直径2.5m桩长95m的工程桩,采用桩基静栽试验自平衡法单、双荷载箱技术进行试桩研究,为最终确定桥墩桩基础设计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该试桩方法适合特大型桥梁桩基施工场地小、试验时间短、试桩荷载大的要求,试桩经注浆补强工艺后可作工程桩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京沪高速铁路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对于桩基后注浆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桩,而目前各类工程中桩基础的结构形式是群桩所占比重大,在设计上都以变形控制为主。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针对京沪高速铁路桩基后注浆试验段中群桩基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计算机模拟静载试验,研究其荷载-沉降规律,验证在设计荷载作用范围内,群桩桩端注浆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叶俊能 《桥梁建设》2006,(3):5-7,41
通过采用自平衡测试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桥基础试桩进行测试,转换以后得到荷载~位移曲线、桩周土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桩端注浆对提高桩基承载力和控制桩顶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